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毕建全:用智慧的头脑做有创意的设计

日期:2010-08-02 16:22:34  来源:设计·中国        点击次数:1314    

毕建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1级毕业生,现就职于上海司马展览建造有限公司,高级设计师,创意组组长,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香港馆、巴西馆、摩纳哥馆、中南美洲馆等展馆设计。
 
世博设计项目的体会

记 者:你在世博会期间主要参与设计了香港馆、巴西馆、摩纳哥馆、中南美洲馆等展馆设计,在这几个展馆中,你认为效果最理想的是哪个?

毕建全:最好的就是香港馆。香港馆主题是“无限城市”,我参与了一层和二层的设计。一层是展示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疗、卫生等内容。在入口的地方有一个接待台,观众进去的时候,服务人员会发放一张带有芯片的RFID卡记录个人信息,观众刷卡进入展馆,参观者拿着这张卡到每一个地方,会有一个感应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播放相应内容,在特定的区域内会有相应的声音解说。墙面上展示的是香港的著名建筑,地平线的轮廓用亚克力做成,边缘LED发光,维多利亚港湾、中银大厦、国际会展中心等建筑,一目了然。展馆里面配有3D投影,参观者通过3D眼镜观看立体、真实的景观。

二层主要讲述的重点是“无限城市”,表达香港是一个无限自由的城市的概念,所以走廊、顶面、地面、墙面都是玻璃,营造空间无限的感觉。这里面会有摄像头即时捕捉香港街头的场景,参观者会看到现在香港是一个什么样子:交通四通发达,信息通畅,说明这个城市与国际接轨,没有边界,是个很自由的地方。

记 者:在你参与的展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外的展馆,这些展馆的设计制作是如何进行的?

毕建全:巴西馆的制作比较典型。巴西馆是由当地设计师做的设计,拿到上海来制作的时候,我们在对方案进行论证后对一些不太现实的表现手段进行了修改。比如入口处原来是一个近十米高的弧形墙壁,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等离子电视,就是五十寸、六十寸大的等离子电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可以用其它办法来实现,一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就把方案改成弧形投影幕了,现场效果也比较震撼。

记 者:作为本土的设计师,在跟国外设计师接触时有什么体会?

毕建全:国外设计师在设计上花的时间更长,思维深度更宽广,周期更长,对原创的要求更高。记得之前接触的一个法国设计师跟我说,“设计不只是要外表看起来愉悦,它必须有自己原创的、独特的东西,不能只是模仿。”但是考虑到咱们中国国内的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况,其实有很多东西,咱们国内现在的工艺或者材料还达不到他们的那种程度,可能在某些地方限制比较大。特别是国外设计师在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把握方面远胜于国内设计师。

记 者:你主持设计的展馆现在已经开始运营,你感觉最终的呈现方式有没有实现之前预期的效果?

毕建全:我当时设计中南美洲联合馆的时候,其实当时的设计是不错的,但是最终制作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中南美洲馆是一个联合馆,是属于中国政府援建馆,除了巴西、阿根廷等能独立建造展馆之外,中国为剩下的十一个国家援建了一个馆。我主要负责公共区域设计,这个馆里有十一个展位,在大厅的入口或者走道公共区域需要做一些装饰,就是能体现中南美洲国家的风情。这十一个国家地域分布比较广,有的在加勒比海地区,有的靠近太平洋、大西洋,最大一个共同点是水系比较发达,水资源比较发达。方案以此为出发点,做了很多片水滴状的结构,后期运用投影的手段可以真实的营造瀑布火山原始丛林的感觉。设计做得很漂亮,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很多限制,在展馆的预算和力学安全因素全部考虑进去之后,现在实际做出来的东西和我当初的设计差得很远,可能只表达了当时设计的百分之四十。

记 者:巴西馆和摩纳哥馆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毕建全:这两个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摩纳哥馆的外观。它的外观一开始是法国人设计的,因为摩纳哥在欧洲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水资源很发达,靠近大海。设计师想把外观做成有水流动的感觉,一共做了九层,一层一层都是水,后来拿到司马展览公司来之后发现这九层在工艺上无法实现,后来就改为五层,外观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晚上,灯光打上去的时候,会有真实的水在流动的感觉,光影斑驳。

设计之路

记 者:这几年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

毕建全:我大学学的是工业设计中的产品造型专业,大三、大四的时候主要在家装公司实习。毕业之后,开始做一些商场卖场终端场所的设计工作,后来也做过一些平面方面的工作,再后来就开始做展示设计。

记 者:做设计是一个特别累的工作,你感觉是什么动力支持你一直做这份工作?

毕建全: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就考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始学习设计,并最终从事设计工作,我觉得还是兴趣支持着我一直走到今天。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行业的话,肯定不会一直做下去。另外一个我觉得做设计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比较有挑战性和发展前途的,这个行业在设计相关行业里收入还是比较高的。

记 者:你认为在校学生,应该怎样从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转变成一个设计师?

毕建全:我记得刚刚毕业的时候回青岛工作了半年,那个时候劲头不是很大,在青岛本身这个行业发展不是很发达,我进的公司都是一些比较小型的公司,学到的东西不是特别多。后来我来上海之后,做了展览这个行业。现在所在的司马展览,总部在瑞士,一家比较大型的知名公司,在这个公司接触了很多比较大的项目,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多一点。个人发展如何选择,关键还是靠自己摸索,看你能不能发现、学习一些东西;我觉得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设计总监,可能会教给你很多东西,他对你的引导、帮助会让你更快把从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工作中实际用的知识。在学校里,我学工业设计的,那时候学的一些基本的构成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像点线面、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这些,都挺重要。另外就是一定把英语学好,以后本土设计师,有很多机会与西方设计师沟通交流,所以语言一定要学好。一般艺术类的考生,英语不是特别好,所以这个方面一定要加强。

给在校大学生的寄语

记 者:你现在作为一名设计总监,面试过很多应聘者,你认为一个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被录用?

毕建全:工作之后,接触了很多设计师,有一个最切身的体会就是一定要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人才,这种专业毕业的同学比较好培养。前段时间我就是错误的录用了一个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是半路出身做设计的,他的色彩方面的感觉,或者整个结构上的搭配,确实不如专业艺术类学院毕业的学生。另外一个就是要看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抄袭,或者拿别人的作品来面试,一定要是自己原创的,自己比较有想法。当我问一个应试者,当时画这么一个结构是怎么想的,如果他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不管说的对不对,只要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人就是公司需要的那种。

记 者:你在校学习的是工业产品造型这一专业,请你对这个方向的在校同学的学习提点宝贵意见。

毕建全:我可以介绍他们看一本书,叫《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我最近看了好几遍,这本书是唐纳德•A•诺曼写的,非常不错。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设计师访谈,山工艺,司马展览,香港馆,毕建全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