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面临危险 后继乏人!

日期:2017-03-14 14:51:00  来源:新华报业        点击次数:0    

【导读】不同于西方建筑“石头史诗”般的表达,中国历史建筑多为木结构,精巧华美、自成体系,是人类建筑史的东方经典流派。因此,中国历史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保护传承,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模式。

中国的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实施以来,已经作过5次修正或修订,最后一次是在2015年,今年全国人大又将组织修改此法。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提交了《关于修改文物保护法的议案》。

周岚认为,去年辽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修复变自毁”事件反映了在文物建筑的保护上专业性不足。她介绍,不同于西方建筑“石头史诗”般的表达,中国历史建筑多为木结构,精巧华美、自成体系,是人类建筑史的东方经典流派。因此,中国历史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保护传承,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模式。

周岚建议,考虑到中国文物建筑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多学科交叉交融性,建议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将文物建筑单列,并就其保护要求增列相应条款,同时将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作为文物建筑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和支撑。她解释说,中国传统建筑在建造前期一般只有功能、外观和尺寸的控制,其后主要靠工匠依据家族或师徒“口传身授”等形成的营造法则和多年练就的精湛技艺来完成。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原汁原味保护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有掌握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和专业工匠。

具体到江苏来说,苏州的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重要组成,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香山帮代表性人物蒯祥设计建造了明故宫、天安门等;今天,由香山帮匠师营造的经典作品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加拿大温哥华“逸园”等佳作。目前,香山帮共有31位多工种(木匠、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非遗文化传承人。但即便如此,由于香山帮学徒时间要3到5年,古建营造又是体力与“技”、“艺”的融合,工作艰苦、付出大,收入却不匹配,因此年轻人不愿意学。周岚介绍,目前江苏的国家级和省级古建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已达63岁,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险。她表示,期望通过《文物保护法》的修改,明确建立“营造技艺传承人领衔+专业工匠”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和住建部联合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由人社部牵头将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和工匠等纳入个人职业资格管理。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