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杜昀:设计人才的养成之道(图)

日期:2012-03-13 11:53:40  来源:        点击次数:3313    

“亨特窗饰China-Designer第三届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已圆满落下帷幕,评委团的悉心点评受到了院校师生和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近日,本网记者有幸采访到特邀评委团嘉宾(加拿大)毕路德国际董事杜昀先生,并就“设计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他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当今学生设计作品的优劣
——活跃的设计思维,贫乏的实践经验!

China-desinger:去年高校大赛您是我们的特约评委,相信那些学生的作品您也都看过了。您觉得今年大赛的参赛作品整体水平如何?与成熟的设计作品相比,同学们有什么优势,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杜昀:去年大赛我也有点评过,今年作品的整体水平感觉比去年更高了,但是上下浮动还是很大,有一部分确实很不错,也有一些实在是不怎么样。和成熟设计作品相比,第一,这些同学考虑得比较多,想法比较多,他没实践过,所以不会受到太多约束;第二,我评价比较高,我认为是创意性比较强的,处理问题上也相对成熟一点,有几个同学考虑问题的方式还是比较好的。

我们国家教出来的这些毕业生,特别是室内设计的毕业生,我觉得不太注重方法,而太注重理念了,所以有些学生做的比较过,什么手法都往上面做,就是没有太多的选择性,我感觉最主要的问题可能在这儿。现在的信息也比较多比较杂,随便网上一翻就能翻出来一堆信息,学生在做东西的时候就往上一搁,而实际他的理解度不够,选择性不明确。一个好的设计师要有他的品味,要有选择性,要有思想。在这点上,在我们国家的毕业生中式普遍欠缺的。

 

速成时代下的“慢形态”
——培养设计的基本素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China-desinger: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培养设计人才,您心目中“设计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作为初入行设计的年轻人,您建议他们应该从哪里学、如何学能具备这些素质?

杜昀:我觉得是这样,设计人才他不是一个固定标准,它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最主要的是他要有一定的基础素质,这是我们国家现阶段比较欠缺的。因为院校培养学生比较速成,然后孩子们的功利性也比较强,在学校里面就必须画图,出来也就能画图,企业也追求这个,所以总的氛围来讲,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基本的艺术品味等等,就都不太追求了,我觉得院校的培养方式,应该重点在基本素质的提高上下功夫。

有些学生在创意上确实有很好的能力,那么就让他去发展创意;而有些学生他是执行能力相对比较强,那就让他去发展执行能力,这应该是分别对待的,而我们国家可能对创意能力鼓吹的比较厉害,大家都往创意这方向偏,其实创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了的,而且我觉得也没必要在理论上去做导向,去强调必须有创意,才能做好的设计师。因此,我就觉得基础素质的培养应该是最重要的。

 

从学校到企业中的华丽转型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企业内部的政策的保护!

China-desinger:我们在不断努力搭建设计名企与院校之间的绿色通道,将优秀学生直接推荐到公司,而很多学生反映,觉得实际的工作和自己原来想象的出入很大。据我们了解,贵公司有着丰富的培养人才的经验,您是如何让新人从设计理论过度到设计实践中的,并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是否有什么诀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

杜昀:我们公司每年都会进大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也有个培养的过程,我觉得核心的问题还是让毕业生能够理解到他资深学习和进步的方式。首先,他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和在学校时的不同,初入工作是有一种反差的,从比较灌输型的教育方式,转成了自我学习型的方式,我觉得这是培养毕业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如果他不适应这种方式,可能就会比较累。

第二,企业也要尽量保护毕业生的创意,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毕业生的创意可能往往比较片面,企业可能更偏向于实用性的东西,一看方案无法实现,所以想都不想就给灭了,这样对毕业生来说,打击是比较大的,他比较难理解。

所以,一个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是企业的一些政策。我们公司采取的方式,是由成熟设计师一层层的去带刚进来的设计师,带着他做,再交给他做,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是非常的可取的,这也是也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方式,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特点。

 

珍惜大家一起设计共事的机会
——注重团队力量的集中与个人优势的发挥!

China-desinger:您在行业中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影响力,相信您对设计也有着不解的情怀。起初您是如何与设计结缘的? 是怎样的理念或经历,让您选择了现在的领域和发展方向?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杜昀:我在我们企业里,首先主要是对技术的把关,技术的分析,和业主的接触这些,这是我的长项,所以我主要的精力在这;第二,说实在话我在企业里还是相对比较退后的,我们是一个企业化的团队,企业化管理,所以我一般在公众场所会后退一点,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设计师冲在前面,这样会好一些。

有一点我个人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就是我一直跟所有人说,其实我们这些设计师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从事这个行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珍惜这个机会,这是我个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团队中很多设计师都有共识的一点,也是大家特别有激情、特别勤奋、特别努力去工作的核心出发点。这种机会错过就没有了,而且这种机会的时间不会很长,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设计创作的这种体系。

 

关于杜老师给大家的忠告
——参赛过程重于结果,增加交流互动!

China-desinger:在和大家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您和各位前辈是年轻设计师的偶像,也在不断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最后,您有什么寄语或忠告给大家吗?

杜昀:我觉得网站这十来年对设计界的教育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的,组织这种学生评奖也比较有经验,但我觉得在中国的奖项,包括工作方式上,还是要调整,一是不要过于注重太实际的题目,可以把题目分小一点,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说可能容易让他产生一个自己什么都会做的误解 。第二,这种组织方式,有企业参与,企业肯定也希望学生知道他这个品牌,对材料的运用有一定的感觉,同时,也促进了设计行业的交流,所以,我觉得大家闷头在那做这么一个东西出来,我觉得不是核心,这个交流可能更为重要一点。

因此,这个组织和评选,过程要重于结果,一些大家的交流、大家PK,通过网上评判,微博互动把这个东西变成互动的形式,可能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他可能得到对设计、创造或是专业精神的倡导,很投入,很有激情。回过头来也能促进材料和企业间的互动,这只是一个建议。

 


第1页 下一页 末页 共2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