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设计资讯
- 曾涛:解读空间密码的设计
- 日期:2013-07-30 10:30:58 来源:《互动家》
-
他认为每一个设计作品都源于设计师对空间密码的解读,或许是时代,或许是社会,或许只是简单的生活。在行业里,他已经拥有着不可置疑的崇高地位,但在现实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他对简单生活的解读:热爱赛车,追求由赛车带来的生活激情,沉迷绘画,向往艺术牵动头脑的敏锐,解读设计,述说着捕捉身边的,周遭的琐碎事务,幻化为生活的色彩。总体而言,从他身上,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质朴张力,没有过多的浮华,也不会有丝毫的浮夸,亲切、温和、沉着、从容不迫。
设计萌生于万变的感慨
我们总是一味地追逐着时代的改变,一味地成为被世界掌控的某某人,我们享受着各种创意视角和创作成果,被它们所指引着情感与思考,被夜色繁华所覆盖。但对于曾涛来说,追逐只是一个启蒙,他很看重人的基础,例如绘画初期的“蒙帖”,基础是规范和掌控自我的原则,自幼学习绘画艺术的曾涛区别于简单从学画到独立创作,在这一过程里他思考着艺术成长的意义,亦步亦趋,像一朵水仙惊起涟漪的成长,它承受着冰凉、浑浊、迷茫、孤独等等阴暗的成长,直到骄阳掠过,它以最平静的心,以最清澈的面容亲吻温暖的光,于是它明白,追逐阳光是当风雨都过去,绽放的唯一目标。
人生活到一个阶段的尽头,要么麻木在灯火的反复之中,要么沉沦在背包旅行的路途里,曾涛觉得自己在学习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他善于积累这些琐碎的触动,当这些万千视角汇聚在一起,当这些林林种种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当一个人感受变多元了,他的心绪便会固定了,他的信念便已塑成。注视着生活色泽的变幻,看人海茫茫的潮起潮落,轻轻触摸那些花草,深深呼吸尘埃中细腻的情感,如果一个人变得善于动容,思绪就不会被禁锢,他需要这种充满变动的意识,从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到如此步入中年的成熟男人,他不认为自己正在经历着人生循规蹈矩的心思变化,他觉得当一个人感慨不变,创新信念就不会改变。
淡然,微笑,沉着,思考。如今,他已经组织好所有的言语,他已经整理好所有情怀,他认识到了一个只属于自己只适合自己的生活姿态,就像流淌于大海之中的溪河,无论先前的自己有多么的浮躁,无论先前的环境使得自己过于沉沦或过于激进,现在始终会跟着这辽远的汪洋大海沉浮,它是属于自己心中的海,它漂流的亦是自己的世界。
设计成长于追逐的天涯中
很多人把尝试看做是一种趣味,敷衍或消遣,从而获得混杂的记忆和感受,总认为那就是充实,那就是一种端正的生活态度,但曾涛却不以为然,他虽然也是一个善于变化,欣然追求的人,但这只是与个性相关,他认为人都有生活共性,吃饭、睡觉、学习、娱乐……这些都是生活共性的表现,但这并不能代表个性,我们只有在微妙的需求中才能找到自己追逐的缘由,这缘由不是生活的借口,而是与时光的对抗,建设生命的价值,增添生活的光彩。
曾涛自小就开始“混圈子”,一个又一个不同属性的圈子,聚集着一群人,他们区别于朋友的定义,他们应该更像知己,他们交际在一起只是为了一种追逐的心意,在绘画的圈子里,他们探讨绘画的一切,关于绘画技巧、风格、思想,甚至是关于绘画的生活,以绘画艺术的名义共赏时光的美妙,哪怕是一起愤青时代的怨恨和反叛,哪怕是贫瘠潦倒的辛酸时刻,他们聚在一起,就很幸福。直到后来奋斗事业时的设计圈子,他依然认为这种圈子生活并不会雷同于小资汇聚的乏味无趣,虽然是工作,但亦是一种爱好,他们把对设计的认识作为圈子的基础标准,不一定所有的设计人都要混设计圈子,如果一个设计师只是为了谋生而坚持这条道路那便没有硬挤进来的必要,因为他甚至感受不到任何悸动的心情,他也会惘然于我们话语之间的激情。我们不是探讨学术的团队,仅仅是因为一个相同的爱好,连接彼此的生活而生活,从认识到熟知,从熟知到交流,从交流到共同追逐,如此设计圈子与绘画圈子一样都是一条路,具备了启程的决心才能聚集在一起。
也许很多人都认识到曾涛善于变化的设计风格,但许多人都不解这源源不断的创意从何而来,于是值得一提的便是他挚爱的赛车,一个步入中年的男人,却一如既往的沉迷在赛车的魅力之中,进入赛车学习班,同样的混圈子,虽然谦虚的承认自己只是掌握了皮毛,却对赛车认识很深。而正是这种理解赛车的心境才是他有执迷的缘由。他认为赛车的本质虽然是保持激情,振奋精神的一种运动,但赛车的真谛更在于体验的实质。他说,赛车是一个讲究天分、耐力、心态的竞技游戏,天分是一种赛车技巧的敏感意识,能够洞察到比赛时的一切情况,能够做出最佳的反应来应对一切突发事件;而耐力是一种持久状态,在长时间刺激紧张的氛围中保持协调统一的动作,没有任何偏差和丝毫失误,这就是耐力的境界;而心态其实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亦是他认为自己追逐这一切的原因,赛车过程其实就和现实生活一样,快节奏、多变的风险、严格的精确标准、持续的动态意识……把握好心态,即便不能创造奇迹,亦能赛出自己,所以对于设计,心态亦是一样重要,这是一个被潮流所袭的职业,所以在一张白纸上创作之前,心态是决定需求与品质的重要天平,是需求重要还是一味地浮夸品质重要,或者是两者兼收,心态承载着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