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上海设计师国际高峰论坛
日期:2007-07-02 12:19:36 来源:搜房家居网 点击次数:1506
时间:2007年6月29日
地点:建配龙国际会议中心
主题:1.尊重设计,保护设计师,保护设计师知识产权
2.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3.《2007年上海室内设计师群英会》专辑出版发布会
网络支持:搜房网
以下是搜房网的现场直播:
“2007上海设计师国际高峰论坛”现在正式开始。在开始之前,我想把我们今天特邀的一批嘉宾,也是上海设计界重量级的设计师介绍给与会的代表。他们是: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上海市建筑装饰学科带头人 王世慰先生,有请!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设计系主任、博导 殷正声教授,有请!
上海郑稼和设计事务所 国家级资深设计师 郑稼和先生;有请!
上海建配龙企业集团董事长顾问 祝申生先生!
上海建材集团百姓建筑装潢公司的青年设计师张凤林先生。有请。
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兼副秘书长 薛德兴先生!
下面我坐着主持。今天的论坛是很轻松的,我们采取互动的形式,而且是图文并茂。首先我们请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教授王世慰先生先谈一下。王总,有一次我们在搜房网做一次直播的时候,我们曾经谈起。我在十八年前,我就认识了王总。这几年,王总在上海很多重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有他的杰作。他也经常到国外去做一些考察,对上海以至国际的设计市场的一些动态,是比较了解的。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请问王总,你对建筑装饰设计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能不能给我们来宾介绍一下?
家居业资深记者 何天华:今天的主题是“设计,让城市更美好”,非常贴近世博会的主题。下面我们有请上海国际家居总部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建配龙董事长顾问祝申生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主办这次活动的初衷,包括今后打算在尊重设计师,和推荐设计师方面,有哪些举措。我们请祝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上海建配龙企业集团董事长顾问 祝申生
上海建配龙企业集团董事长顾问 祝申生:首先我代表上海国际家居总部基地,对各位嘉宾和各位设计师在股票市场那么红火的时间,光临今天的盛会,感到非常高兴,我代表上海国际家居总部基地主任和建配龙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以及建配龙企业集团的各位员工,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谢谢大家!
其实,我对于设计是门外汉,是一窃不通的,我是从书本上了解到“设计”这个词。当设计这个名称还没有创造出来以前,创造叫做艺术,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在中世纪的西欧,设计和艺术是和达官贵人紧密联系的,跟平民百姓是无缘的。即使是工业化大量复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赏心悦目。不过,新世纪的设计师们,似乎幽默了很多?设计这件事开始变得非常有趣,吸引了夜来越多的年轻人,今天我们与会的设计师,我统计了一下,78.95%都是35岁以下的设计师。所以很多人对“设计”会会心一笑,对于工作忙碌的人们说,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幽默”,是我们设计师的综合才华的体现。
由于工作关系,原来我一直从事上海市和国家的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我与设计师打交道,大概不下于一千个设计师。当时设计师是一个团队,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师是根据行业来区分的。大家知道,化工,有化工院。我们造码头,有三航院。我们做水利工程,有水利规划院。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应该讲,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认为我们的设计,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密切相关的,这是我的第一个认识。我们的设计,是无所不在的,像水一样。这个时间,我们就会想到,该怎么样来尊重设计,保护设计师?现在,我们应该为设计师做什么?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社会人的话:
第一,要为设计师创造一个支策环境。我们各级政府要提到什么高度?要想最终设计就是最终人才,最终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从各级政府来讲,要为我们设计师提供一个政策环境。
第二,既然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我们设计师是市场经济的一分子,我们要为设计师提供一个市场环境。
其次,还有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等,让全社会来尊重我们的设计,保护我们的设计师。这是我的第二个认识。
第三个认识,我们的设计师,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怎么样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据我了解,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的设计产业里面,在上市公司里面,只有一个设计公司。我提出来,要让我们的设计产业,我们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里面,作为一个支柱产业,用我们的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这是我简单的认识。我作为一个砖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谢谢大家!
家居业资深记者 何天华:谢谢祝老师,祝老师不是设计师,但是他对设计市场的认识,胜过我们任何一个设计师。接下来我们还是请现代集团的王世慰先生,帮我们做一个讲解。他主要谈的也是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教授 王世慰:各位专家好,各位设计师好,新闻媒体的朋友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个大会,应该说对设计师的尊重,正向刚才祝老师说的,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问题还不少。所以我们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怎么尊重设计,尊重设计师的劳动,很有现实意义。针对这个问题,我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为什么设计那么重要呢?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形式发展非常非常好,从上海来讲,最近说得比较多的,“十一五规划”里面要完成轨道交通400公里;围绕世博会的保障,完成所有场馆、设施及配套建设,重大基础设计建设,如红桥、外滩交通枢纽的建设等。量大面广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郊区新农村建设,包括崇明三岛生态建设;旧城区成片改造建设;生态型城市环境建设等等。这对长江三角洲来讲,从上海辐射到全国,应该说规模之大,影响之大,投入之多,那很了不得的。
这么大的工作量,要在五年内完成,离不开设计,设计要先行。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家装设计,工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配套家具、材料、灯具等配套设计,都要跟上去。所以里面的工作,很关键的一点,离不开设计,设计起头,设计先行,好坏与成功、成效,设计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谈设计的地位,我们明显到设计的地位,设计规划的重要,单体设计的重要。我们要给建筑师,设计师,建筑装饰设计师,家装设计师,可以说这样的商机非常非常大,但是我们的责任也是非常大。
改革开放20多年了,特别新世纪以后,上海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师约一万余名,经资质认定的有三千多人。其中避免不了一些问题。
“三重三轻”:重模仿,轻理念构思、功能分析、创作创意;重西洋,轻传统、地狱文化、继承发展;重装修,轻家具、灯光照明、软装饰配制配套。
“二多二少”: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多,扎实研究设计方案比较少;照搬照抄模仿克隆多,针对工程性质功能分析少。
缺乏“三意识”: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经济意识。
下面我想举一个例子。一般我们设计师要讲到宾馆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讲这个宾馆。这是阿联酋的七星级的宾馆。我们讲星级宾馆,六星宾馆就不得了了。而这个宾馆号称七星级。这个宾馆的整个装修风格、格调,它的标准水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整个来讲,形状是三角形,是在海边。大厅的内的装饰跟地狱文化相关,地面是蓝的,顶部是金颜色的。这样一个超七星级的宾馆,里面的装修强调了阿拉伯的地域艺术品位,给人强烈的阿拉伯印象。到这个宾馆里面去,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出来之后,会永生难忘。阿联酋这个国家,终年不下雨,他们的海水是海水净化之后才引用的。所以成本相当高。但是这样的地方,世界顶级的豪客,都要预定,才能到里面入住。现在在这里还要盖一个地下酒店,还要盖一个像叶子一样的别墅群。
下面看一个上海建筑的图片。我们现在的设计,刚才讲,很多人崇洋崇西。但是外国人的设计师到中国来,很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是由澳大利亚的设计师设计的。正门进入大堂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锁,墙面是“中国红”,地面是石头的。进去之后,右面总台,是很简单的墙面,挂了很多白色的瓷盘,上面挂了很多彩带彩旗。在右面的休闲地方,用了条形地毯。可以使人充分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非常博大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澳大利亚设计师的功力和执着精神。
境外设计师到中国来,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和水准?这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加强学习。比如金茂大厦里面的设计,是美国人设计的,那个设计师只有三十几岁。里面的陈设布置全是中国的东西,因为金茂大厦是中国的金茂大厦。所以我讲,我们的设计师,有时候很浮躁。老实说,我们的水平不如人家。世博会给我们的机遇特别多,但是同时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认真地向国外学习。
设计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在作品里面体现出来。现代建筑装饰发展的趋势怎么样呢?我归纳了五条:
第一.强调以人为本,为业主、为客户创造更为“安全、健康、属实”的工作、生产、生活、休憩的环境,创造有“宾至如归”感。——归属感。
第二.室内环境的设计与建筑、环境相呼应协调。多元、多样化更为突出,个性特色,创造亮点,具有冲击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新颖感。
第三.地域、地方文化艺术内涵是设计刻意追求的。——文化艺术感
第四.注重节能、环保、生态、倡导绿色设计,现代高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智能化,网络化的充分应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设计的主流。——现代时代感。
第五.硬件、软件并重,更突出品牌作用,专业名牌设计、专业品牌产品管理,创造全新的品牌效应——品牌时尚感。现在的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加强我们的技术训练,加强我们的设计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
上海市现代建设的发展,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也为新型建材、家居的研发生产供应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在为上海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做大作强,创造品牌,为上海的美好明天不断做出新贡献,铸就新辉煌。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家居业资深记者 何天华:感谢王老师让我们不出国门,就看到了世界上的设计精品。下面我们有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设计系主任、博导殷正声先生,谈一些自己的观点。我们掌声有请!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设计系主任、博导 殷正声:刚才王老师得了比较宏观的内容,我想我讲一些微观的东西。在座的很多都是做室内设计的,现在中国的误区很大,认为室内设计,学室内设计专业就可以了。在国外不是这样,其实在意大利,意大利所有的建筑师出来,所学的都是建筑。老师就是学建筑出身的。世界上建筑产品的两个级,一个是宏观,一个微观的,两面往当中走。室内设计师其实是什么呢?你不学建筑的人,很难做空间;不学产品的人很难做机电。其实把一个专业看得很小,做一个室内专业,现在很多学校居然开“家具”专业,如果开这种专业,大家不要去学,肯定学不好。
我们看这张图。建筑师很会玩空间,从纽约进来,先是把空间做小,突然间空间往下跑,空间做大,再开始收上来,空间再缩小,从压抑开始到空间大,再到空间小,只有做建筑的人,才会这样做。搞室内设计的人,如果不看建筑的话,很难在空间上考虑问题。
下面看得这个张图是模型。我发觉很多学生很懒,画草图。不行,我说做模型。做了模型之后,空间就很明显。环境里面,为什么要做空间?在模型里面一看,非常清楚。所以做模型很重要。
下面一张图,非常有道理,从上面下来,坡地上有很多楼梯,楼梯上放了很多展示的东西,边上是快道。快速慢速走,空间大小,上面全是平面设计,吊了很多东西,边上的玻璃全是图案。里面用了很多笼子,吊着的笼子。上一次工博会我也做过,这种材料在国内很好,是很好的金属网架,这上面的导轨很多,展示的是活性空间。我们做的空间最怕做不能改变那种的。有了灯光之后,空间会改变。从空间来讲,他们做了很多能够调动的空间。学建筑的人,会从空间上考虑东西,这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为什么做室内设计,先要学建筑?至少要做学建筑,不做建筑,会很难考虑空间的问题。空间的变动、舞台的表演,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设计师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学会做空间。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做了大量的模型,大量的空间。先做平面,先做功能的做法,是国外很少见的。做大的,空间里面什么都希,每个区什么东西,这个很重要。策划公司先做,设计师第二步做,把钱用在前期是很重要的。中国则希望设计师不要钱。这是前期策划,所有里面的方案,下次做会怎么样,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泰晤士河边上有一个非常老的发电站,他们知名竞赛,让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师作一个竞赛。外面的发电厂一点不动,没有改过,全部做在里面。我们看里面的照片。这是过去老的工厂,偏棚。有一个斜坡,斜坡走下去,是书。边上是很多设计的纪念品。建筑师做里面,会把空间做得非常好。这个空间从上走到下面,下面再走到上面,空间是斜面的。这种方法是什么呢?如果只是做室内的人,很难去体会空间的魅力。所以说,做室内设计是很难做的。
现在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师,都在现代设计基础上,把东西打碎,然后重组。工业设计师最的好处是工艺。工业设计师一般可以把家具做得很好。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我认为一个非常好的室内设计师,上面要学建筑,下面要学产品。真正只是学室内设计,在国外很少。国外室内设计专业是不太有的。只是学室内设计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设计师。只有他做到一定的宽度的时候,他才是好的设计师。谢谢大家!
家居业资深记者何天华:殷正声教授。最后隆重介绍郑稼和设计事务所的郑稼和老师。我曾经请郑老师给我们家做过设计。郑老师说你能相信我,如果要相信我的话,你一切要听我的,你不能插手。我说,我今天选择了你,我就让你放开手脚去设计。他还回了我一句话,他说,今天我要把你家作为实验品来实验,不管成功与否,一切听我的。后来我让他设计了,设计了八年以后,人家现在到我的家去看,还没有。应该说他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我儿子给我一句话,他说,爸爸,下次我有新房要装修,我还是找郑老师,你说好吗?我说,我举双手赞成。当时这个设计作品,是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都播出过,也得了奖。四年前,我得到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叫《设计师的家》,其中有郑老师家的设计。当时我请了上海滩12位设计大师,在上面联合签了名。这本书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当时我们的主编是谁呢?就是王世慰老师。如果在座的设计师感兴趣的话,还可以问王老师要一本,让他也签个名。若干年以后,这本书如果拍卖话,我说出100万,我都不舍得卖。下面有一个话题,我们最多再用半个小时时间。郑老师现在在全国很有名,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是从室内设计到环境设计,各个领域都可以。其实郑老师,按照他上面的介绍,他原来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已经对室内设计,对环境设计,已经相当精通。今天我想请问郑老师三个问题:第一,你感觉现在设计师的处境怎么样?第二,中外设计师之间有些什么差异?第三,我们如何来提高设计师自我的素养。
郑稼和设计事务所的郑稼和:现代设计师的处境怎么样?我说我们设计师傅的处境不太妙,调子不高。因为刚才,前面两位老师介绍了那么多国外优秀的设计,和优秀的建筑师,都是世界级。在历史上上,在西方,也有很多大设计师。但是纬度中国历史上没有建筑师,中国是王权在上,不听皇帝老子的话,你就要被杀头。我们造宫殿,那个设计师造的,有名字吗?这就是我们最不好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延续到今天,我们的设计师还是在做甲方的努力,我们的甲方没有把设计师当成一回事。当然有很多甲方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对设计有比较高的认可,也比较尊重。但是中国的历史,有这一点是非常不好的。这个我自己有体会,因为我是自己开事务所,所以明天的饭,我今天要挣出来,我要做设计,我才能活下去。我要天天跟甲方打交道。现在我打交道好多了,因为现在年龄打了,头发白了。现在小青年要打交道,确实会遇到这个很难逾越的坎。贝率铭在中国,我觉得他只能够做二级注册建筑师,因为他在美国。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学员,要专业,转产。原来是做服装的,后来要做房产。前年10月份认识我,到现在已经将近五六个亿挣好了。他请做什么事呢?第一件事,我不动房产,我可以请一个房产的开发公司老总,有经验的,来做老总。我可以请设计院帮我做设计,但是我请你做我们总的顾问,来把控房产、建筑、市场,一直到景观、室内设计这一块。但是他说,我不知道这一块是怎么付钱。如果在国外,可以拿多少的利润。后来董事会研究出来一个结果,说你愿意不愿意干?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干。这个钱我们没法付。因为这个钱无形啊,你给他出一个主意,董事会看不到到底这个主意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效益。我只能在以后的设计当中,统统加一个百分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也有对策,我也高开价,因为我也要活下去。我为他服务可以挣到钱,就干了。我们有一笔费用要付,下面的财务就不好付。他说没有成果啊,因为都是草图,人家要付几十万块钱,是两卡车图纸过来。这就是中国的一个最不好的东西,物化的社会价值观。看东西都是看有没有实在的东西,对思维,对履行创造性的劳动,否定或者是不承认。我跟他说,你给可以,不给也可以,不要强求。因为我们现在对一个人的劳动付出,是要称分量的,你这个称有没有?最后董事会决定,说这个钱不能不付。还是比较好的,学员要叫我一声老师。运作当中,对设计不是不重视,很重视,遇到问题就来了,最近一个山体别墅设计院做出来,他说没有感觉,我花两个星期,全部改掉,但是是无偿的改。我们设计师的价值是很难体现的。这种事情,遇到的多了。特别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历史的。
大家嘴巴上说,设计费可以高,我尊重设计师,报纸上可以讲,但是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历史包袱很重,这个甲方主义,永远是甲乙方,设计师是服务方,你服务方就要服务好,你就要听我的话。我们设计师的聪明才智是被牢牢控住,很难创造。所以我认为我们设计师面临的问题很大,我自己有这个体会。
家居业资深记者 何天华:现在为了促销,有的时候免设计费,您怎么看?
郑稼和设计事务所的 郑稼和:设计师自己在糟蹋自己。
上海建配龙企业集团董事长顾问 祝申生:郑老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怎样体现我们设计师的自身价值,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郑稼和设计事务所的 郑稼和:我现在有一个思想准备,每一笔设计费,最后不要去要,你没有这个精力去要。学建筑的,要跟你商量,把设计费免掉。老板没有文化,他觉得开不出口,他学建筑的,研究生啊,资格很好的。
我今天来非常心惊肉跳,因为坐在下面的都是年轻人。我现在坚持一点,始终在做。我对在座的设计师,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在做设计,一方面,当然社会上对设计师不重视,现在付费。我说做到真正的重视,还有一段漫长的时间,同时也靠我们的努力。现在很多设计师,视野不够开阔,看的东西不多,知道的东西不多。我是完全跟设计不搭界的人,后来走到设计,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自己年幼的时候,是学美术的。我们这个年龄,遇到自然灾害,上山下乡,梦想不能实现。实际上我考大学,是考进北大学历史,后来没有机会,就学了农业,那个时候遭遇比较多,后来又机会学工业设计的时候,实际上回来以后,工业设计师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我经过香港的时候,掏了很多的钱,买了一套室内和建筑的,发誓要把美术的钱挣回来,才开始做起来的。可能看问题的方法跟我们学院派的人有一些不一样。比如说,我最近做的几个项目,也是国际投标,但是突然说,你中标。考虑问题角度不一样,反而使我觉得,我们现在做设计的时候,要多换几个角度看问题。
最近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标,哈尔滨有60万平米的一个广场,实际上地面上是20万平米,地下是两层,40万平米。政府要求把这个地做成公园,地下做成商业。包括北方集团自己的哈工大建筑设计院都在做。做了以后,甲方始终觉得不满意,为什么呢?他们也说不出来。我跟设计院总建筑师谈了以后,他也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了,为什么不满意呢?甲方说让我做做看。我说你开个价,把钱付过来我们在做。我觉得甲乙双方出了问题。甲方要什么不知道,但是他可以看出来什么不好。甲方就像一个小孩在哭在闹,你要什么?他不知道,你再给他这个,他不要。设计院有出了这个问题了。甲方要什么,甲方说不出,但是甲方不要什么,他知道。所以就没法完成。上海几个院也做了,图纸我看了之后很棒,后来我做了一个方案跟他们完全不一样。我认为,这个地方不能做公园。因为公园在一个城市的功能和商业的功能不一样。这个地方应该是商业的延伸部分,但是政府给它的要求,恰恰上面要造公园,就很矛盾。必须要找出很多理论来说服政府,我就自己发明了一个理论,自己也找了一些资料,我觉得在美国这样的公园成功率很低很低。我提出来一个观点,这个城市的结构要有机结合,有机化,公园里面应该有别的东西,公园像水一样流到城市里面去。公园不能老是打太极拳,觉得是星期天的休闲,那把活动融入进去,那么这个公园就变成广场一样的公园,所有的东西,现在的概念当中,都应该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么一个关系。当时我做了这样一个草图的方案,甲方说,差不多就是我们要的东西。后来我们挣了一些钱,就逃出来了。这个得意于什么呢?得意于我对政治经济学的喜欢。并不是说我的设计能力有多强。会综合地分析问题,这个能力非常重要。
第二个例子是我最近跟一个年轻的高级设计师一起,在做他的指导,在做九间堂的住宅。因为九间堂这样一个地方,进去的人文化非常之高,在文化修养方面,我们的设计师不是矮一个头,而是矮一个身子,那就无法对话,或者说很难对话,这种设计合同定了以后,也会出很多问题。我们遇到真正的厉害的甲方的时候,我们的其他修养,视野,我们对传统的理解不够的话,简直就是处于下风。我们有一个年轻人,借鉴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觉得比较酷,结果第一轮就返回来,觉得不行。我动了很多脑筋,我重新审理,然后到九间堂呆了两天,去看。我觉得我们的判断,好象切入点有问题。第一对方是文化人,第二你对建筑的理解。因为它不是中式建筑,它是现代建筑,把中国庭院围和的概念融进去了。空间不太人性化,比较适合于做会所。当然,业主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业主是不是疏忽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业主应该比我们还要精明。因为他买了是他的东西,他的想法就会比较多。所以我们要去理解业主委什么要买这个房子?我认为这个业主,对他的空间有需求,他似乎更强调在空间当中,人的交往关系。而比较疏忽空间当中的装饰。当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就跟他交流,我提了一个观点,我了解了业主平时的爱好和出版的书,我觉得他是一个全国非常著名的策划大师,非常喜欢绘画,有一次我们在过程当中,一起吃饭,谈到收藏,年轻的设计师听得两眼懵懂。谈到画,谈到格调,谈到徐悲鸿,我们谈了几个小时,取得了共同语言,我完全了解了这个人的想法以后,我提出来一个观点,我提出来,这个房子应该做到像水墨画那样清淡。我这个观点提出来以后,甲方上,就是这样。他也不管了,走了。我用了一些不名贵的材料,我的观点是,材料像人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用了一些黑的石材,表面处理跟青砖比较接近,用了乳胶漆,把黑白的调子,把室内建筑空间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一些改造,整体出来以后,细部很多。比如拉手很多,墙角的处理等,动了很多脑筋,大的空间是素得不得了。这个时候,甲方觉得非常开心。他就觉得,他的艺术,他的人,他的艺术品放在里面,一定会很漂亮很漂亮,他想制作一个空间,是一个退让型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张扬,达到了目的。
从这个例子上看,为什么年轻的设计师,会犯这个毛病呢?一个是切入点,对前期项目的分析了解不够,第二,太过于旺盛的创造的欲望,也是不好的,实际上是浮躁,样样想表现,样样就没有。一定要有很多地方不表现的。每一个地方都去表现,就有问题。
我们国内和国外设计师的差异在哪里?我们做得太多,我们设计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四面墙,顶、地我们都不会放过,但是一个国外资格很老的设计师,他一定会放过很多地方,他会抓住一个地方做下去。 我们跟国外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想表现的地方太多,但是表现的精的地方几乎没有。
显然,我们有很多知识面,或者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在这方面非常欠缺,一谈到灯光,就提出来,是不是陪着客户买灯具?我说你胡说八道,灯光是光,灯具是造型,先把光的问题解决掉,再解决造型。这告诉我们,设计师在设计以外,不要胸口拍拍,说我是设计师。越是设计以外的东西,涵养好,修养好,设计提高的越快。说实在的,我跟甲方沟通的时候,我就写了几个字,他就傻掉了。因为我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写了几个字,他马上说你的字很好,我说我的字可以卖钱的。
我觉得我自己平时看一些古书,看一些绘画作品,我最反对看杂志,看一些图片。我下面有一些助手也是经常犯这个错误。我告诉他,你这个人一辈子到此为止。到处在收集资料,学高级裁缝的做法,很浮躁。其实设计师,你慢悠悠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定会在设计当中有所流露,会很扎实。中国的设计师地位不会高,因为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我说中国在明代,家具现在大家评价很高,但是谁设计的不知道。因为皇帝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人性化,这种思想深入人心。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丢掉老祖宗,但是我们不能更不能丢掉好的东西,世界上先进的东西,也是属于中国的。
家居业资深记者 何天华:郑老师曾说过,设计是一种体验。并且他说过,创意应该少一点装饰,多一点生活。我看了这本杂志里面,他自己家里的设计,他完全是还原于生活。但是这里面有自己独到的,比较有个性的东西。这个设计元素,完全是来源于生活,而且是高于生活。
郑稼和设计事务所的 郑稼和:深记者 何天华:我的设计没有路数。设计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框式越少越好。我觉得体验非常重要。比如我有几个东西,我觉得对房产公司做了很大的贡献。上海青年城的方案就是我做的。当时上海要有35平方、40平方的房子推向市场的话,没有一个房产公司愿意做。我喜欢研究理论,我提出来一个理论的问题,任何空间都是相对的。当时竞标的时候,我画了50米的速写。我认为50米和200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是一样大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一样大。晚上睡觉,就睡一个卧室,20平米。无非就是活动空间,我认为把活动空间用一个相对论的概念给它的话,我们把景观变成活动空间,把公共空间做得阔一点,50平米,40平米是非常好的住宅,而且不是穷人的住宅,很有钱的人,他也有需求的。
我们把这个概念拿到苏州的时候,苏州这个房子出来以后,大概是在两三个小时里面全部卖掉。当时市场完全是落入到你的判断当中。我认为入住这种房子的人,一部分是相当有钱的人。很多人问过我,你是做设计的,你讲的话,比策划公司有意思。我说我什么都做过,我对生活体验的多,我有自己的体会。
我经常遇到的一些项目,是甲方不愿意出钱,这也是对设计师的考验。我曾经接触过几个售楼处,有一个房产公司的售楼处跟我说,他说我们刚刚成立没有几年,售楼处造不起,在我们小区门口,有一排农民房子,以前是养猪的,他说能不能做成售楼处?我觉得这个有挑战。我们做好以后,很多人看了说,这到底是什么?我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结果房子是两个小时被全部抢光。
我想,我如果一天不做设计,就没得讲了,因为我没有系统的理论。我喜欢自己发明一点理论,发明几个观点来阐述阐述,喜欢自己做一做,在里面发现一些问题,发现问候以后举一反三,推动后面的东西。我做规划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规划怎么做。我觉得,一个城市的规划,要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城市的道路,城市的建筑,城市的所有的设置,是为人而设置,跟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