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参数化设计——海茵中国学院报告会暨论坛”@UCCA
日期:2013-10-08 16:00:45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3048
2013年9月29日,由海茵建筑发起,联合荷兰Objekt中文版《境》杂志、飞迈传播,以及法国尚飞(Somfy)与荷兰飞利浦照明(PHILIPS)共同举办的海茵中国学院报告会暨论坛,在798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举行,以“超高层建筑的参数化设计”为主题及DRX研究成果为背景进行阐述并展开讨论。此次论坛吸引知名建筑师、设计师、专家学者、教授及知名媒体应邀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海茵中国学院(HENN CHINA ACADEMY)从2013年9月13日在海茵建筑北京事务所启动,以工作营的形式拉开序幕,并登陆北京国际设计周。这一伴随着工作营式的研究、创作,以及论坛和展示于一体的学术活动,起源于海茵建筑在德国发起的DRX (Design Research Exchange) 项目,以推进新想法及为学术研究创造空间为目标,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年轻建筑师与建筑系学生聚集起来,就共同感兴趣的与建筑有关的课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本届工作营围绕“超高层建筑参数化设计”和“设计为民生”的命题,探讨超高层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思想与发展并将其延展到震后地区特殊环境的房屋设计中。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们参与了工作营的研究与创作。整个工作营同时伴随每晚“超高层参数化设计”的专题讲座:来自tSynsth工作室主持设计师Chie Fuyuki从表皮、整体规划、单体设计等不同角度和规模阐释“输入与输出:运算化设计”的逻辑与过程;来自C office的主持建筑师刘延川以实践经验分享“将复杂简单化,将艺术理想化”的设计思想;BIM方面的专家刘洋从阐释建筑的全息模型出发,提出建筑设计一定要有预测性;来自成都基准方中建筑事务所北京公司的主持建筑师罗经,深入透视不同尺度下的材料系统;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的建筑师Christoph Klemmt, 以“运算设计”为题,从一个小装置与光进行互动的研究,延伸到大型项目的参数化设计应用。为活动提供技术顾问支持和指导的法国尚飞公司与荷兰飞利浦照明公司代表,分别从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的创新理念和有意义的技术解决方案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采光遮阳与人工照明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及技术指导。两家技术合作方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即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量,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将建筑遮阳与人工照明合理划入设计范畴,认为对细节系统的正确对待和适度运用,不仅有利于高层建筑的最后呈现效果,更在节能低碳上有助于实现环保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超高层建筑参数化设计”论坛作为“海茵中国学院”的延伸,进一步探讨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对未来建筑行业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并通过分享DRX最新研究成果,即“有着极小表皮的超高层建筑”,深入阐释参数化设计带来的无限可能与魅力。论坛过程中,海茵建筑团队以“海口塔”项目为例,将超高层建筑所具备的典型性和特殊性进行深入透析,从设计、功能、应对措施、审美及降低能源消耗等不同角度,解读构建建筑的整体设计与实际使用,在时间性和强化信息传达方面的作用。海茵认为,依靠数字通讯工具的拓展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开放源代码的风气及全球化网络的形成在社会及企业中催化了人们对信息透明度及公众参与度的追求。开放式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协作模式。建造也应该是一种开放的行为,建造的过程永远需要创新。在此过程中,业主的需求和他们直接的参与以及业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建筑创作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交流,海茵希望每个项目的设计都能传达一种开放的创作态度。
从9月27日至10月16日,海茵建筑的超高层设计项目携同DRX之“有着极小表皮的超高层建筑”创作,以文本、影像、模型的方式,在北京国际设计周“DADA数字渗透——数字建筑系列大型展览”中展出。届时,参观者将看到,海茵建筑前沿性的DRX研究,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N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