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中国国际交通及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论坛

日期:2010-10-28 10:46:46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290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这里是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现场,非常感谢所有朋友的光临,我是主持人陈俊伊,旁边这位是嘉宾主持来增祥,下面我介绍一下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中国国际交通及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论坛的嘉宾:

北京建工集团设计总监李俊瑞先生

中国香港泛纳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中国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香港设计中心董事潘鸿彬先生

深装集团董事、副总经理J&A姜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姜峰先生

北京SAKO建筑设计工设创始人迫庆一郎先生

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李怀生先生

中国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李杰峰先生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下面有请北京建工集团设计总监李俊瑞先生带来“用技术再现艺术,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提起”。

北京建工集团设计总监李俊瑞:用技术再艺术一从首都机场T3航站楼提起

李俊瑞: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跟大家进行一次交流,为这次活动已经准备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这次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对于我们进行加强国内外交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记得在2008年的时候,在新加坡五月份举办了一次亚太空间设计峰会,当时我是代表中国委员国代表有一个发言,整个发言主要是介绍了中国这方面的文化和西方文化互相交融,所以当时提到一个主题大家可能记得非常清楚“豆汁加牛奶”当时我们提出这个主题的时候主要想说明这几年在设计届经常说的词“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融合”所以西方设计界也经常说的一个“新融合时代”,这个时代我们进一步讨论的时候会发现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产生的相互融合的东西。 

所以,今天我想把这部分的问题简要的介绍一下之后,重要的是讲一个技术,如何在设计当中用技术再现艺术,我们把原来的一些图片留下来,进行一个回顾。

实际上我们说东西方两种文化,不管怎么变化,实际上最经典的东西是不变的,不管是西方的建筑还是中国的建筑,是互相的经典混搭。

在T3航站楼里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案例,所以大家现在进出T3航站楼的时候都可以看到这部分,T3航站楼是在2006年开始项目建设的,我们一直做到奥运会之前,当时是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建筑装饰公司承担设计和施工的工作,这部分的工作大家看的时候会发现,这是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技术性的,大家可以看到,它可以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这样就可以节省室内电力照明能源30%。

这些是将传统的一些色彩引入到现代的建筑里面,当大家进入到T3航站楼里面会发现有很多传统的元素在里面,为什么引入这些传统的元素,实际上它是一个要和功能结合在一起,当大家进入到免税区的时候,当你最后离开中国,当你最后把自己所有的消费,在这里进行消费得到一份安宁,这里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这是国际区的部分,一般国内飞机看不到这部分,包括一些功能性的东西在机场里面有所展示。

上次我们在新加坡跟新加坡同行介绍了关于我们如何进行异地保护的工作,这是在工人体育场12号看台,北京项目,这是江南的安徽民居,由于拆迁所以把这部分运到北京了,如何把它保护起来,这样就在这里做了一个结合的项目,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江南的民居,这种祠堂性的建筑到了北方之后必须要结合北方的气侯条件进行加固,这个项目非常好,把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了现代功能的使用。这个项目在2000年奥运会之前英国很多室内设计的朋友来到北京之后,他们专门参观了这个建筑,他们感觉到这个建筑物可以说为今后的异地保护建筑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同时又满足了现代的一些功能使用。这是英国皇家室内设计协会上次应北京装饰协会的邀请来华访问时候的一些照片。

如何用技术再现艺术,这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题,实际上当互联网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跨门类的技术和艺术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由于是网络的信息共享,世界的同步,所以世界的各个角落你就会感觉到特别的透明,各种形式全部被击跨了,艺术形式会出现混搭的局面,关于技术和艺术的混搭带来了很大的革命性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

我记得我们开会之前谈到关于技术如何再现艺术这点,我们不希望空洞的谈这个问题,因为建筑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和技术孪生在一起,包括木材加工,石材加工,特别是高层建筑更有赖于技术的支持,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阶段,所以艺术从来没有离开科学技术对它的影响。在艺术院校学习的同学会发现,由于三棱镜的技术发现产生了印象派的绘画。

仅仅有技术不能完成艺术的变化,艺术是人文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发泄,当它和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扶持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我们介绍另外一位设计师,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通才,扎根于瑞士学派的西班牙建筑师,他叫圣地亚哥,他的艺术思想和我们对技术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我们会发现不仅仅停留在一个装饰表面上,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思考一下目前学校的教育,尤其在很多院校的教育中,把装饰做到了首位,尤其是环境艺术这个专业,把装饰放在首位,恰恰忽视了空间,本身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当我们进一步看这个的时候就会发现,你能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我们国内的很多装饰重视表皮的教育而忽视了人的比例。

这是早期的一些作品,这个建筑物非常能够表示结构的关系,本身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就已经产生了很美的东西,这个更有意思,折叠起来像一个折叠的椅子一样,拉开之后形成一个账篷一样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很多这种结构的时候,大家都会联想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国外设计的创意,他们实际在研究建筑本身的属性,而恰恰不是研究表面的装饰。

结构很重要,材料很重要,像我们这个会议室一样大的拱形的建筑里面的一个空间。当我们看到这个,你会发现,他不仅仅是建筑设计上非常的精彩,包括一些家具、桥梁建筑,包括一些通道,当你发现这个结构有三个重要的特点,如果建筑作为构筑物的话,可以抵消一些瓦解这个建筑的力量,比如说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作为空间,容纳了使用者和使用的行为,如果作为维护体的话,的确起到了维护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建筑最本质的东西都做到了,当这些最本质的东西都达到的话,很多装饰的东西就尽在其中了。

他在这方面的贡献我觉得是他可以总结各方面的技术和天赋,并把自己的认识体现到自己的项目当中,他这种跨视野的领域使他更通盘的考虑一些思维,而不仅仅是从装饰表面或者一个建筑表面研究,所以这种东西,当你的思路,方向不同的时候,就会激发很多无穷的创造力。

所以我想当看到这个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介绍这些东西,我觉得现在环境技术的教育,设计的方向。我们上大学的时候1978年,到现在三十多年我们的建筑,无论是建筑教育还是建筑作品上,在很多的思维方式上,偏离了建筑本身的主题,我们特别忽视了很多技术的东西,恰恰很多装饰的东西占了主导的地位。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离我们这里几十公里的一个建筑物,这个建筑物大家就可以看出来是一杯纯正的“豆汁加牛奶”是美国人把慕田峪长城的几个农村的房子租下来或者买下来之后,把这些北方农村的房子进行改造,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另外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这是一个法国的小伙子,他在这里打工的,那天我们去的时候他领我们把所有的建筑物都看了一遍,实际上你会发现,你看这个建筑物已经把钢结构结合进去了,形成了一个大的空间,尽管是农村的住宅,但是实际上过去那种一明两暗三开间的正房已经进行了特别大的改变,包括里面家具的设计都已经西方化了,把两种东西结合的非常好。这是一个现在已经出租成为酒店的地方,他把这些原始的东西全部都保留了,他认为这些东西是不可再生的,把这些不可再生的东西尤其是纯结构的东西保留下来,里面的装饰不需要更多,你看这种结构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创造了我们建筑最本质的东西。

尤其你看这个建筑,更有意思,这个建筑物是把房山,一进门从房体的往中间的部分全部打开,形成钢结构,整个的阳光从顶子上面进入到农村的小土屋,此刻我们会感觉到这个小屋体现了无限的生机,很灿烂,不是很暗的房间,整个的家里面保留了原始的房梁。

有一些房顶的顶子实在不能保留的,但是他们做的时候还维持了原有的形式。包括这个建筑物你会发现,他原来的木材都已经腐蚀了,但是依然还保留着原有的历史的痕迹。从这张照片可以看的更清楚,就是从中间的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整个给打开了,我们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很多思路从传统的思想走,恰恰没有阻断我们原有的思维,我们观察别人的作品的时候会激发我们另外的创造力。

这些人实际上都不是学建筑设计的,也不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但是他们对建筑本身最本质的认识驱使他们做到建筑本身最好的状态。

我想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上这边看一下,这个地方离慕田峪长城非常近,如果大家去慕田峪长城的时候可以顺便去看一下,叫小园,就在慕田峪的下面,我相信做这方面设计的人员多看一些其他的作品,尤其那些跨领域和我们不沾边的东西,我相信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东西。

刚才我们看到这个人大家都非常熟悉MARIO BOTTA这个设计师你看他的作品的时候更能感受到这种技术对于艺术的影响力。为什么我们今天特别强调这一点呢,实际上我们要纠正我们过去在设计当中很多偏离了建筑本身的思想,把它作为一种装饰去考虑的话,我们恰恰的忽视了建筑本身的东西,这个是在旧金山一个大街上的现代艺术馆,这个馆我去看的时候,很早之前我看过这个画报,但是我第一次进入这个场馆的时候,给你的震撼力使你不敢往前迈一步,我进去的时候感觉到这种哲学的思想,严谨的建筑思维,所有的东西都在设计好的框架下进行的设计,你感觉到每部分都非常的严谨,很多作品都是非常精彩的建筑,都是用砖做的,他已经把砖这个材料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中庭跨上层的中庭,当时我去的时候有一个艺术家做的雕塑,撞碎的汽车,这个作品就在空中一样,随着阳光的照射,所有的玻璃都在闪烁,这个建筑和艺术也是结合的相得益彰,现代的建筑和现代的艺术是同一种思维,整个都是模块化,这种模式化是现代技术当中对艺术影响最大的东西。

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技术不可能产生这么震撼的艺术,在这一点上我们设计师特别注重的就是相关专业的了解,包括我们对空调专业的了解,对照明的了解,对现代一些科学技术,包括材料工艺的了解,对我们本身的设计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相信大家都可以非常清楚六月份开始中国的世博会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很多设计师在座的,我想一半以上的人都去过世博会,当我们到世博会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很多设计师就会感觉到你肯定用对比的手法看待东西方两种设计师的思维。所以七月底的时候英国大使馆邀请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会员大约20多人,在英国现代目前当红的建筑师和中国大陆的一些设计师一块到世博会大家进行了一些交流,当时世博会的托马斯也去了,他是这个馆的设计,后来我问他,这个英国馆设计的时候设计思路是什么样的,他说希望的是全部都没有LED的闪烁,不希望进去之后是一个大屏幕在那里展示,很多都是像演电影一样展示自己的东西,我们希望它非常的安静,非常的软,他说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英国馆,把我们的建筑设计思想同时在这个环境当中给大家提供一个城市广场的概念,所以当你去英国馆参观的时候会得到很大的休息,而其他的馆都是独立的建筑,托马斯提到这一点,我觉得他的确做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思维。这个的话也就达到了建筑本身展示的功能,一个展示功能,世博会的展示空间和其他的建筑是不一样的,它所具备的功能并不是像大容量体或者是过去传统的建筑概念,实际不是。托马斯给我们提供的是另外一种思维,他做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上次在这个展馆的下面还给大家演示了很多的东西,因为展馆下面是一个斜坡,有一个多功能厅,给大家展示了卷曲在一起的像虫子一样的桥展开,伸到对岸去,卷曲之后再回到这边,他设计了很多很有突破性的东西。

这是在世博会里面处理周边环境处理的比较好的,他把所有的其他建筑物全屏蔽掉了,但是斜坡下面是所有的场馆的设备用房,宴会厅和会议厅全部在下面,有很多不仅仅是形式和思维非常好,有很多的技术手法也非常好,他把所有的展示的东西顺着就可以看到英伦三岛所有的介绍。

这些灯光大家白天去的时候看到的像一个一个建筑的模型倒挂在上面,但是实际上不仅仅是倒挂的东西,它有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在里面,夜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灯光直接打在地面上,像下雨一样扩散光斑,当你看到这么多,很多高科技的东西融合在建筑里面的时候,你不能不说建筑技术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一种影响,会产生一种可以说是新的概念,这个在夜晚的时候看到,在白天的时候就看不到这种变化了。

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在开会的时候一刻不停的走,有一点坐不住,有一点像安德鲁说的,昨天下午他演讲的时候这么多FANS差不点给他按到地上,我说这方面我们有传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尤其这次亚太设计师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交流的机会,他可以用这种观摩的手法就可以吹散笼罩在我们头脑当中的阴霾,今天走在北京,鸟巢附近就可以看到天空本来的面貌,传统的中国建筑恰恰不是我们现在很多在设计当中所追求的东西,所以你看到这些明代家具的时候本身没有很多的装饰,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专门给我们潘先生介绍苏州的园林等等。所以托马斯把这部分的作品反复的讲解,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抓到本质的东西。

这些照片是前一阶段在上海参加世博会的时候看到的很多很有新意的作品,另外还有一个人,Kennest先生,他是上次在新加坡开会的时候菲律宾的设计师介绍的,他所有的设计最后用钢结构把藤边的技术结合进去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整个的感觉还是藤边的材料但是实际上还是钢的结构,表面是用藤条的表皮做的,实际上和材料本身就结合在一起了。上次开会的时候菲律宾的设计师推荐这个设计师在2006年东京的设计大展上获得了一个大奖,这个家具的确让我们感觉到和国内的藤边工艺绝对是另外一种概念,如果没有学过工艺设计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思想。

当谈到前一段时间的时候,吴先生的绘画作品大家都看到了,他就是走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间的人,我上学的时候他专门给我们讲过人体的绘画设计这方面的课程,所以我觉得吴先生最大的贡献,他和齐白石是不一样的,齐白石只是超越古人,而吴先生是在东西方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但是很多人对他不认识,包括展览会上留言台上就写了“不要再地狱里胡说八道”因为吴先生有一些语言比较过激。

这个画家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当我们观摩很多美术作品,实际上都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仅仅在自己的领域当中,自己不跨领域的思维这种设计是没有出路的,是不会产生创造力的。所以你到维也纳你会发现他们的装饰性非常强,克里穆特的影响也非常强,所以任何的一种艺术,你要发展必然有外来文化对你的影响,如果你忽视了这种其他门类对你的影响,或者其他门类的养分的话,你本身的创造力就有了约束。

所以我们谈到技术再现艺术的时候,我们不要忽视建筑最本质的东西,不是一个表皮的装饰,在这一点上我用最短的时候介绍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这是去年的时候澳大利亚有一个2009年被评为世界上50个最知名的餐馆之一,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小伙子,三十多岁,他把西餐进行了改变,当我们进一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餐运用的都是中餐的原料,当我问他是什么类似的餐的时候,他说是非常时尚、非常现代的定位,西餐始终围绕着沙拉、牛排、汤,按照过去的发展形式不可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他把很多中餐的原料全部融合在内,这是一块鸭肉和豆腐皮包在一起,你看这些东西怎么能说是西餐,当我们从各个领域了解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门类的东西,现在的社会都在进行混搭,也就是我们现在英文所说的混搭,这样的话,各种门类都进行了互相的交流,我想这次亚太室内设计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可以说我们所有的设计师,包括我们的业主,很多的厂家都非常感谢,为什么呢?可以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话,就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就像我昨天形容的像一个流动的医疗车一样,流动到不同的国家使我们像治疗了白内障一样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主任的讲话,在座的各位要讲半小时非常难,但是还是讲了主要的内容,我发现李先生很多观点跟我有共鸣,我以前说过,因为建筑艺术门类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我以前说我是在建筑技术平台上的创作,我想我跟李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如果你没有技术、功能的依托,这个艺术不是建筑艺术,而且还要花钱。另外他的混搭,混搭这个字本来是非常通俗的,我们一般讲服装,但是现在看装饰艺术也有混搭,我非常赞成你要跟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跟方方面面有关,刚才还说了一些菜,跟艺术要相通,纯粹的从建筑艺术到装饰艺术就非常的干涩,不够封面。谢谢李先生。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香港泛纳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潘鸿彬先生演讲,他的主题是“品牌空间”有请。 

中国香港泛纳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潘鸿彬

潘鸿彬:各位早上好!我从香港过来之前在飞机上练习了一下我的普通话,所以我今天会用普通话跟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可以听明白。今天很开心有这个机会来到北京谈一下室内空间里面的商业空间,今天我想是非常好的平台,我在香港做设计的怎么样帮香港和内地的客户怎么样做商业空间有一些经验分享。刚才我听到老师们说到我们在建筑方面有很好的建筑和艺术的配合,我觉得室内设计和建筑是分不开的,从设计这块发展几十年来,其实香港设计这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真正的设计教育开始,在设计这块有很多的影响是西方来的,因为香港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部分。在我们的思维方法里面,很多时候我们用的都是在那个环境、地理领域的考虑以外,还有就是商业考虑,香港是商业发展比较久远,而且我们的商业也很受重视,在我们的项目考虑当中,怎么样把设计的造型跟设计的内容,考虑造型之外,还要想想内容,怎么样做一个有策略性的思维方法做一个设计的方案。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在做Brand,我们觉得在空间方面,无论是建筑、室内方面,始终有一个内容要讲,无论是做商业、餐饮、零售或者酒店什么的,有一个客户在前面我们很需要了解,做一个很好的调研,了解清楚他们的要求,然后我们应用我们的经验来讲,我们要给他们讲故事,然后我们还要讲品牌,品牌这个字在很多的领域都讲了很多不同内容之后,我们有很好的经验,我们可能要学习其他领域的专家,在做室内空间的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空间,我们要做策略的时候要跟广告公司,商业的专家或者说平面设计师、多媒体设计师,我们做这块的时候,产品的设计师也会做一个团队的参与,我们提供的东西第一步要问大家的是为什么要做某一个品牌,我们要做方案之前了解清楚,我们做商业设计的时候有一个甲方,我们的客户,但是我们用的地方,享受的地方,体验地方的人不是客户,而是受众,是使用那个地方的顾客。所以我们要看清楚,这是一个电影里面讲到的一句话《国际会》,这个电影里面讲到一句话“找东西,买东西,选东西的时候不是想价格有多高或者想它有多好用”他问这个问题是他们要找到一个身份,找到代表自己身份的东西,所以买一套餐具的时候也要挑餐具要表达出来的品位、风格能不能代表他们的个性。作为设计师我们了解之后,我们做出的方案会很有意思。 

另外有一个词语“品牌的联想”如果我们有一个品牌,他们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要表达他们市场上的策略,我们有什么联想帮他们创造,品牌商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听的时候,可能是可以摸得到的,内容也可以讲的很清楚,比如说BMW,你会买宝马的车,但是为什么不会买奔驰,因为德国车已经有一定的意义在背后,我们在找一个品牌的时候,可能宝马代表一种性格,奔驰代表另外一种性格,我们可以帮我们的商业设计做个增值吗。

这几年有很多网站,这个网站也很有趣,这个网站的名字“BRAND DATING”这里面可以找到一个阿玛尼等等产品,在里面可以找到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品牌代表不同的性格,就像星座一样,他会帮你配对,这个做法很有趣,我们知道每一个顾客的需求,我们做市场调研的时候找到自己适合的品牌。在这里会看到很多的品牌的名字,里面有代表不同的性格,可能有阿玛尼,范思哲,古奇等等,我们作为设计师怎么样把他们增值,加强这块,延伸下去呢,这是很有趣的任务。所以一些研究会讲到品牌这块创造的时候,我们有三个主要的需求看的地方,第一个地方是怎么样把这个形象做出来,很鲜明,一看就知道这个旗舰店和隔壁旗舰店的品牌代表的性格是不同的,再有就是微调的方式,体验的时候我们放几个功能进去,第三个就是品牌,客户要求把他们的品牌做创新或者进步的话,这块要我们好好配合,设计师我们的专长、专业就是做一个鲜明的形象给他们。

Brand Image里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他们有很多的要求,大概分两大类,他们的要求,比如说A类,他们要求我们做一些evolutionary,慢慢的演化,演变,像人猿慢慢的站起来,然后发展,五年后变成一个品牌一样,这是一个延伸的过程,但是不能改变他的DNA,他还是人,不会变成鸟。

第二个就是Revolutionary,我们要提供他们一个没有人这么想,没有人这么做的新意,这是我们设计师需要做的,所以在做这个的时候我们发挥的空间更大,这两个我等会儿会详细的解释一下。

第一个我们讲的evolutionary,他们已经也一个品牌,创造出一些年份,他们的身份也已经表达了很清楚了,但是他们需要的是去加强,而且在新的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帮他提高竞争力。前几年我们遇到一个客户“中艺”,他在香港有五十年的品牌,英文名字“CHINESEARTS&CRAFTS”就是卖中国的产品,他们在五十年前做的时候,因为是殖民地,所以他们有很多的老外来香港,他们很喜欢这块,他们会买体现价值最高的品牌就是“中艺”他们定位是想把最漂亮的中国艺术品推出来,他们主要的产品你会看到,我们研究的时候会发现这几样就是他们最漂亮的主打,我们要达到的是怎么样体验他的文化。

当时我们接到这个方案要求做设计的时候,我们看到现有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其实他们在前几年进入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形象,在前几年的前几年已经做过,这是当时的形象,这个旗舰店在香港是最大的,在尖沙咀旁边,他们的颜色是用红色,有红色的玻璃,红色的毛笔字写一些书法,然后里面很白,很光,希望用年轻一点的感觉,我们觉得这个品牌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做品牌再造,他们做了一些市场调查发掘,这个顾客都是比较成熟的,有钱的顾客,他们找到里面可能要到达一个寻找自己身份,喜爱这种品位的才会拿这么贵的古董回家,但是在这块表达不到,所以我们说可以,这个任务很好,我们觉得有这个意义在背后,我们怎么样改变这个形象。

这是我们收到第一家店的平面,是很奇怪的店,当时我找到一个新的地址,好象长长的一条线,门口很小,这种店做零售是很难做的,店最好是门要宽一点,多一点展示吸引顾客群,这么窄的店进去之后,怎么样让前面的东西又看到又体验到,但是我们希望中国的文化有很多同性的时候想可以不可以利用这种曲线发掘一个“宝盒”的梦想,宝盒在中国是最漂亮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家里面,当时我觉得宝盒的结构有一点适合他们的店,有一点长方形的,里面可以放很多的东西,一格一格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是很好的。当时我们想象的是盒子那么长,我们可以不可以把盒子变成直线,直线代表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放他们需要的不同的展示品,拉这个店出去里面放很多的东西,这个店里面前面放的是珠宝,后面因为有很长的旗袍,所以有长衣服,长衫,直线可以延伸漂亮的旗袍,一条裙子放上去非常好,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盒子放不同的产品,这么简单,用线条创造的时候可以把功能区分的比较清楚。

既然是盒子,我们在盒子里面再创造很多的盒子,这些盒子能不能放在中间,在360度看到不同的古董、雕塑,一部分需要放在两旁,顾客从这里看进去还发现一个亭子一样的,走过去这块下沉,变成另外一个独立的空间,这样可以慢慢的欣赏旗袍的漂亮的地方,这几个盒子加在一起变成不同的形状的时候就变成大盒子,这个门面既然那么光亮,我们想做一个反差,我们把所有的空间做黑暗,显得比较成熟,高贵呢,所以我们用了琥珀的颜色,用黄色的光做了差异,所以他们从门面进去之后,发现所有的线条是把这个店的视觉拉到里面去,这几个盒子和前面的盒子和前面的柜台做一个对比,我从这里看到漂亮的产品到后面的视觉的蔓延。人类对光线会找对光作为焦点,对光的地方就是中间的厅,左右中间都是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很漂亮的古董,我们认为应该360度的放进去,人进去好象浏览的状况,他们会欣赏不同角度,所以光线很重要,光线从上面、底部打光,所以看的时候你们会发现没有视野的反光,但是每一层的玻璃都像缝在当中的。

进去是服装的部分,能不能把漂亮的旗袍在金黄色的世界里面展现出来,这个名字我们变成很简约,很抽象,像屏风又像中国的建筑物的平面、立面,他们进去之后会发现很亮丽的温暖的空间,把所有衣服的光线都柔和的表达出来。

最后的结果好象你在这种地方换衣服肯定是要隐私、高贵,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反差,在这么亮丽的空间买中国的漂亮的旗袍以后有一个非常黑的亮丽的盒子,后面再有一个盒子才会穿上旗袍去感受,所以这一块是很神秘的黑黑的小玻璃箱,里面其实是很大的VIP的试衣间。

中艺在香港变成新的感觉,虽然比较成熟,但是也非常的时尚,在所有的旗舰店,以后的旗舰店延伸里面可以利用这个语言有一个新的定位。

我们做过了几年之后,刚刚今年他们又进入内地的市场,我们觉得很好,很有意义,终于他们在香港立足了五十年要回归到国内,所以他们今年年初就在杭州开一个旗舰店,他们也问我们要不要把这个盒子延伸到内地,是不是要保持一模一样,我们想保持一模一样,这样才有品牌的延伸性,但是他们说国内和外国的老外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他们觉得会暗一点,我们也做了研究,这个盒子他们在万乡城找到合适的位子,功能上我们没有改变,但是表达的方法我们可以表现的温暖一点,这个盒子是很古怪的,我们创造了很长的空间,这个颜色下面都有光线打亮,外边都是发亮的线,整个的外边有盒子的带像花带一样包住,然后是一个VIP中厅,他们在国内发现买一个五十万的古董需要一个私隐的空间,所以我们做了盒子当中的盒子,我们再把盒子延伸,所以这个国内的形象变成这样,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盒子,但是这个盒子变成了比较温暖的咖啡色的色调,所以我们提议用木材来做,所以这个变成了木的盒子,前面有几个木的盒子,然后这个大的盒子有几个格子看到里面去,可以看到一点,也有一点模糊,你在中艺在外面看的不要太清楚,在里面有一些干扰不好,进去又要觉得里面是很大气、平稳的格子,所以我们在里面创造了一些比例,这些比例有一些是可以把里面的发亮的光线把里面的珠宝有一些排列的可能性,这么大的部门有没有一些标志表达进入之前的一些书法放在里面,我们觉得也挺好,我们就找了一个美术家,写了这个书法,这个也变成了好象一个屏风。

在几个盒子的可能性以后,我们把比较冷,比较酷的色调都进行调剂变成比较温暖,最后有一个红色的标志,他们之前做了很多,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做中国作品都是金红的,但是我们觉得这个红色要保留的话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红线,像一个礼物一样包住这个盒子,走进去就是VIP中庭,所以我们有一些比较含蓄的希望表达功能和美学功能。

最后我们希望把这个店用光线方面、材料、形状方面还是保留之前的形态,但是在大陆之后我们有新的形象,在做品牌之外,我们还讲到商业空间,这也是一个国内的品牌“厨房制造”,以前他们有自己的形象,我们也需要帮他们做品牌的延伸,他们也是中国的品牌,以前的空间是这样的,很多时间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体验有什么差异,除了色调有特色以外,所以在空间里面享受餐饮的体验我们要做好,我们想可以不可以用很漂亮的山水画,用氛围创造餐饮的体验,这是他们的平面,他们有不同的区域,我们做了发亮的酒吧等等,但是怎么样要讲故事呢,一个流程进去不同的餐饮的区域,可能是比较开放式的,半开放式的,私隐的包房都有,但是我们怎么样做新的产品延伸帮他们呢,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策略,这是我们第一个做的效果,就是让顾客进来之后发现这是东方餐厅,可以看到很多的鸟在天空飞,可以看到天上面有很多云,鸟下面有一个发亮的很大的石头,经过山水的可能性,他们发觉可能后面有可能上楼上餐饮的话,要爬山,所以后面我们做了一个山,这个山是慢慢经过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用光来做引导,引导客人上去的,这是一个过程。这个里面是什么都没有的,是这样的空间,两层高,像一个盒子一样,但是我们做的是山脉,走上去之后看到一些光,他们知道他们到达一个新的地方,这是一个过程。这个是非常扶手的,这个楼梯就很危险,但是我们还是照样去发觉,后来发现顾客还是很欢迎的。

上面我们做了很多的房子,我们做的是45度的,每个人坐的位置望的角度都很不同,但是我们也发现光现在也是有引导性的,你会看到黄色、暖色的,我们在旁边的地方都是一些半圆形的,有一些月亮飘浮在上面,然后有一些灯影,灯打上去就像房子有一些光透出来,这个包房是没有窗子的,但是好象也可以看到里面,你进去之后会发现灯光透过来打在白色的墙,这个墙就是我们讲的图案,用光来做,他们欣赏他们的菜以外,我们还创造了一个意境给他们。

餐饮体验到最后,这个卫生间是没有男女之分的,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但是外面把门关起来发现有一些红色光线透出来,在这块我们可以不可以把一幅画延伸变成中国大型的水墨画,所以这些吊顶我们变成用LED灯一亮一亮慢慢闪,再去房间看最漂亮的地方就是最后的地方就是卫生间。

我们又把这个品牌用在另外一个地方创造,就是南京附近一个叫做芜湖的地方,这个房间很大,有很大的可能性,我们做山水的时候我们发现芜湖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有一个很大的湖,可惜我们的窗子都看不到那个湖,我们就要创造一个人造的意境给他们,所以我们创造第一个是这样的,你会看到有一些蝴蝶在飞,有一些石头,用不锈钢做的园林的地方,后面有一些房子,有一些光,在这个餐饮区一路走下去,我们所创造的是不同的光、水,餐饮是春夏秋冬不同的意境。

这是一个零售店,作为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很小的店,用宝石的概念做了一个珠宝,这是宝石的构图,我们想用玉石做一个体验,进去像寻宝一样,我们用灯光,白色、绿色两个颜色延伸到这个空间里面,客人可以自由的看产品,体验式购买的空间体验,这是一个时尚店。

这是一个KTV娱乐空间,我们做这个空间的时候有很多调研,发掘女性空间是很重要的,很多女性会进去唱歌,所以我们做了红色的空间,他们最后就叫做“红点”,这个也是用不同的节奏做的,整个店都是红色的。在里面我们都是用光做的,光没有的话就是灰色和白色,他们的功能区我们体现的像表演一样的红色的灯光,这是很小的功能房间,每个人都变成红色,他们在里面就觉得自己好象参与到一个音乐表演当中。

最后我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后是要把品牌的体验用故事讲给顾客,在里面做到最好的享受,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先生对零售商业方面讲的比较全,我理解的体会实际上我们商业建筑的唯一目的就是促销,还是要考虑怎么样把商品给卖出去,我听了李先生的演讲,我觉得有几点,首先就是对于购物人群,顾客的心理,顾客的行为模式要做很好的研究,同时对于整个商品的特色,特性做好研究,还有对销售的方式,他可能是一个系统。李先生讲的比较全面,非常感谢李先生的演讲。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李杰峰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领跑中国装饰行业,进军航空飞机内饰和维修管理产业”

中国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李杰峰

李杰峰:尊敬的各位协会领导和到会的嘉宾,设计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领跑中国装饰行业、进军航空飞机内饰和维修管理产业”,装饰和工程还可以用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来体现,不光是飞机,还有轮船,火车都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众所周知在新的经济时代发展的今天,装饰已经成为艺术的结合,各类装饰,包括我们的建筑、飞机、游艇,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产品,环境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我们定位飞机装饰和材料工程领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们装饰行业竞争的今天,如何使企业在竞争当中处在不败之地,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发展和扩大竞争力,如何发现和开创新的领域,大家知道航空产业是很高的技术水平,很严格的材料,质量管理,高附加值的产业,两年前我受到国家发展大飞机项目的启发,使我想到利用我们的资源建立飞机装饰产业,发展飞机装饰材料,通过飞机内饰的项目全面提升建筑水平,材料水平,加快新兴环保材料的使用,尽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在2008年决议在天津,在滨海开发区,紧邻空客320征了一些地,我们计划明年开始建设,这就是我们未来五年飞机内饰、维修,4S店的建设计划。

公务机属于通用飞机的范畴,从通用航空分离出来的一种飞机,常常用于私人商务和活动当中的使用,所以堪称行政机和商务飞机,一般可以乘坐四到六人左右,当公务机发展到今天,737、747,空客320等大型飞机都以高度的机动性,安全的私密性,高度的舒适性以及客舱内的个性化和奢华装饰的特点,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包括一些小型飞机和私人飞机,翻新更是具有高技术,高艺术,高附加值的特点,比如说当前的大飞机内饰的材料还没有国产的,基本都是国外进口的,而公务机飞机的内饰材料,翻新工作国内还没有可以做的,均在国外进行,每家飞机都要飞到国外去做内饰、改装。比如说从北京飞到新加坡是最近的,仅仅一个调机费就要花四十五万左右人民币,现在在中国还没有一家授权的飞机维修场,就相当于飞机的4S店,有什么问题怎么维护,怎么维修。例如现在的美国、法国、加拿大等飞机为了保证在中国运行飞机的安全和可靠性,市场迫切需求中国建立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的维修飞机企业,而飞机整机内饰装修每架都在上百万的费用左右。在中东,一些发达国家有一些飞机花费几千万维修,还有相当多人购买二手飞机,必然要做一些新的内饰的翻新,以往这些工作都在国外进行的。

所以谈到这点我还要再讲一个国产的,商务用的,这些飞机机龄平均25到30年,这些飞机到10年左右就要充分更换一次内饰,有时候我们坐飞机的时候发现这么破旧,就知道快到年头了,有生之年我们要翻新三次,这是在我们国家是没有办法做的,定期要去新加坡做。

随着中国飞机市场的迅猛增长,商业的机会也是巨大的,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装饰行业内向高端的行业发展,所以我们成立了飞机筹备组,选择了天津。

飞机的内饰、材料和类别。现在的商业飞机和公务机内饰满足飞机的安全性、耐用性根据具体的飞机型号使用性能和相应的标准,应用材料的设计手段和飞机的原理最大限度的根据客户的需要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满足客户所需要飞行的环境,特别是内饰设计、综合设计、环境的设计,包括视觉、环境,也包括声光店等环境和物理环境。

飞机内饰设计的分类,完整的飞机内饰包括客舱内设计和设备的安装,客舱内设备的设计又包括初步的设计和细节的设计,客舱内安装包括内部、布局,静态的测试,飞机内饰具体包括飞机的客舱、厨房、淋浴室、储藏间,衣帽间等等。更为客户提供一些窗饰、地毯,壁画等等服务。

飞机内饰材料分类的要求,只有特定的材料才可用在航空内部的材料,所以的材料都要通过美国联邦FA的认证,相关行业的测试等。

飞机内饰的创新和设计的体验是多样性的,除了商业大飞机,公务飞机是政府使用的,满足出行方便的同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内饰才显得艺术的品类,而不断的进行飞机的内饰翻新和更新更是一种需求,随着私人飞机在中国的日益剧增,客户化的要求变得更有多样性了。

其实我们国家私人飞机已经很多了,很多私人买飞机了,怕招摇,注册都在国外注册,省下17%的关税,所以有的飞机名下实际上是国内的企业家或者什么人,但是都牵涉到个人的隐私的问题。

客舱的内部具有家庭的气氛,比如说浴室、大床,健身房,洗手间,还有对灯光的柔和性有特殊的偏爱,还可以特别加一些,享受和家庭相同体验的规格,而客厅也根据个人的喜欢大小设计。

这是我们去年天津在滨海开发区征用土地搞的签约仪式,紧邻空客320,这是从内饰、设计和材料,和我们传统的设计材料是有关系的,高品质的设计理念是从始到终很重要的,但是在飞机内饰领域开发和应用新的材料将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飞机主要材料包括隔音、隔板,厨房、地毯、沙发、床,洗手间,装饰等,这些材料完全可以在中国做好,我们要取得国际国内航空局的许可和认证,并使用在自己的飞机上,这是我们公司奋斗的目标,例如飞机隔音材料,舱内的噪音,空气的传播噪音,还有发动机、气流的声音,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材料和外资强强联合,我们实现了开拓了行业的先河,填补了我们国家的项目空白。在这里我要跟大家通报一下,明年我们将要投产建设我们的基地,包括我们要拿国际的培训CAC的认证、许可。我们中国装饰公司做了一件事还没有任何行业做,所以我们开了一个先河,这条路还是挺难的。

在我们传统行业高附加值的体现,培养了专业的设计队伍,今后我们要建立一支自己懂得设计飞机内饰的团队,国外的设计师也要和国内的设计师一起互动,要把设计师的中国元素里面设计到未来的飞机上,再有我们培养出一支懂得会装飞机内饰的装修队伍,这样的话,我觉得才可以体验到我们中国的装饰行业,我们在国际上具有高端的装饰产品。同时还要把我们公司的传统产业继续做好,为我们中国的装饰行业做出我们的贡献,再次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很辛苦,今天已经很晚了,大家李总讲的内容我觉得非常重要,我回想起同济大学在六十年代有机会参加过大洋一号科技考察船的装修,还搞过军舰的装修,我想讲这个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来讲,特别要求空间的环境,不管船、飞机、车辆,航天器,这部分结合我们的发展来讲,应该是非常重视的,今天李总主要阐述的就是大型飞机了,所以我想能不能把建筑材料,因为也要求,安全要求,防火、质量要轻,环保、隔声隔热还要防振动,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把大飞机的特殊的内装搞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论坛中国国际交通及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论坛到此结束。

(本次论坛到此结束)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