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薛光弼:设计传承血脉

日期:2010-02-04 17:39:53  来源:china-designer        点击次数:42948    

他是一个在诸多领域都有着贡献,却偏执的执着于设计的人;他曾2000美金独闯美国34个城市,为了谋生在唐人街打工,演绎着现实版的《北京人在纽约》;他,内心拥有这样的一股柔情——海峡两岸的亲人早日团聚。如今年至古稀的他,仍奔波于世界各地,为中国的设计默默的贡献着。这就是薛光弼,一个执着于海峡两岸设计交流的人,一个老骥伏枥的设计人  

China-Designer:薛老师,您好。有幸今天采访到你,翻阅资料,发现您在整个设计行业里面扮演着多种角色,比如设计师、教授、作家等等,面对诸多的职称,您觉得自己比较适合那种角色,这些角色您又是如何权衡的呢?

薛老师:在众多的行业里面,应该说我的主业是设计,其次通过设计我比较热衷于做一些学术交流,特别是在我退休以后,就开始从事多方面的开发,比如产业的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在国外做一些开发等等,尽管我做的工作比较多,但是主流还是设计,走的还是设计之路。说到角色的权衡,我觉得应该像以前我们毛主席讲的一种工作方法一样——弹钢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设计工作在做,学术交流也在做,海峡交流也在做,同时还在海外做开发,在国内也在做一些项目,所以在时间安排上就要“弹钢琴”。

China-Designer:最近都有哪些项目您在做呢?

薛老师:前一段时间组织去在西藏和福建地区,在西藏的一个援藏任务,其中有三个项目是我们做的,援藏的办公、医院和学校。

China-Designer:这些项目是不是都是一些公益性的?我们得知您为海峡两岸设计界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包括很多公益事业都会有您的身影出现,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薛老师:嗯,是的。作为我来讲,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首先福建和台湾的交流比较频繁,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人脉关系联系历来都比较亲密,福建在台湾那边大概有60-70%的血脉关系,台湾同样如此。上次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大赛的颁奖仪式上我做致辞,为什么我在海峡两岸交流上会花这么大的心血和经历?其中包括我的家庭背景,我的父辈兄弟姐妹几个,其中有3个都在大陆,2个姐妹在台湾,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办法见面交流,感受比较深,几十年都没有年面,我的父亲迫切的想要到台湾去和他的亲人相聚,到最后这个没有实现,而且他们兄妹几个都逐渐去世了,留下来都是我们这些后代,在我的小时候我父亲就很想去台湾见他的两个姐姐,每次看到我们内部的消息和报道只要台湾有好的消息从小给我很深刻的烙印只要是在台湾就能想到,迫切的两岸交流这个是作为我们两岸的人民,不仅仅是设计师,都有这个愿望要统一要台湾回归祖国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因此在01年的时候,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在福州开年会,开的时候筹备了一年,时间比较长,因此在福州就要留下一些东西,留下福建最有特点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海峡两岸交流,在开会的时候我就和汪理事长和他合作成立了,01年开年会就成立了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十年了,这十年中间两岸的学术交流不断,我们两岸的学术交流不断,每年都要有一次大的交流。

China-Designer:这十年来海峡两岸的交流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薛老师:十年来我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把台湾的设计师引向大陆,让大陆人了解台湾的设计师,同时台湾也了解我们大陆设计师,这个是比较大的变化。原来对台湾并不了解,虽然都是中国的,但是包括他们的组织机构他们的人员以及他们的观念,非常陌生,应该说通过这十年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hina-Designer:您先后出版过《美国当代室内设计》、《美国当代建筑造型》等一系列图书,您能给我们谈一下主要是一些什么样的理念在这些书中吗?

薛老师:我最早的一本书是《香港室内设计》,那个时候我是79年到香港的,82年出书,那应该是中国建筑装修界较早的一本书,那个时候大陆基本上还没有关于室内装修的资料。当时我在香港设计事务所工作,省建筑设计院派出去的,然后我就利用工作机会在休息的时候去收集资料。那个时候装修设计刚刚开始,从整个大陆来讲还不一定很熟悉这个行业,我将这些资料收集到以后就出书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行业在大陆一定会发展起来,以后慢慢的会有很多设计界的人士都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China-Designer:了解到您的个人事迹被选入《奋斗者的足迹》以及《拼搏在中华大地的开拓者》等书籍,我想在您的人生经历中,肯定有一些不凡的事迹,您能给我们谈一下吗?

薛老师:应该说我最生动的最有内容的 就是88年的时候自费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当时咱们国家是要给我出这个经费的,目的就是想收集美国的一些关于环境室内设计的资料。那个时候国家为了培养我,是给我一定的经费去美国的,当时我就想自力更生,于是我就自己带钱去,我将我所有的积蓄,全部兑换成美金,大概是2000美金,其实后来还有点后怕的。因为到了东京就花了几百美金了,到了洛杉矶就还有一千美金。然后在同学那里打工,也是有限的收入,后来又到美国的餐厅打工,送外卖、洗碗、住地下室等等,这些我都做过的。就像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一样,完全就是我的一个真实版。这种生活持续了大概两年,不过同样有趣的是,我用打工挣来的钱去各地旅游,拍照,美国大概34个地方我都去过的。后来回国以后我就将我收集来的资料,包括我个人的经历出版成读物,给我周围的年轻人,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喜欢设计,同时我也喜欢培养设计师。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