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设计中国•文创论坛成功举办(组图)
——实现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日期:2013-11-05 09:35:25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3163    

第185期“设计中国·文创论坛”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论坛分论坛于2013年11月1日在上海太平洋喜来登酒店(上海市长宁区遵义南路5号)成功举办。

“中国智造 文化创意”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同时对城市传统产业模式向现代平台经济模式转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论坛旨在为各方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学术研讨的平台,共同研讨中国文创产业的与城市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社会。

此次论坛由上海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设计中国·文创论坛”组委会、上海宏顶文化共同举办,荣兴基金会特别支持,论坛以“艺术· 空间·城市”为主题,一起探讨“设计兴国”的理念。邀请嘉宾均为著名的文创产业专家、城市运营专家、建筑规划师、视觉设计师、文创地产专家、媒体代表等业内人士。

会议上,各界知名人士也各抒己见,畅谈了他们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和对推动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构想和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郑时龄院士,谈到《后世博时代》时表示:上海世博会的选址从原来计划的郊区绿色地区改为黄浦江两岸的工业地带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变化,世博会缝合了黄浦江两岸的城市功能,将受污染并布满工厂、仓库、码头的工业地带转化为公共开放空间。2010年世博会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在城市空间和环境方面,将推动上海继续迈向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的城市。而前世博和后世博的上海有着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表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城市发展的理念以及建设未来的理想城市的蓝图。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一直致力当代文化与美术的研究,也是教育部国家教材《中国美术史》第一首席专家,对于“中国智造文化创意”这个推动中国文化的概念时也有讲到自己的独到理解:尹吉男认为,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都是在人文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建筑文化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它是人们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有历史的民族史幸运的,因为它知道它从哪里来。我们不能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没有记忆和历史的城市与生态环境。

而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学术委员毕学锋,则从设计师的角度分析了创意文化园的设计构想,并和大家分享了在未来创意文化园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的长远效益,同时从创意到创业经营模式的互转角度,毕学锋先生通过服务深圳华侨城OCT-LOFT创意文化园展开的项目运营策略的分享和思考。

随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门德来副院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委员会会员、《中国设计分类年鉴》编委。在谈到《英国文创教育》是提到,英国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完善、严谨,也不失灵活。英国是一个注重创新、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国度。高校非常注重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引导,创新不仅是口头上的表述,更反映在具体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中,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门课程之中。门先生还强调了英国也是环境造就创意人才的典范。

著名建筑师,前美国Jerde国际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监Todd E.Pilgreen在讲到《创建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时谈到,在国际化背景下,现有的发展正在对中国城市的快速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大体量的城市综合体,各种业态通过步行连接交织融合。我们的设计试图探索,为了创造和谐的共生城市,我们从分析这个城市的主要性格特征开始,研究什么东西真正让它活起来。我们的设计不是“一次性”的体验,我们的设计体验期待更好的流连忘返,努力创建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

业界名人“设计中国”主持人孙兵、空间设计艺术家贾克、德国包豪斯中国中心设计总监郭启明、厦门浩瀚置业董事长杨焕彬、荣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洪丽君也相继作了交流,畅谈了他们对文创产业的理解。

在政府及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的支持下,成功地举办了此次论坛活动,并赢得了众多专家的一致好评。

“设计中国·文创论坛”是多元艺术家的聚会,激发了文创各领域专家相互间的创意灵感,提供了学术研讨的契机和宽广的交流平台。“设计中国”坚持高端对话的品质,因此更打开了业界族群更广泛的视野。

(图:从左往右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门德来、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毕学锋、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上海著名主持人施琰、荣兴基金会理事长洪丽君、《当代设计》杂志主编黄小石、J-KEYS艺术总监贾克)

(图:郑时龄老师与贾克老师、尹吉男老师老师进行对话交流)

(图:毕学锋老师与上海第一财经第一地产品质奖评委会主席胡宗亘老师、厦门浩瀚置业董事长杨焕彬对话交流)

(责任编辑:许馨)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