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DADA 2013 “数字渗透”系列活动

日期:2013-05-15 10:27:43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121    

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的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和建造实践中引发了一场革命式的风潮,并且已经从初始的悸动进入到多元化和多层面的发展,在数字建筑理论、数字建筑设计、数字建筑技术、数字建造技术、以及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层面都有了深入的探索,成果丰硕,正在为人类生活的未来砌筑新的基石。这场革命给了中国建筑界和建筑教育界一次机会,即积极的介入将会使中国建筑走在建筑领域的前沿,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Digital Architecture Design Association)已于2012年金秋在北京举办成立大会。2013年,以“数字渗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DADA)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同期举行的展览和竞赛等相关活动,旨在聚合各界智者的深入研究和远见卓识的思想启蒙,创建国际和国内数字建筑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推动数字建筑设计和数控建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渗入到日常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同时也希望发掘出新一代优秀建筑师及设计师。

本次活动主要由数字建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DADA2013)、数字建筑设计竞赛三个版块构成:

一、数字建筑展(2013年9月29日-10月20日,北京751D_Park)

数字建筑这场设计与建造的革命如同现代主义运动与古典主义的决裂一样,绝不是现代主义的延续或发展,而是再一次回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问题,是建立在当下人类科学技术最高水平上的彻底回归。先锋探索者们已经把目光放到了源自自然的形态及其生长方式,甚至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形态,或是宏观的宇宙图景,他们试图创造出更为顺应自然的人造物。建筑,由于它的尺度和材料,以及建造技术的复杂性,在这场革命中或许不是最早变革者,但与以往的历史相同,最终会在建筑上集中体现。

此次数字建筑展关注当前互动建筑、数控加工、机器臂、三维打印、多点成形等几个方面,是建筑师在技术的推动下,所进行的探索性尝试。而工厂技术、建筑设计与实际建造的结合也是建筑师们关切的重点,本次建筑展包含五个独立展览:

1. 国际建筑师作品展,策展人:Patrik Schumacher

2. 国际学生建筑设计作品展,策展人:徐卫国、Neil Leach

3. 中国数字筑造展,策展人:高岩、王鹿鸣

4. 数字装置作品展,策展人:宋刚、袁烽、彭武

5. 设计竞赛入围作品展,策展人:周宇舫、井敏飞

二、DADA2013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9月28日-29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数字技术对建筑相关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化,渗透到了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构件加工、建筑施工、物业管理及运营、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等各个领域。设计方面,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构思、创作和分析的重要途径,拓展和延伸着设计师的能力;建造方面,数控技术的精确与高效突破了传统建造的可能,并将带来行业的变革;建筑信息模型实现了建筑信息的综合与协同,为数字化产业升级提供了平台;最后,基于传感器和可变材料与结构的响应式、互动式装置为建筑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当前国际数字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建筑研究与实践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DADA2013数字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由邵韦平担任组委会主席,黄蔚欣、刘延川为总协调人。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会议向全世界范围征集数字建筑相关领域最新和最高水平的原创学术论文,旨在成为国内和国际数字建筑领域重要的交流和思想平台,而DADA会议今后也将作为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中国大陆地区每年举办一次。

三、数字建筑设计竞赛

本次竞赛的宗旨是鼓励把计算机数字技术与设计及建造相结合,鼓励具有实验性的创作,提交方案需运用数字设计技术,并可用数控加工技术实际建造,旨在推动数字建筑设计和数控建造技术的发展,同时发掘出新一代优秀建筑师及设计师。竞赛将选出能打动人心并具有创新性的数字设计作品。

竞赛将于4月15日正式启动,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7月15日提交第一轮方案——概念性设计

8月31日提交第二轮方案——进行建造图纸设计及实际建造

9月29日于北京展出入围作品

竞赛评委会由徐卫国、Patrik Schumacher、Neil Leach、周宇舫、徐丰、王振飞、佟晓威、张晓奕、井敏飞、胡骉、穆威、常镪、戴定南组成。

(责编:四月)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