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学术为本,应用为先”的院校教育——徐仲偶

日期:2010-05-17 13:58:35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1110    

首届china-designer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的部分获奖学生已经进入设计名企开始实习,学生从院校走进社会的过渡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徐仲偶老师,是本次大赛的评委之一,对大赛和参赛学生发展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为更好的搭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平台,徐老师也总结了许多经验。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China-Designer: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您一直对赛事保持高度关注。您认为参加本届大赛的选手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何?他们能否代表国内设计专业在校生的整体水平?整体上还存在那些不足?

我认为这个大赛启动本身的意义,比学生作品做的好坏更重要。因为大赛启动以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衔接的工作就可以逐渐开始推动了。其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一个阶段性的发展,大赛启动就是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一个基础,阐述了一种可行性,我对这个可行性很看重。在比赛整个的过程中,反映出了学生们很多好的创意和活跃的思想,也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他们还是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的,也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经过很多的实践训练,或者说没有经历过职场训练。通过严格的职场训练和社会的训练以后,学生设计时就会具有一种整合的能力。总的来说,学生的优点是具有很多闪光点、亮点,他可以经常有突发奇想,但是真正要做到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整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在职场中得到一种锻炼。反过来讲呢,实际上这个平台就起到了这个作用,让学生从学校的这种设计状态,转入到和社会相衔接的一种关系,这样的结构产生后,让学生逐渐在学术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所以我认为这个平台的建立比学生设计的本身意义更大。
 
China-Designer:此次大赛夺冠选手的“日本之旅”活动已经结束,同学们都满载而归,纷纷发表了感想和心得,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项特殊的奖品?您认为这次旅行会在哪些方面促进获奖同学的职业发展?

奖励其实不给他们固化的东西会更好,应该像这次一样,给他们一个动态的东西,借助这种动态的东西去推动他的认知、体验、感悟和眼界。这比我发一个东西给你,或者拿多少钱给你更有意义。其实这种奖励是让他能进入到某一个领域当中,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视野。像我们的实习也是这样的,以后应该把这种方式推动起来。

China-Designer:本届大赛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也引起了业内人事的重视与关注,这其中有哪些作品给您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您认为他们各自具备哪些优点和特质?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展厅设计,(骆建凯同学的R+T展厅作品 )整体的感觉很像一个船,他是以“领航者”的寓意,轻松时尚的色调,作为这个作品的主题,我觉得他对空间的把握和这种创意是很好的。我相信他在实际操作、应用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新的体验,这些就是成长中珍贵的经历。另外展厅设计中还有很多我觉得创意都非常不错的作品,公寓、酒吧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产业,同学们的创作也相对缺乏了一些新意,但这些领域其实更需要我们去创新,因为他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最需要我们去提供高水平、创新性的设计服务。
 
China-Designer:据我们所知作为著名设计师的您在版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曾于1995年受邀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画像。请问在设计相关领域的兴趣培养对您在设计界的发展有哪些帮助?您认为学生对设计的成就是否也与兴趣的培养息息相关?

严格意义上讲,设计是门“面面观”的学科,设计是立体的设计,不是一个单项的设计。实际上一个设计师要完成他的设计作品,需要综合才能,甚至不仅仅是设计类的,他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形态等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学习,对于设计师来讲应该是终身学习,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个专门的学习。而终身学习我觉得就是“无限生命,无限体验”,你的生命是无限的,你的体验是无限的。体验就包括2个板块,第一个是建目录,建目录是把你的体验变成一些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支撑,最后变成你的设计,是知识板块的相互结合。第二个是收藏,就是我们在体验之后进入板块的历程中,要把这种板块归入到我们的收藏。阅历其实就是一种收藏,设计师必须要进入收藏状态,在阅历丰富的情况下,加上他板块的组织、整合、连接的能力,设计才可能在他手上得到一种推动。

对我的学生我就提了3点,第一:学习如空气无所不在。这就是终身学习的观点。第二观点就是无限生命无限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要有建立目录的能力,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体验、知识结构,都转换成板块,然后由板块之间的支撑、互动、转换,最终达到提高我们设计能力的效果。第三就是终身的收藏。终身收藏和终身学习是有相同地方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收藏的精神。比如人生经历苦难,苦难需不需要收藏?需要。因为从事艺术和艺术设计的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就是他可以把一切东西都变成自己的养料,同时包括我们的苦难。普通人也许苦难就是一种伤害,但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就会变成一种财富。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会收藏才能增厚设计能力、人生阅历的一个保障。

China-Designer:众所周知,贵校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一直有着独到的见解,敢于创新大胆尝试,许多理念都走在国内教育界的前列,您在学生培养上有怎样的经验、心得与大家分享?

从我们学校来讲是学术为本,应用为先。如果我们的学术根基没有,没有学术的高度,没有学术思想领先的能力,那么怎么去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要有能力的,不是谁想服务就可以的。所以学校首先要强调的是学术为本,因为学术是根本性的东西,丢了的话学校就不能称之为学校。在这个前提下,那么我们拿到学术的目的在哪里,就是要拿去应用。这个时代的发展是要看你应用的才能,应用的能力有多强,那社会发展速度就有多快。所以对我们学校这两个板块来讲,既是加强他的深度、厚度,就是学术本体,又要推动它的实效和能力,实际就是应用。应用可能会调整、提升、改变我们的学术结构,让我们的学术更加丰满,同时学术结构不但得到一种提升,又要把它变成一种可应用型的学术,让知识落地以后才能达到真正的服务社会的目的。院校就是这样,学术应该成为他的根本,应用是他工作的未来。

China-Designer:本次大赛是我国室内设计界首个模拟实际工程、分阶段设置赛事的高校网络大赛。虽然我们在赛事组织、评审规则、项目设置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但仍难保证尽善尽美。您对此次大赛和家园有没有什么建议或期望?

关于评委这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再深一点,宽一点。我认为它可以是3个板块,第一就是建筑、设计的本体,行业本体中高端的,实践、学术的人才。第二个板块就是社会形态的文化板块,就是有文化的观点、文化状态、文化构架的一些专家,他们会对于一个更大的空间,给这个学科、这个专业提出一个补充或者说建议。第三个就是市场、商业的板块,他们会更加注重社会的需求和实际应用的效果。汇聚这三个方面的专家,才能够让我们的大赛朝着学术性高、创意新颖、应用性强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为同学们搭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实践平台。 
 
徐仲偶个人简介:

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并留校任教至2001年,曾担任该校版画专业教研室主任。现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并担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客座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西华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三峡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四川省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出版社聘请为《新世纪高等美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美术专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美协理事、成都市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成都版画艺术院院长。

个人展览

1989年 四川美术学院展览馆 中国·重庆
1994年 马里兰州艺术学院 美国·巴尔的摩
1994年 彻登汉姆艺术中心 美国·费城
2002年 世界画廊 中国·香港
2006年 弗赖拉辛美术馆 德国·弗赖拉辛
2006年 奥斯陆中国盒画廊 挪威·奥斯陆
2009年 斯第尔维尔克·托尔画廊 德国·杜塞多夫

联展

1981年 中国艺术展 加拿大·多伦多
1982年 法国巴黎春季艺术沙龙展 法国·巴黎
1997年 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 波兰·华沙
2000年 法国文化部举办“1960—2000中国纸上艺术展” 法国·巴黎
2000年 青岛国际版画作品双年展 中国·青岛
2002年 新视觉艺术作品展 德国·劳巴克
2003年 北京国际版画作品双年展 中国·北京
2003年 大英图书馆举办“1980—2000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展” 英国·伦敦
2005年 北京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北京
2006年 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 中国·深圳
2006年 蓝色的布列塔尼 法国·雷恩
2007年 蓝色的布列塔尼 中国·成都
2009年 深圳第二届当代学院版画精品展 中国·深圳
2009年 桃园路上行 中国·北京

收藏

中国美术馆 中国·北京
北京国际双年展组委会 中国·北京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中国·上海
费城彻登汉姆艺术中心 美国·费城
马利兰州艺术学院 美国·巴尔的摩
布什总统图书馆 美国·德克萨斯州
英国木版基金会 英国·伦敦
大英博物馆 英国·伦敦
母爱之桥艺术委员会 英国·伦敦

代表作

《乡情》、《归 途》、《榫卯系列》、《生生不息的土地》、《核桃系列》 、《青龙镇》、《土地》等。

获得奖项

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银奖
获全国第十一届版画展铜奖
获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优秀奖
获鲁迅版画创作奖
获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奖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