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现代建筑展现古老文化

日期:2015-05-27 13:11: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晓 李竞立 郭武辉 李晓恬     点击次数:133    

【导读】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外形呈正方体,平面呈“回”字形,取意于云南彝族“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把古老文化巧妙地融合在现代建筑中。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外形呈正方体,平面呈“回”字形,取意于云南彝族“一颗印”式传统民居建筑,把古老文化巧妙地融合在现代建筑中。

建筑风格体现云南气质

云南省委、省政府在2006年4月批准了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该项目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民生工程,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重大举措。

新馆建筑边长104米,通高39米,贯穿多层的狭长缝造型,隐喻驰名中外的“石林”景观。同时,外墙全部采用金属穿孔板,上面涂抹了一层古铜色的涂料,不仅起到了隔热效果,也巧妙地展现了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地位。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方案由香港许李严建筑师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按其设计理念,云南省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家乡,各民族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融洽生活。苍山、洱海、滇池、石林等各种特色地貌以及气候环境,展现云南多彩多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新馆洋溢着云南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气质,建筑理念源自石林自然体态,嶙峋山体后却别有洞天,寻幽探秘,而发思古之心情。设计上,尽量利用自然条件,融合环保科技:太阳能板、院落自然通风、土生植物,以减低能耗,保护环境。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品介绍,与老馆相比,新馆占地面积是老馆的10倍,展厅面积比老馆的4200平方米要大很多,可容纳参观人数也大大增加。据了解,新馆建成后将可同时容纳3000人次,而老馆可同时接纳参观者不超过2000人。

内部构造展示科技含量

新馆的入口通道呈由窄至宽的喇叭形,到达大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道上空采用“一线天”的设计,并有一幅巨大的金饰片作为装饰,金饰片上的图案取自滇王墓出土的文物。

新馆大厅宽敞明亮,包含了闻讯台、游客中心、咖啡厅、文创产品商店、卫生间等服务场所以及供举办影视、学术活动的报告厅。最大亮点为悬挂于中庭右侧的“玻璃盒子”建筑。据戴宗品介绍,该“玻璃盒子”的二楼设计为儿童体验中心,三楼是中国文化体验中心,以完善观众的参观体验。

走进新馆,穿过“一线天”,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大堂立刻出现在眼前。大堂面积约1600平方米,高22米,宽敞明亮的大厅,为日后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地。环顾四周,还有许多巧妙的摆设和装修,不仅独具匠心,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云南历史文化含义。

在景观方面,新馆内外大量采用云南本土的多种门类植物,各种植物达100余种,并辅以水景元素,彰显云南“植物王国”的独特魅力。中庭四个不封顶的天井内种植着茶花、槟榔、竹,在满足绿化的同时,达到了引入自然光,补充大堂采光的作用。通过科学巧妙的设计,主楼实现了对自然光的有效利用,在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同时,满足观众渴求贴近自然、回归淳朴的心理诉求。因此,新馆是一座“会呼吸的博物馆”。

戴宗品介绍,作为一座蕴含高科技的博物馆,新馆的每个展厅都是大空间设计,随机性较大,可根据布展内容,布置大展览和小展览。同时,新馆还采用了恒温恒湿系统,能保证重要文物处在恒定的温湿度环境下,保护文物不受破坏或腐蚀。

除此之外,新馆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橡胶隔震技术。新馆自地下一层起的主体建筑实际上是置放在166个橡胶隔震支座之上。为达到防震的最大效果,主体建筑与四周建筑体间有60厘米宽的抗震缓冲缝,称之为“防震缝”。据介绍,这种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也是西南片区博物馆中第一家。建成之后,可以抵御9级地震,为馆藏文物提供了安全保护。

同时,省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楼顶已布设了装机发电量为327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这些发电面板通过多个光伏阵列汇流箱,对省博物馆内的照明设施进行供电,“目前,施工工程用电全部由这些发电设备提供,将来新馆运行,发电设备不仅能保证全馆照明,而且还能并网发电,向外供电。”

除了供电自给自足之外,新馆还配备了中水处理设备,今后,雨水和污水将集中回收、集中处理,产生的中水供省博物馆新馆冲厕、灌溉花草树木等循环回用,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