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坂茂: 以纸造房,永恒的建筑不在于形式

日期:2017-10-23 20:19: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次数:0    

【导读】在坂茂的设计下,建筑真正拥有了人文关怀,诚如他所言:“建筑的力量不在于材料的强弱,永恒的建筑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被人们使用、喜爱、记忆。”

继“藤本壮介 未来之未来”展览之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再次联手TOTO 画廊·间(TOTO GALLERY·MA)于2017年10月8日至11月30日期间推出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的个展“坂茂建筑展——建筑设计与救灾项目的共存”。

作为世界巡回展的第二站,坂茂建筑展继东京之后来到上海,以全尺寸模型、照片及影像素材多方位呈现坂茂逾十件建筑作品。本次展览更特别聚焦建筑师历年来在世界各地曾进行的救灾项目,并招募本地志愿者与坂茂事务所成员一同以纸管材料搭建重现五件救灾建筑的实体模型。展览的前半部分可以看到坂茂在世界各地实施的灾害支援项目,后半部分则介绍了目前建筑师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和中国国内的项目,其中重点呈现了2017年春开幕的位于巴黎近郊的音乐复合设施“塞纳音乐厅”。

坂茂1957年出生于东京,曾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和库伯联盟学院建筑系(纽约),并在1982至1983年短暂就职于矶崎新工作室。尽管在西方接受建筑专业教育,坂茂的作品中却不乏东方传统元素:蓬皮杜梅斯艺术中心屋顶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竹编渔夫帽;韩国高尔夫球中心顶端运用榫卯搭建出单层木质拱形结构;日本大分县立博物馆整个建筑外立面采取折叠木墙方式,让整个博物馆里面和外面都对接起来,并且外墙沿用了当地著名的竹编工艺。

1985年创立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后,坂茂却开始对建筑师这个身份感到失望:“我发现建筑师普遍服务对象是精英阶层,后者雇佣前者建造一些纪念性建筑,将金钱和权利实体化,但是我对此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应该仅仅为上层人服务,更应该为普通大众,甚至是在灾害当中被剥夺住处的人民服务。”

1984年结束了在纽约的建筑学习之后,坂茂于1986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策划了一个展览,展览设想是以木质结构回应这位芬兰大师的作品,但预算却让坂茂感到捉襟见肘。考虑到所有装置在展览后会被拆除,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他选择易于获取的纸管作为替代物,较小的纸管用作天花板,较大的则作为侧面的墙壁。也是从这个展览开始,坂茂尝试对纸管进行测试、挤压、弯曲,以研究其在建筑中的使用。

纸管被坂茂广泛应用于救灾建筑中,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几乎哪里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哪里就有坂茂的身影。“在灾后有大量的灾民都住在非常不舒适的空间里,本身心灵上就受到很大创伤,我希望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坂茂说道。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严重地震,整个城市遭受重创。阪神有非常多越南灾民,他们常常用来祈祷和寻求心灵安慰的一座教堂在地震中完全被损毁。坂茂和当地政府商量,希望为难民建造一座纸管教堂。为此他每周日上午坐火车到阪神跟学生一起建造这座教堂——10×15米墙建筑顶部覆盖一层波纹复合纸,下面58根纸管形成椭圆形,后来这个教堂变成了当地地标。2005年,因为台湾南投县遇到灾害,整个教堂又被拆卸下来运到台湾。这个建筑到目前为止已经存在了12年,在此之后坂茂开始思考,对于建筑师而言到底什么是永久的,什么是临时的?如今坂茂认为:“只要受到人民喜欢,即便纸制临时建筑也可以是永久的。相反的,有一些商业开发者花重金打造的建筑,即便是混凝土建成的,也都是临时的。”

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政府让灾民聚集到空旷的体育场里,所有灾民席地而睡聚在一起,没有隐私可言,坂茂希望给大家打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空间,于是研发了“避难所用·纸隔断系统”,花三个月时间打造了将近3000个单间,让失去住所的灾民在极端情况下也能保证自己的隐私,有尊严地生活。

坂茂同样参与到中国的救灾中来。2008年成都汶川大地震,许多学校在地震当中损毁,当地一位小学校长希望坂茂为孩子做几间临时教室上课,坂茂就带着他的日本学生和中国在地学生,大家一起花了五周时间,建造了一所临时学校,里面一共有9间教室,这所学校现在还在使用中。2011年雅安地震,坂茂再次带着他的学生和在地学生,一起在当地建了一所幼儿园,同样是用纸管结构建成。

在坂茂的设计下,建筑真正拥有了人文关怀,他也因为自己的建筑理念屡屡受到业界肯定,并相继于2004年获得法国建筑学院奖金奖,201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大奖,2016年获得JIA日本建筑大奖。诚如他所言:“建筑的力量不在于材料的强弱,永恒的建筑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被人们使用、喜爱、记忆。”

记者:与水泥等常用材料相比,纸在人们的印象中更为脆弱,你为什么如此执着于使用纸管?

坂茂:可能大部分人印象中,纸是很脆弱的,但是回想一下,生活中喝牛奶的纸罐可以防水,墙上的壁纸可以防火。所以造纸方法有非常多不同的特性。纸是最普遍的工业产品,把一层层的纸结合在一起,打造我所追求的牢固、坚韧、防火、防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大家对纸这个材料的认知相对简单些,但我对纸做过很深的了解和复杂的测试。

水泥在大家的认知中是非常坚固的,但地震来临时水泥却变得脆弱,而纸管变得坚韧,所以说我们建筑师对于不同材料要进行深度研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在自己的设计里,打造最好的效果,纸在我的眼里是可以永生的材料。

记者:你参与了许多灾后重建项目,重建工作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

坂茂:毫无疑问,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一定要在现场,每一场灾难的受灾程度不一样,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信仰,以及当地可用的原材料都不同,实际上很多当地救灾项目里,在地有草就用草,在地有竹子就用竹子,有砖头、木头就用砖头、木头。

一旦灾难发生,整个状况非常混乱,大部分救灾人第一个想法是要给大家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已,但是在我看来,人们除了遮风避雨这些身体上的庇护,很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比如说隐私性,大家都睡在体育场里,毫无隐私的状况会让人更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也希望,政府在灾难发生后可以更多地呼吁建筑师们参与进来,给灾民在身体、心灵上都给予慰藉。

记者:在你过往的救灾项目中,有哪些运用在地材料的例子?

坂茂:菲律宾大台风之后,我以当地竹子为材料建造了临时避难所。两年前尼泊尔大地震之后,当地大量砖屋倒塌,整个灾区有非常多的破碎砖块以及木头,我利用这些材料打造了木砖板,并带回日本做测试。测试结果很好,于是我就用木砖板建造了学校和房屋,连寺庙也用了这样的材料。2011年地震摧毁了新西兰城市克赖斯特彻奇的天主教大教堂,当地政府希望我免费为他们建造一个临时教堂,我研究了原来的教堂图纸,新建教堂采用了一样的结构跟形状,并用当地纸板做成的纸筒进行搭建。主教非常开心,唯一不满意的是我连十字架都要用纸管做,他觉得非常廉价,我告诉他在日语里面纸和神的发音是一样的,他才最终接受了这个设计,这个教堂现在还在那里。

记者:你对于年轻建筑师们有什么建议?

坂茂:年轻人要出门旅行,多去看看。只有走到各地,才能真正的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甚至当地材料,必须要走出去看,才能有更开阔的思路和视野去了解、认知社会。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