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广州标志性建筑太国际化

日期:2006-12-26 00:00:00  来源:信息时报         点击次数:1040    

    昨日上午,首届南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正式拉开帷幕。

  前来参加展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表示,作品展体现出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在传承岭南建筑风格与现代结合的优点。而对于珠江新城目前多个正在兴建的大项目,何院士表示并不支持,因为这些大
型建筑、标志性建筑全都太过国际化。

  南中国青年建筑师设计很务实

  昨日,来自广州、深圳、佛山、香港、澳门的29位青年建筑师展示了他们各自已建、在建、未建的三件作品。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明年113日,之后将移师深圳和香港作巡回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看完展出后表示,展出的作品都具有各自的风格,但是却都体现出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务实的特点。

  他表示,虽然在这些作品上已经看不到瓦当、飞檐、天井等等传统岭南建筑当中常见结构,但是,岭南建筑所强调的通风、遮阳、采光的要素却巧妙地转化并融入,形成特有的风格。他举例,如华工的邵逸夫人文馆,由于四周被教学楼包围,因此该建筑宜采用与园林结合的通透设计,专门设计的遮阳板成为建筑本身优美的装饰,而且更是根据广州日照的特点优选了最佳角度,夏天垂直的烈日不会直射入屋,冬天的阳光却能照亮厅堂。

  对于珠江新城目前多个正在兴建的广州未来标志性的建筑,均是国际化招标,而都毫不例外地由外国人的设计中标。

  何镜堂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本土的建筑师水平技不如人,招投标程序当中存在着对本地设计不利甚至不公平等诸多因素。据了解,欧美等地的建筑设计,一般都偏向庞大和保温,这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地广人稀等实际条件有关,而广州则相反。因此,他并不支持整个广州的大型建筑、标志性建筑全都太过国际化。

  广州建筑师一年工作量等于国外干十年

  据了解,创新、节能问题成为昨日展出论坛上众多南中国青年建筑师说得最多的词。面对北欧简约设计风格、美国现代张扬的格调,以及国内北方建筑师注重学术的探讨,南中国建筑师却显得节约和低调。来自深圳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叶青表示,目前多个城市的建筑出现攀比的现象实在劳民伤财。香港巴马丹拿建筑师及工程师有限公司建筑师陈丽乔也表示,为了摆阔、上杂志,建筑故意形态怪异并不是创新。

  据了解,改革开放20年来,广东几乎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建筑工地,每月每天都有新建筑拔地而起。广州、深圳建筑师们每年所设计的工程量往往等于国外一个建筑师10年的的工作量还多。反对麻木模仿国外建筑、坚持与广东本土地理、人文环境相结合成为南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共识。因此,叶青呼吁出席的建筑师要坚持节能环保的概念,拒绝设计垃圾的作品。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广州 标志性 建筑 国际化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