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内馆
日期:2010-04-19 11:12:32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622
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16 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 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 米,架空层高33 米,架空平台高9 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 米乘以138 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 米,建筑面积约为2.7 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 米,建筑面积约4.5 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 名观众。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 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传统建筑构件的繁复度大大降低。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挑空33 米形成的巨大空间,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和公共性、开放性,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它的立面也是很丰富的,多层次的,也为光与影的变化、与大自然的对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在外观上,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广阔的园区里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上层建筑的贴面可以是轻质金属,也可以是轻质陶瓷。柱子是钢筋水泥的。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内馆中除了中国国家馆之外,还有以下三个场馆:
1、香港馆
2008 年5 月30 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上海世博局正式签署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并确认参与网上世博会项目。
主题:香港--无限城市,智能城市
特色:“香港馆”占地约600 平方米,由本地两位年轻设计师设计。该馆分为3层,馆名为“无限空间”,意念来自香港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
香港馆最终选定的设计创意则是“无限空间”,将主要着力于展现香港所拥有的完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先进的资讯科技设施,资金、货物、资讯的自由流通以及中西多元文化荟粹、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城市生活等“软”、“硬”元素。
作为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的55 个城市案例之一,香港希望向公众展示的是这些年来在推广“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上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对将来的展望。“进入展区的游客,将在虚拟引导员的帮助下,亲身体验普通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智能卡享受到的公共交通、停车、零售、文娱康乐等服务,感受智能卡所带来的便利生活。”此外,香港还将展示政府在未来一、两年间的不同社会领域更广泛应用智能卡科技的探索个案,以此凸显香港锐意创新和以民为本的执政精神。
2、澳门馆
2008 年6 月19 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上海世博局正式签署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并确认参与网上世博会项目。
主题:澳门--文化交融,和谐体现
特色:澳门馆确定以“玉兔宫灯”方案作为外形设计蓝图。兔子是和谐相容的象征,机灵通达的化身,澳门馆设计灵感来自于古时的兔子灯笼外型。
上海世博会澳门馆“玉兔”模型亮相
玉兔宫灯造型的澳门馆位处两幢长方形设计的建筑物之间,效果突出澳门馆二楼设有一条直达地面的滑梯,可供孩童游玩
上海世博会澳门馆效果图
上海世博会澳门馆确定以“玉兔宫灯”方案作为外形设计蓝图。兔子是和谐相容的象征,机灵通达的化身,是古今中外人们乐于运用的吉祥动物,澳门馆的玉兔外型设计灵感来自于华南地区古时的兔子灯笼外型。如果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比喻成神话中的南天门,那澳门馆就犹如在南天门旁的一只仙兔,与中国馆一起共同迎接世界各方的来宾。
澳门馆“玉兔”外层以双层玻璃薄膜为材料,可以不停地更换颜色,而且外墙也是一个荧光屏,可以展示不同的影像。兔子的头部和尾部是一个气球,可以任意上升或下降,以此吸引参观者。“玉兔”内部由一条螺旋形长斜坡组成,在斜坡两旁设有展示器,由地面直达上层平台。这一条螺旋形长斜坡亦是一个舞台。上海世博会期间,来澳门馆的参观者将发到一只小兔子灯笼。参观者们在螺旋形长斜坡上移动,从外头看,点点灯光连接在一起,会形成一副有趣的画面。“玉兔”内部中心还将设有一个虚拟影像播放空间,使参观者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顶层则将建造一个天幕播
放时,人们可以躺着欣赏电影。
澳门馆同样贯彻着环保的理念。馆外层上半部以太阳能板作为能源提供,在内部有一个雨水收集器,用作水的循环再使用。建造时以铁金属为主材料,省掉许多耗水的材料。所有建筑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以此避免污染环境。
3、贵州馆
主题: “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设计理念: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更美好。
造型亮点:形似“盛装少女”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 片区
三个区域:“山水乐舞,生态家园”、“文化千岛,心灵家园”和“网络城市, 梦幻家园
上海世博会贵州馆效果图
风雨桥、苗寨、银饰、山水瀑布……这些极具特色的视觉元素将在2010 年化身“盛装少女”——上海世博会贵州馆,展现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各民族的和谐发展以及未来的贵州形态。贵州馆的主题是“醉﹒美贵州 避暑天堂”。 “醉•美”一词,既取了“醉”、“最”两字的含义和谐音,还隐喻了与世博会有着特殊渊源的贵州物产——茅台酒这一元素;而“天然大空调”的美誉则表明贵州还是宜人、宜居的“避暑天堂”。无论是“醉•美”,还是“避暑”,都是现代城市人对环境和精神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在今天开幕的上海世博会贵州推广周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信心十足说:“到上海世博会看贵州馆,参观者一定会醉倒在贵州馆,一定会想去贵州。”“盛装少女”凸显民俗特色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设计理念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生活更美好。展馆开放大气、结构通透,宛如一位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少女,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多元人文特色,让即使不了解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就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贵州馆的建筑形态将贵州少数民族少女的银质头饰做了大胆的夸张,置于展馆主通道的左右两侧,充分展示了贵州的民俗特色,以及贵州人真诚、恬静、华丽而又朴实的精神状态。放大了的银饰左右摆动,相互撞击,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给人聆听音乐般的享受,使展览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环状的风雨桥与银饰连为一体,仿佛是盛装少女的头冠,而大面积的水帘犹如盛装少女的短裙随风摇摆。之所以将贵州馆形容为“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少女”,还因为在明年上海世博会184 天的展览展示过程中,贵州馆内设置了大量的的民俗文艺表演活动。届时,来自贵州的盛装少数民族少女将给观众呈现一场场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
上海世博会贵州馆效果图
茅台飘香演绎“醉﹒美贵州” 在600 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贵州馆将在“山水乐舞,生态家园”、“文化千岛,心灵家园”和“网络城市,梦幻家园” 三个区域,分别展示贵州神奇、神秘的自然风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贵州现代化的交通架构。风雨桥回廊连接山水瀑布环绕的万峰林,万峰林山形抽象成贵州民俗特色的牛角状,蕴含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理念。回廊四周流淌着一条美酒河,美酒河由山水瀑布汇聚而成,河水为幕,投射出一幅幅关于贵州龙的绚丽图案。展馆一侧,茅台玉液注入的美酒河与贵州龙在此源源交融,代表着贵州千年来自然和人文的结晶。据展馆负责人透露,虽然茅台酒瓶中流淌出的只是水,但是经过高科技处理,展馆内将会散发出浓浓的茅台酒香。不仅如此,每天前100 名进入贵州馆的游客还将品尝到一杯纯正的茅台酒;若您恰好是第1000,2000,3000……千倍整数的参观者,还将获得一瓶茅台酒。
来到展馆中心,是一个多媒体灯光的贵州沙盘,沙盘与背景水幕通过声光电等形成联动。这场主题为“网络城市 梦幻家园”的沙盘表演秀,将充分展现城市发展中的贵州智慧,呼应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上海世博会贵州馆模型
黄果树瀑布
互动体验展现原生态文化
在贵州馆,参观者不仅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还有机会被邀请与表演者一起唱歌跳舞,体验少数民族歌舞的独特魅力。在贵州馆表演的演员大约有300 人,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而非专业演员,因此参观者可以体验到贵州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生活。
不仅如此,贵州馆还将举行一个名为“我心中的城市”(暂定名称)高科技互动体验活动,参观者通过挑选建筑、绿化、道路等不同的元素来亲手设计城市,描绘关于贵州未来城市的畅想。
此外,贵州省活动周将在世博园区以巡游、广场表演和舞台表演等形式,尽展贵州18 个少数民族“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歌舞,如民族歌舞集锦《多彩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踩鼓》、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且托》、水族原生态舞蹈《芦笙斗角舞》、布依族舞蹈《饰韵》、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等。
据悉,贵州省还将于明年3 月在贵州民族地区西江举办一场和谐城乡互动发展的世博主题论坛,对未来城乡互动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展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的和谐城乡互动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