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设计创造价值—主办方对话论坛

日期:2010-06-28 14:58:21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4177    

谢海涛:接下来的问题提给朗道文化的童岚总经理,朗道文化作为意大利米兰设计学院在中国独家培训机构,作为这次金堂奖承办机构之一,童总在这上面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童岚:今天到场的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活动,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谢海涛秘书长的问题。首先朗道文化是一家专业的设计培训机构,我们主要是和米兰理工大学为代表的意大利的设计院校联盟合作,我们针对中国市场的现状制定了自己的校训,也就是说朗道现在的校训有三条,第一条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我们都知道中国设计行业发展是非常快的,这个行业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变化非常快速的,所以我们合作的课程并不是照搬现成的课程,我们而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我们不是教授知识的机构,比如说一些基本的技法。我们只教两样东西,一样东西是设计的思维方式。另外一种方式是实验的工具。我们认为在中国工作专业的设计师如果能够在行业里面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竞争的领先性,他们一定要具有独立的设计思维,还有很好的实验工具来创造自己的设计模式。

第二条,我们称作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大家都知道设计就是在中国的教育当中是归到美术一类的,其实就是说跟视觉,跟艺术有特别大的关系。我们在课程当中也是跟这次的论坛结合比较密切的,就是我们认为设计还有非常多的附加的价值,这是中国设计师应该了解,还有跟企业,跟行业一起协力发掘的,所以我们会讲一些设计战略,设计传播,还有设计管理相关的话题,绝对不是讲设计从艺术的角度,设计的概念,设计的表达。

第三条,我们叫做如果要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站在比这个问题更高的位置。这个怎么样来理解呢?其实中国设计师你们现在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当你们遇到非常难的艰苦的创作环境,很复杂的竞争的环境的时候,我们也会介绍设计师参照意大利的设计系统来观察行业,观察未来,进行一些跨界的合作。我们这次为设计创造价值的金堂奖邀请的评委,比如说有一位是米兰三林会的主席,三林会是一个全球最重要的建筑设计、艺术的博物馆,它也是全球设计爱好者的朝圣基地,这从1930年开始想嫁接工业和设计的平台,到今天始终是非常关注未来,三林会现在特别注重新技术,多媒体,还有设计战略里面的一些实验性的设计和活动。刚才我们也听到这次的论坛发掘的价值是城市价值,商业价值,还有生活价值。我们认为意大利的设计系统不是设计师单打独斗的个人系统,这背后有非常强的产业链,还有跨界的非常丰富的资源背景的支撑。无论是意大利的电影还是意大利的设计,其实真正的价值是能够非常有穿透力,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所以这些方面都是中国设计师可以进行很好交流的一些地方,所以我们就为这次论坛引入了一些评委机构,也会做一个设计和时尚的论坛。

谈到时尚我们其实强调的是趋势,如果你要想在竞争中领先一定要关注未来,所以我们会跟大家来分享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获得信息,获得蛛丝马迹,然后成为一些领先者而不是一些跟随者。因为当你变成跟随者的时候竞争的成本会非常大。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大概在两个星期前,一个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汽车品牌,他们是一个德国的品牌,他在美国投资了一个专业的汽车设计公司,这个汽车设计公司不光是做汽车设计,也做一些其他的工业产品,比如说IT产品,他们派出了一个小组来中国进行一些访谈,他们约我去见面,在两个小时的访谈过程当中,特别令我吃惊的是他们没有一个问题谈到汽车,没有一个问题谈到他们自己的公司,自己的汽车品牌,完全没有任何一个问题。他们所有的问题都是关注在中国的消费者的思想,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中国人的设计独特的标志性是什么,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也是认为这次金堂奖还有时尚论坛是把中国室内设计引向未来方向很好的论坛,所以我也特别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在这个评奖活动中,还有设计周当中能够有非常多的交流。

谢海涛:我们接下来问题提给大家都耳熟能详ID+C日常的掌门人,非常优秀的80后孔总编。这次ID+C负责金堂奖评委的筹划,这方面童总编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信息和建议,下面有请孔总编给大家解释一下。

孔新民:我今年年初写了一篇文章,是点评这几年中国的大奖赛,在我看来目前的大奖赛问题其实比较多,很多大奖在我看来都是为了某种需要去颁奖,当然存在是合理的。但是这种需要被夸大,这个奖的合法性就值得怀疑,所以有的奖为了平衡会颁很多奖,其实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情。

谢海涛:针对这次金堂奖ID+C在评选评委设置上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

孔新民:我们杂志最早做过一次评奖,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奖,当时也推出一系列获奖者,我们觉得真正的评奖才是有价值的。金堂奖我不能说是最完美的,但是我们看到前面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当然我们也愿意接受比较善意的批评,因为批评都是来自于大家的关注,让我们明年更好,更改进。

中国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没有这种专业的机构去判断谁是这个领域最权威的人,我们选的评委都是我们认为也许是这个行业内最权威的人,我们会请到崔恺,他应该是建筑师,但是也做了很多室内设计,他在这个领域应该是比较有话语权的。还有林马克先生,他在北京完成过国泰酒店,他做的比较多的是夜店,在台湾非常多的夜店是他设计的。

谢海涛:我们最后有请这次活动的全程组织方china-designer全勇请他介绍一下整个金堂奖大赛的一些特点和情况。

全 勇:关于金堂奖这样年度奖项特点或者说一些跟往年不同的区别,其实前面通过片子还有包括张先生的演讲和谢董事长的致词,大家已经有一个了解了。总的来讲我们是延续了一些行业评选活动的,比如说要有相应评委的组织架构,我们要有相应的一些行业的机构支撑去打造一个比较权威的奖项,这些都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能最大的区别还是所谓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这样一个奖项将来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我们判断,我相信有一句话,就是趋势永远大于优势,我们要看清楚一个室内设计这样行业发展的趋势,我们自然能够了解作为行业评选的趋势。

室内设计已经从泛艺术的行业转向到更像建筑师所在的行业,一个系统工程的领域。自然需要这个行业方方面面资源,从设计师本身到专业设计团队,到我们刚才看到很多专业品牌供应商的一些好的产品辅助设计和技术支持,再到整个的业主跟我们专业的设计师的良好的沟通,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最后才可能创造出来合力的,并且真正有价值的设计作品,这绝对不是设计师画个在草图上很好的作品,这是没有意义的,那个意义只存在在自己的个人作品,但是没有创造任何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或商业价值或城市价值,我们会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大范围资源整合的特点来让更多的机构和更多的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到这个奖项里面。不管他是以参评者方式进入,还是以评审者或者专家评委,或者推广的机构,我们会以任何的方式接纳任何对这个奖项的支持,包括批评,我们希望把它做得更好。

谢海涛:从市场需求到团队,到产业链,再到我们这次论坛的若干关键词,我相信都应该给今天的来宾留下了一些回味和想象,我们今天设计创造价值—主办方对话论坛到此结束,再一次谢谢各位。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