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办公及公共空间未来发展趋势——肖艳辉篇(组图)
————“世界语,中国情”2012金堂奖获奖作品国际研讨会主
日期:2012-12-24 15:14:59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173
大作无形,大像无影
在龙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方做这个建筑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低调,因为这个1500年的佛像艺术,已经把这个艺术造型推向一个极值的高度,未来是无法超越的,因为已经时过境迁,今天任何想仿造前人造的东西都叫造假,你可能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以说在龙门来造这样一个建筑,要研究龙门办法它是一种反建筑的建筑语境,它不像我们建一个房子,它是掏洞,我们是在它的内部做了一个文章,这个文章就是来自于龙门本身它的石窟意境的传达和它的建筑手法,在龙门做这样的博物馆有两层是埋在地下的,地下有两层,但是要开闸这个山体不能有任何的爆破,在下挖的过程全部采取了加固的过程。这个窟窿的表述,包括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这个佛像旁边的很多洞窟,过去这种石窟建筑是以山为体,开凿的巨大佛像,它前面是有建筑的,建筑和山体连接,大家看到很多这种洞窟,这些东西是我们引入到后期做的一种建筑隐讳,更多是它语境的描述,上面是龙门博物馆的外型,这个表现这个立面的照片不多,我就拿效果图跟大家来体现。
在选择龙门这样一个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也是采用了中国的一些艺术理论,叫做大作无形,大像无影。我们的理解是看不出来的设计才是一个好的设计,更多要衬托佛教的一种艺术,给它提供一种语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消除作为一个设计师自身的语言,否则你就完全散失了自我。大家知道中国的语境真人不露相,在龙门这样一个地方来表现这样一个艺术,我们把整个艺术表现放在中空部分,也是借鉴了佛塔的藏经,人在感受佛法或者陶冶心态的过程中,一个要转山,一个要转海,大家去过西藏,你就知道那些人对陶冶心灵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感受的过程,不是通过读书来感受,而是以体量臂,要一路磕头向佛过去,要把这种理念和意境转移到博物馆上体现。
这个是龙门博物馆的入口,这是中空部分,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河南本地产的一种石头,像龙门本身是青石,它经过雨水冲刷之后就会有水锈。这个工艺在3600年就在中原出现,从夏代出土的文物到夏商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传统的工艺在中国一直用来表达对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把这个石材全部作为一个定量的切割。在原来的建筑里开窗全部是代窗,我们最后全部改成方窗,每一块装到建筑体里,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建筑隐讳,这就来源于传统石窟的构造。这种语境叫“客服通道”,它的整个过程,我就单独拿了一个墙面,有一个概念叫长龙,左边的墙,整个是一个碎石拼天,它有一个云的概念,我们把龙藏在云里,在我们理解中云是可以藏龙的,通过它的自然和实皮两种材料有机结合,若隐若现地把云的概念融入到里面,把龙藏起来。这个是叫客服通道,从这个门到龙门石窟,这个是龙门博物馆里面的空间结构,中间就是整个球体,这个球体来表达佛教的一种追求。在建筑外立面上用了一个水面来描绘这样一种佛法的境界,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对人和对佛法的一种沟通,让我们现代的建筑语汇来讲表达传统的艺术。
龙门博物馆是非常时尚的,这是八年前的设计,到今天可以说依旧很经典,用文化这种理念支撑的设计是禁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个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来了一批一批人,现在中央水景这块,是专为台湾的艺术家陈女士洛做神赋表演中心景观区,。以后永久在这个地方,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的推广项目。陈女士表示这个舞台是表演洛神赋再好不过的环境,它背后的文化和意境可以跟表演完美的结合到一起。
东方魅力无愧于天下
过程中设计师对文化的提炼,对意境的表达,如何诠释各个空间和现代、传统、当代的结合?回首看看我们5000年走过的脚印,东方的魅力无愧于天下,两千年的工业文明已经把我们的今天摧毁得一塌糊涂,到今天我们想去修补这些伤痕,这是世界和各大文化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和问号。我们的古人总结了很多非常精彩人文的经验和语汇,中国的中庸文化很好的处理了天、地、人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们面对世界做设计的利器,只有文化才是经典的。很多项目、业主也都会要求我们做一个项目,五年、十年不落后,20年、30年还焕发青春,我们的感受就是用文化来做一个项目,你不会被潮流轻易的淘汰,古代的艺术品历经几千年,依然还有它的魅力,这是靠它博大的胸怀和对自然深邃的探讨和认识沉淀出来的,这些物化的东西征服了我们今天的人。
光谈中国或者东方时尚时,不要停留在短暂的明星时代,那不是我们汉民族或者东方文化最强大、最有魅力的时代,真正有魅力的时代在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中每个阶段都有被遗留下来的文物。这个博物馆以后就要陈列包括文化基金,包括海外华人华侨捐献回来的,来自于龙门的这些可移动的照相艺术,就在这个博物馆展览。
刚才谈了博物馆,这一块是作为博物馆配套的一个国宾厅,因为博物馆本身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包括政要。在龙门博物馆做一个这个国宾厅,它的语汇一定是来自东方的,但是语境要现代。大家可以看到这上面的符号,是来自龙门石窟的木工匠,这种表现是佛教石窟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一种造型方式,在别的所谓的这种国宾厅不可能出现的。大家看这里还有一些来自西域文化的背景,这是大唐时时期中国东方文化在东域方交流特别高潮的时代。这里的语境描绘又是一种非常东方的符号,左边背景墙面的屏风,这是我们定制的青铜屏风,龙的出现就在这里面,它用了春秋时代的瓷龙纹,简化成现代的能够实现的一种工艺手段,这儿是在古玩市场专门找造假的人来制造的,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在云流转过程中最终出现的龙是在这个国宾厅,地毯也是用龙的意境来描绘的。它的空间结构是非常特殊的,有几个造景,像这个造景上面是发光膜,来演绎人和心灵向往空间的沟通和对话,所以天花是一种独特的,刚才看到从龙门的入口开始一直到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人和自然的沟通和对话。这个是中空那个圆,从水池部分拍天空,我抓拍了一个,刚好是太阳升起的时候,也表达了的一种心境。做这个设计本身也让我们重访了一遍文化之旅,整个设计是心的灵洗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让一个河南的设计师来这里跟大家交流。
中原设计的崛起
观众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设计网的,肖艳辉老师可能很少参加这种国内的设计师活动,他在传统文化研究方法上非常有造诣,他的家里就可以赶得上小型的博物馆。我想问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前几天国务院刚批准了中央经济特区的方案,方案批准后,河南会遇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我想请肖艳辉老师给我们做一个分享,就是刚才您也讲到了,像深圳特区可能现代、流行的元素比较多,在中原这个区域内,是不是传统的文化会占更大的成分,或者到时候我们中原特区文化的建筑,室内是不是会成为主流,这方面我们设计师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希望您给我们简单的预测一下。
肖艳辉:确实我这是头一次参加所谓的设计比赛,有机缘认识谢总,他能够到河南解读河南的一些文化现象,对我触动也比较大,能跟大家分享也是我的快乐。
刚才也谈到作为中原这样一个地方,它的语境或者它的设计,我觉得没有问题。像龙门石窟这个项目,政府官员的认可,可不是一级官员,是所有级别,因为项目审批经过了河南文化厅、河南建设厅、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建设部,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这么多批的官员能接受如此大的建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虽然我们现在在追逐世界的潮流,这是必走的一步,但是在遗传的基因中有着对文化深深的眷恋。曾经中原的辉煌叫落地文明,它是从中原辐射世界,今天是工业文明向农业文明冲击,我刚去南美洲,南美洲就是被欧洲文明被冲毁的一个地区,当地的土族文化已经消失殆尽。而中国能够走到今天,并且走得这么强大根本不用妄自菲薄,中国的耐力来自于它的文化基因。大家都知道河南出骗子,但实际上骗子都是文化人,谁都不会说傻子…。任何一个事情,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定有它的两面性,你最强大的时候他一定能找到你的致命弱点,中国是唯一一个跟美国、跟世界各个超级大国交过手而没有打个败战的,东亚病夫转眼就可以跟世界超级大国打个平手,靠的是智慧,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回望这个民族五千年来走的每一步,它的文化一次次被冲击,但是最终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并且让对手消失得渺无音讯。
刚才也谈到中原的崛起,实际上它同样也是作为国家的战略,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真正让中国自强于世界。中原这么一个占中国人口比例如此大的区域,如果不强大、不发达,它的枝叶是没有营养的,只能攫取外来资源是没有用的,与跟国外交流的时候心是虚的。文化的盛宴就应该由文化来做,但是文化一定要花时间、花功夫来吸收,所以说想感受中原文化一定要从玩古玩、玩收藏入手,一定是我们能看到,上手摸到这些东西。
主持人:谢谢肖艳辉老师精彩作品的演讲,也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鼓掌。
(责任编辑:N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