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热评高校大赛非指定命题作品(一)
——亨特窗饰China-Designer第三届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

日期:2011-10-28 11:52:0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939    

导语:

所谓“非指定命题”并非天马行空胡乱做一通。而是同学们在校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设计作品。设计内容可涉及住宅公寓、别墅豪宅、样板间、酒店空间、办公空间、餐饮空间、商业空间、娱乐休闲、公共空间等。并且响应“绿色空间 阳光生活”的主题。

所谓“被评的优秀作品”并非幸运使然。而是组委会通过多纬度的考量从最早完成提交的作品里选了不同分类的代表,如纯粹概念型、实际需求型、手绘型等精挑细选出来的。

所谓“评委&导师点评”并非敷衍了事。而是组委会特地邀请了大赛评委团李沙、习晋、郭瑞勇,实战导师团裴爱群、王俊钦、吕海宁、张光磊、欧慧等设计前辈用其专业知识实际经验对大赛进行点评。

只是,我们很好奇。他们到底会怎么说?说什么?同学们又会有什么收获呢?

点击进入“亨特窗饰China-Designer第三届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

内蒙古师范大学 靳学亮——“城市未来·生活体验馆”

李沙:大厅空间和家具展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活力和流动感。但报告厅的座椅排列未按功能要求进行弧形布置,略显生硬。

习晋:该作品具有创新性,体验性的特点。空间关系流畅,节奏明快,空间对比协调统一,是一件好作品。从节能、环保、低碳及声学运用上都有可取之处,对新型材料在新型空间上运用有一定的理解,报告厅折板线型轻松,光的利用也较好。

郭瑞勇:空间设计与建筑属性结合的很好,空间富于层次变化,下一步的设计中应该将新技术的应用,作一些具体的说明。

裴爱群:靳学亮同学设计的城市未来·生活体验馆,是希望为内蒙地区设计一种互动体验式空间、让人们能够畅想未来城市的各种可能,阐述推动人类进步永恒不变的精神元素。同时它又将成为一个展示新能源、新技术、新理念的绝好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通览整个方案,整个设计还仅仅停留在最初级阶段上,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平面布局图上就显而易见,其功能区域的划分、参观流线等最基本的需求还都是空白状态。因此透视效果图也就无从找到其准确的空间对应关系。通过三个空间的若干角度表现,也很难让观者领略这样一个庞大设计的全部。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城市的未来,既是多元素多色彩的,也更应该是反映内蒙古地区未来生活状态并带有这一特定地区浓浓的文化烙印的,缺少文化和历史的积淀,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方向,再好的想法都将是“空中楼阁”。 仅从“城市未来·生活体验馆”这样一个大的空间而言,也不是仅靠简单的黑白灰色彩和流线就能解决的问题。建议靳学亮同学能进一步地系统地学习和思考设计,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博发!

王俊钦:看到这套作品,我感到很高兴,感受到了年轻设计师的潜力和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美好前景。通过作品看得出设计者有一定的艺术功底,也非常的用心。这套作品表达了自由和新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丰富的心里活动。设计手法和展现都很不错。但是,大厅空间在繁杂奇特的造型之中,没有突出体现设计者安排的视觉中心点和亮点。多功能厅的空间略显沉闷和单一。整体灯光设计需要再深化。

吕海宁 :设计很震撼,非常不错,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就是会堂的地面颜色可否能换成轻松点的颜色,但不要偏红,还有就是墙面黑色弧形的装饰给人动感太强跟整体庄重有点格格不入,有几个箭头的黑色装饰有点多此一举。

张光磊 :建筑及室内空间很具美感,有强烈的风格倾向,设计理念也比较独特。美中不足在于空间职能不够明晰,无法很明显的定义每个空间的具体功能(剧场除外),根据设计理念的文字性介绍,我个人感觉科技体验馆似乎比生活体验馆更适合本案命题。

欧慧 :城市的未来,比较大的一个题目。单从作者的设计思想去看这个作品,空间感觉和内部区域细节表达得不错,空间的规划合理。但如果是讨论城市的未来,我想应该很多设计师都有不同的想法,现在城市同城化感觉越来越严重,以后我们见到的城市是否都只有一个面貌?是否再也找不到属于自身的文化与样貌?我想设计师在设计未来时,有必要学习国际化的一些高科技、先进理念,但也需要提炼出属于我们自身城市与国家特色的原素。内外的结合应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

青岛大学 刘正洪——“《六海里》——现代别墅设计”

李沙:六海里别墅的空间通透,内部色彩简洁明确,充分表现出国际现代主义设计格调。但客厅等某些空间的黑白灰关系存在问题。整体水平是可以被肯定的。

习晋:利用草图大师建模,是我们现代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门技能。该生能熟练的运用这一技能,应该大力提倡。该作品空间设计能融入生活情趣,利用自然环境的光影关系,表达了居室的基本元素:空气、阳光、时间,值得称赞。不足之处是,设计不统一,设计语言过多,细节处理上不够。

郭瑞勇:本设计不知道是偏重于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不管怎么样,似乎都还差一些深度,下一步应该再明确一些,如果是室内设计,尤其要把平面图表达清楚。

裴爱群:刘正洪同学《六海里》——现代别墅设计,灵感来自于一首诗和一首歌。我不知道,哪一个真正地给设计带来了灵感,这些并不重要。设计师的作品中潜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整个设计偏重于建筑外观的形式表达,也正是这个外观的形式才似乎真正贴切了这个“灵感”,这样“面朝大海,风吹花开”的建筑位置的确令人向往。
在这样一个风光无限又宽敞万分的空间里,把“家庭室”放在四壁无窗、通风极差的地下室,显然不是最好、最实用的。由此呈现出来的其他空间也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不合情理的问题。   室内装饰上,各个空间的递进关系、造型元素的大小比例与统一、色彩构成关系组合、功能与艺术结合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两个字--混乱。简约不是简单,更不该是毫无生机。试问这样一个“现代别墅”,会居住什么样的家庭?年龄、学历、爱好、职业等等,我不知道设计师本人是否在设计中认真的研究和思考过!这也是我们目前许多学习设计的大学生朋友们应该首先探索的和解决的共性问题。

王俊钦:这套作品并不完整,也没有用心。需要再深化。

吕海宁:建筑设计非常不错,整体感觉很有势气,体现了豪宅的大气,室内设计的话就跟外立面有一定差距了,首先是门厅部分的水晶珠帘及水晶吊灯,给人感觉有点廉价,再有就是厨房里果绿色的应用及倒过角的家具,给人一种幼稚的氛围,住这样豪宅的主人会喜欢这种幼稚的感觉吗?果绿色慎用,档次高一点的装修很少见过这种颜色。

张光磊:比较成熟的一套概念设计,设计理念很有意境,图纸的细化程度也相对完善,从建筑到室内到景观都有很好的交代。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得也不错,建筑本体美观大方,室内风格也很简洁利索。有几点可以加以完善,一是建筑本体外观略显凌乱,比如门窗以及造型的应用,在构图以及比例上火候欠佳。另外作者对建筑结构的知识欠缺,导致平面布局的不合理,如果作为商业设计来实际应用,是不可行的。

欧慧:这套作的设计说明想法很好,但感觉设计出来,从外观到内装,都有点过于拘禁,一些色彩的运用太琐碎,绿的、果绿的感觉不应该在里面出现。虽然说不去讲究什么风格,但整体感觉很重要,就和我们学的基础色彩构成一样,对比色、同类色,把握好了才会出彩。

 


第1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