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设计师访谈会
日期:2007-01-09 00:00:00 来源: 点击次数:1094
第三届OCEANO设计大赛•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设计师访谈会现场
主持人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www.china-designer.com CEO 谢海涛
时间:2006年12月20日上午11点
地点:新大都酒店国际会议中心1层
主办单位: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主题: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室内设计大赛
独家直播:搜房网
独家直播:第七届中国国际室内装饰博览会发布会
独家直播:第三届“欧神诺杯”瓷砖设计应用
直播实录: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翊】今天在这儿召开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金奖获得者的媒体座谈会,因为我们设计师参加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得了金奖,我们也有责任推出来,让媒体知道大家,通过媒体让大家了解室内设计的趋势,金奖设计师也通过这个机会推荐一下自己。
这个会是咱们协会组织的,主持交给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的CEO来做。
【主持人】先让今天到会的媒体朋友介绍一下。搜房网的李慧娟、中华建筑报、精品购物指南、家居主张杂志,先认识一下我们的设计师,从林、梁晨、张晓华、李宇、鲁杨、欧阳锦涛、瞿敏、姚凌霄、乌兰、周涛、郭贝贝等等。既然是媒体的访谈会,我们还是相互的互动,媒体和设计师之间互相交流。
先给大家放一段片子,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跟设计师有一个互动。我先代表媒体热热场子,先抛两个问题,看是不是媒体关心的。开完头之后,媒体的朋友们再把自己的问题逐一的抛出来。
问一个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咱们既然都是获奖的设计师,我相信你们也很关注这个大赛,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以及没有获奖的作品。这次的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获奖作品,据我所知,这次的金奖是由全中国5大设计院的院长评出来的,肯定是反映了年度中国的一个室内设计的趋向、标准。反过来我想问在座的获奖设计师,你们认为在获奖的20多位将近30位的获奖群体中,你们看出了中国室内设计的趋向是什么,或者什么标准、潮流?这里头一定有共性,绝对不是杂乱无章的。
设计师肖可可
【肖可可】我是来自山西的肖可可,我没有找到你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没有在20多个作品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但有一点,大家都是在用心的做设计,跟上一届的双年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今年的双年展的作品里有更多的传统的符号,包括很多的金奖作品在内,有带传统民间的一些东西。我们结束了模仿的阶段,有自己民族的东西在设计里。
【媒体提问】您的作品,我看是一个创意,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实例图出来?
【肖可可】创作初期没有这个打算,现在已经可以实施了。
【主持人】我们的后续跟进上我们有专门的服务人员跟进,可以跟我们的媒体朋友分享。
设计师徐敏
【徐敏】就刚才提的问题,我的感觉是从今年获奖的作品看,有三个方面的特点,肖可可说的是中国文化的继承,在这个继承上,今年的作品在文化等方面有一些不一样,不是一种传统符号的堆砌,而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和融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部分作品非常有创新性,创新元素、手法已经有国际化的趋势。第三,有些作品有一些独特性。
【主持人】能不能在你的概括点上对应出最能体现你概括点的一幅作品?比如升华了传统的作品,你觉得是哪一幅?
【徐敏】中国文化的传统继承,肖可可的作品可以体现出来。
设计师李雨
【李雨】大家好!我是李雨,就刚才的问题,我觉得这20多幅作品中,觉得设计更人性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就中国的颜色来说,大家认为代表颜色是红色、黄色,以前的青花瓷器是蓝色,但现在消失掉了。我觉得蓝色将成为中国的代表色。我们主要是做家装设计比较多,面对的客户群体,他们的个性越来越明显,现在的设计是越来越个性化的设计了,要符合每个业主自身。
【媒体提问】今天获奖的作品工装的比较多,做家装的设计师,在06年你们的设计案例中,风格潮流比较突出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相关的变化?前几年是流行乡村风格,07现在家装方面有没有新的趋势上的变化?
【李雨】乡村风格会有一个新的发展,但会有新的升华。以前是完全模仿国外设计的堆砌,乡村风格实际追求的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今后的设计中更多的主题将这个精神发挥出来。简约风格已经很多年了,大家一直把它当做一个大的设计流行方向,但现在的国内的简约风格好象都是简单的风格。简约风格会在07年得到更多的业主、设计师的新的认识。
设计师梁晨
【梁晨】我们这次得奖的作品是中天国际公寓,我们公司做公寓性的项目,说白了,是头一个。所操作的基本都是大型的办公楼,40、50万平米的。我们是最放松的一个项目得了奖。其实很多时候的设计作品,反而放的放松的作品是最能引起别人的注意的。大型的公共建筑得奖多,因为大型公共建筑有一个特点,它在各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非常高的,是更综合性的,所以它得奖是正常的。这次建设部发了一个“90平米”的整车,我们青年公寓得了金奖,我们自己也没想到,我觉得是大家的价值取向开始走向多元化。通过这次的设计大展,也看到了这个方向。
搜房网 李慧娟提问
【搜房网 李慧娟】业内现在流行一种设计,意大利设计、中国制造,目前中国很多的建筑设计,不管是国家大剧院还是其他的建筑,很多都是被国外拿去做的,我很纳闷,是我们中国设计师水平有限,还是政府的支持有限?请梁先生先针对目前中国比较大型的建筑设计被国外拿走的现象,给我们一个阐述?第二个问题,我特别想知道您做建筑设计的应用中,选择材料方面选择标准是什么样的?是跟客观关系好就选择呢还是从每个建筑本身的特色来选择?
【梁晨】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点,提得比较高。中国的建筑市场开放的时候并不是很长,而且咱们国内的建筑市场,室内消费比较放松,我们做的是大型的工程设计,因为我们是专业的设计公司,遇到的问题跟国外的事务所有一个落地的过程,我们发现国外的事务所有几个比较好的传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他们的视野从目前来讲,还是比我们宽,专业化程度比我们更专。设计院往往是工程开始以后,后面的细化就没人管了。而国外的设计公司可以提供专项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和设计服务。中央电视台或者鸟巢、国家大剧院这些项目,和大众的心态有关系,大家有喜欢求新、求怪的心态,从五四运动以后,自己的文化以批准为主,以继承为辅,继承少,批判多。我们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观点,民族复兴是什么观念?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建筑其实是文化,如果文化上没有支持建筑的点,我们还有10年、20年乱步的路要走。我这个观点,可能有点极端,但确实是这样。我觉得我们的国家,不是说某一个建筑,大家都希望有突破,国家也在突破,建筑业是大家能直接批判、直接看到的小小的点,其他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设计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继承和引领时尚。设计不是跟随时尚,而是引领时尚。中国人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如果这个传承断了以后,不可能出力作或者世界有影响力的作品。国际一个很著名的设计大师,有很多作品其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更深层次的体现。中华民族这么大,能够集中这么多的人,有这么大的向心力,几千年没有散掉,这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部分。所以我解答不了,因为层次太深,起点太高。
第二,从材料问题上说。我们的工程基本都是大型的工程,各家各户一般都是朋友帮忙,我们只针对材料,不讲关系。因为现在的市场很无情,如果这样做,很快就会被市场洗刷掉,而且洗刷得连痕迹都没有。我们是要做大的商业设计公司,我们要给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方位的服务就是负责任的服务。材料只是我负责服务的一部分。
【搜房网 李慧娟】说到90平米的房子的问题,国家这个政策的出台,会对设计师空间设计这一块有限制吗?
【梁晨】大家一直把设计同与美术,这个是错的,设计是体现功能的,不要管它的大和小。很多人一说我是做HOUSE的,样子空间富丽堂皇,很显然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什么是设计。我们做的公寓,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当时的老板找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做过公寓,而且最小的面积是30平米,而是他看重了我们的设计文化。功能美怎么体现出来?90平米不是问题,而是怎么应对市场的变化改变自己,同时也能把自己对设计的认识、理解发挥到自己的作品中。
设计师周涛
【周涛】广东省装饰总公司的周涛,首先感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跟专家的错爱,把我们的项目评上金奖。我想从几点来谈谈。
第一,从我们的金奖作品看,反映了现在中国室内设计界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我们设计界刚刚开始,特别是室内设计,真正开始有10来20年的时间,中间有很多的西方文化的冲突,现在中国文化的崛起,各种因素造成我们27幅不同的作品里反映了不同的风格。为什么说现在是百家争鸣呢?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更多的思想上的领军人物,能够在室内设计界里带领他的思想。
第二,室内设计师都谈到了很多的风格,简约、极简、西方、东方等等,我认为设计师,特别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首先是代表中国的文化层面的群落,这个群落在这个时期里有一个责任,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崛起,设计师有把中华文化崛起的责任。设计风格里,有很多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设计里体现出来。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元素,可能有更多的深层次的原因。
第三,我们的作品里,应用了一个理念,“应天为人”。“应天”就是我们所接触到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甚至包括政治、建筑,也可以从宏观说是一种客观的因素。第二个“为人”,实际是西方人文主义的一种演变,通过对环境的充分理解,对它的可持续发展性的更深入的研究,我们要把我们的空间更加贴切的为人服务,这种服务可能反映到人的身上就是人在空间里的反映、理解、使用一系列的问题。
【媒体提问】我是新地产的编辑。我们杂志更关注地产跟室内设计的结合,周先生,您了解不了解今年在上海的双年展提出了一个超设计的概念,可能更集中在新功能主义和美学的一个新的思考,应天为人的概念和超设计概念之间,有没有一些联系?您对07年室内设计新的设计思潮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周涛】首先说关于设计思潮的问题。我们理解这种状态可能会延续3到5年,可能明年或者更多不同的声音会出来,让我们的时间段缩短。明年我们的双年展里再相遇的时候,可能这种状态会有所不同,但百家争鸣、文化崛起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儿。
关于地产商对于设计功能主义的研究,中国文化里,本来很多是适应人去生活的习惯、规则,这种规则来源于根深蒂固了几千年的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提出功能主义,更加为人服务,这是对的,跟中国文化也没有矛盾。地产这个行业,毕竟是在商品社会里,特别是经济增长里一个推动经济的行业。但更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商品,它的理念应该是地产项目里推出新的理念牵动商业的操作、卖点,真正把操作、卖点进行研究这是在座的设计师应该以后要做得更好的事情。
设计师赵阳
【赵阳(音)】大家好!我是赵阳(音),来自江苏无锡。刚才很多的老师说,如何创新、如何把中国文化融合进设计里。创造出属于中国的设计,这更多是出于爱国主义,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如何创造这些东西。我们可以不可以创造一种更新的风格?一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现在出的设计,感觉是在做装饰,设计师独特的东西还是很少,只是给人一种美感,并没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从爱国主义的角度讲很多人排斥西方、日本的一些东西,要做好设计,首先“拿来主义”要做好。日本有日本的文化,但它把欧洲、中国的东西融合进去了,但它做的东西还是日本的,不是外国的。我们中国是泱泱大国,在历史上是非常强的国家,现在我们有一种民族的自卑感,更多的强调了民族祖先的东西。我们的祖先学的是《论语》、《四书五经》,拿我来说,我的父母一辈学习的就是《毛泽东思想》,传统的思想已经被切割掉了。到了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我们以什么作为文化的思想根基?并没有。西方有《圣经》作为自己的思想,但我们这一代什么都没有。现在再提倡一些中国的,往往是符号的重复。比如现在的一些建筑,寺院,都是在做一些重复的假古董。而西方的教堂也出现了很多的新教堂。我们的寺庙为什么就不能出现一个比较新奇的建筑呢?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很少,我们要么是重复,要么是模仿,创造的东西太少了。
【媒体提问】国家对建筑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了,设计师对这方面有没有考虑,建筑节能环保方面?设计得特别豪华,但对我们的国情、环保不达标,也是不行的。
设计师孙恺
【孙恺】这个问题肯定要考虑,尤其是节能项目,国家有很严格的控制。在建筑方面,整个社会舆论的重点就是绿色、环保。现在很多的设计叫做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的核心是节能降耗,一方面给设计带来了一个难题,但要通过技术手段攻克。具体有很多的手段。以前的光污染很严重,尤其是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现在的建筑密度很高,这样玻璃幕应运而生。我们需要找一些技术来克服现在的问题。
新地产几个月你们的地产杂志上有一期争论,是针对运河边上的院子、观塘,什么是别墅等等,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我没有追求它的结果,但引起了我的思考。别墅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的院落能不能作为别墅?这个就要讨论到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种种问题。现在为什么出现了很多的国外设计师在中国运作很大的项目?这是一种必然。建筑设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要做一个新的尝试。正好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非常好的试验田,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所以我们的专家、教授都在骂,说都是外国试验田、试验地。这样有点可惜。我们去罗马、巴黎印象很深,因为它的本土文化、历史文脉保护得很好,而北京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是排除高层建筑,尝试是允许的,其实我们本身也是在尝试找出路。欧洲建筑在尝试,我们也应该可以尝试。从这次的大奖赛来看,20多个作品几乎没有雷同的,我觉得评委也是在鼓励风格的尝试和探讨。我们公司有两个作品得金奖,一个是大连中级法院,方案得到了评委的好评,但被甲方给抹掉了。另外一个项目,非常小,才150平米,但得了金奖,得到了评委的错爱。这是我们自己做尝试的结果,其实我们没想得什么金奖,只是说把自己的想法、甲方的要求融会贯通到方案里去了。
【主持人】越松驰,往往越容易出好东西。
设计师姚凌霄
【姚凌霄】传统发扬也好,新的设计也好,现在最大的共性就是现在的设计师用最简洁、直接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个性。以前的那种繁杂的设计手法已经慢慢在消失了,说明现在我们的设计师已经发现了最能体现自己的设计手法。我感觉每个人看待传统的角度不同,看待的方向也不同,这一段时间可能是每个设计师都需要的一个过程。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实施完的项目,这个是对设计师的最大考验。
【主持人】室内设计其实是一种受约束的创造。而且这个约束力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价值的体现越大,受的约束力越高。约束力最小的是画家,一张纸,两维的。
【媒体提问】提到对国外设计创意性的学习,能不能介绍一下国外的小户型设计上有没有特别新鲜的创意、风格?
【媒体提问】90平米政策出来之后,设计师肯定非常关注小户型的设计,日本、香港的实践作品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借鉴吗?
【姚凌霄】国六条出台,对小户型开了绿灯,对大户型出了限制,事实上欧洲是有一个时尚小户型。我前几天参加一个高峰论坛,意大利、德国的设计师都带了他们的作品,都是小户型,小户型酒店、小户型住宅。这也是设计师对房地产土地资源的一种支持。操作上不会有难度,政府这个阶段倾向于小户型,这方面没有冲突。小户型对于国人来说,对于消费者是一个挑战。户型小了,怎么用,用什么模式适应小户型。一般的情况是贪大求全,所以越买越大,其实用不了那么多。小户型其实很实惠、很时尚。从生活习惯来说,我们近100年来生活的模式太单调了,在近20年里发展得很快,我们的个人收入提高了,但生活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最麻烦的一点就是我们每拿一个案子,客厅的电视是中心,业余生活都看电视,而国外不是这样的,平时的生活很丰富。从开发商开始一直到消费者,这是一个毛病。我们的生活方式太单调了,没有办法。其实生活是可以很丰富的。
【赵阳(音)】不管大户型,还是小户型,做成一种设计还是一种装饰,可能设计的分量不是很足。现在是商业社会,做设计要跟着商业走。所以对于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不能融合在一起。
设计师蔡文杨
【蔡文杨(音)】我来自南方设计院。我们这次主要想从文化方向上与功能结合,抛开商业大家都没饭吃,而往往大家在研讨上都愿意探讨文化。文化跟商业的结合,其实是设计师应该用一生感悟、探讨的一个方向。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探讨一种文化,可能比文化比较浅的美国更有发言权,可挖掘的东西更多。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需要走出困境,对本民族的东西恢复一种重复、自信。但重复中,从事真正项目的时候,可能是对文化支脉的把握。在文化的符号针对性方面,我们要把握得非常准确,让你第一次看到作品的时候,感觉到与人有关系,而且特定的色彩的处理你会感觉到非常的清晰,行业的特征非常明显。而且行业特征的明显,恰恰有它的商业价值所在。这次的大赛,我也看到了很多的作品,对行业的界定不是很清晰,这是值得我们更深的去探讨的问题。做文化探讨的时候,对文化传承、割裂的要更加清晰。现在非常时尚的东西,比如欧洲的一些东西,里面有非常强烈的中国元素,这就是文化并存。文化并存不是一种错误,但往往不会是主流。
还有一种是实验性文化。这个对于设计师很重要。设计师不可能指望每次的文化表演都是成功的,需要有勇气去实验,而商业的环境中又不允许实验,必须一次成功。
设计师柳进中
【柳进中(音)】大家好!我是湖南长沙的柳进中(音),我是做家装的。我认为从今年前一段时间的集外滩到刚过去不久的华耐,到现在的双年展,可能有一个趋势是相对比较明显的,就是做室内设计应该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功能。我们怎么应用最直接的手法、最快速的解决功能上的要求。很多的作品对于空间的表达都是非常直接的,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种设计应该是实用主义的延伸。
设计师张晓华
【张晓华(音)】看了这么多的作品,我感觉大家现在都喊口号,太累了。我没有参加双年展。大家做设计的时候,都说自己是设计师,设计师有时候太多形式了,把一些东西强搬过来。中国设计师的发展,必须吸收外来的文化,大家不要过于强调国内的东西还是国外的东西。有人问我设计怎么定位,我没法定位。贴一些简单的线条,就说是欧式的,对概念上有一个模糊的理解。设计师理解了定位,才可能做出好的设计。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实实在在的做事儿。很多人在说设计“简约不简单”,我看了一些设计师的作品。首先,脑海里要清楚什么是“简约风格”,一个设计师要有综合把握能力、归纳能力。肯德基、麦当劳,你们在里面吃饭的时候不会感到尴尬,因为它对于心理学的分析是比较透的。大家认为就餐的时候灯光是越亮越好,灯光是塑造物品,要把空间感体现出来。
【主持人】最后我把话筒交给刘秘书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刘翊】感谢各位设计师百忙中前来参加今天的访谈会,也感谢这么多的媒体来参加这个访谈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