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展?
————三年展座谈会纪要

日期:2011-07-22 15:48:05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3006    

朱学东  《中国日报》总编辑

(1)北京的城市设计都不是为人设计的!我在广州工作的时候,别人就让我多坐地铁,感受资本主义多人性化,这当然是玩笑,但看到北京地铁,特别是西直门、宣武门等换乘,真的感到太不人性,甚至太不人道了。香港的设计确实是与人相关,体现善意的,而北京呢?北京下场雨都淹死两个人;走在北京的路上,到处都是绿树,却享受不到树荫,我不知道设计师们都是为谁设计的城市。“善意的设计”确实是中国最欠缺的。

(2)公众性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展品质量。米兰设计周有三百万观众,在中国,随便搞一个展览都不止这些。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吸引观众,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参展作品设计理念的领先性和人性,如果世界上顶尖的设计师和他的设计产品都能在北京设计三年展上出现,那么这必将在圈内和公众中都产生巨大影响力。

(3)设计展必须做成一个具有传播效果的公共事件,必须和社会关注的话题结合起来。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1)谁才真正需要设计展?不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发达地区,而是更多的发展中地区。我个人觉得发达地区,特别像北京、上海、深圳,这个地区肯定是属于很容易跟国际接轨的,你们策展人就是国际走动的,这个时候其实中国想提概念,提中国设计主张,是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设计状况断档的。在北京提设计概念,思想比较容易跟进,但是,产业上、教学上和市场上的落差还是有的,像这种展览会很在意前瞻、探索、创新,要推导出一个设计的哲学,只有发达地区可以消化透彻,但比起真正的产业跟进,就是另一个问题了。相反,发展地区才是实践的地区,他们更希望政府能通过一些展览拉动地方经济,提“中国创造”最多的就是他们,其实是从“中国山寨”到“中国制造”,他们很希望你们带来一些最好卖的、最时尚的东西。因此,我更提倡不同的地区开展不同类的展览,这样能够牵引拉动地方政府、从业人员、产业和公众一起做展览。

(2)中国更需要批评设计展。中国现在很期待一个展览,就是设计批评展,就是错误的设计的展览,错误规划的展览,就是不符合人性的展览。

(3)展览应该有导览册。好设计老百姓未必看得出来,比如一把椅子有什么特别,它和抄袭的山寨品有什么不同,必须有解读的资料。

方晓风  《装饰》杂志主编,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策展人

(1)什么样的主办机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展。中国主办方组织机构非常重要,其实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就产生出来什么样的东西,现在政府办的设计展和商人协会的设计展都有:政府办的展有很多隔膜,他选的东西既跟社会有隔膜、跟市民很有隔膜,跟业界也很有隔膜;商人办的展有时候就过于商业化。我们想院校做这件事情,虽然勉为其难,但是,可能会做得相对纯粹一点,我们想第一届呈现相对单纯的设计展,就是设计真正能成为主角,中国很多以设计为名义的活动实际上设计在里面并没有成为主角,其他因素进来太多了。

张伯海  原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1)给谁看的三年展?这个展出如果考虑不周,或者有些偏失,会令方方面面不满意,政府会不满意,我们政府出钱办这个东西,为了提高生产力、提高软实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公众也会不满意,摸不清头脑,业界可能会好一些,我们非常善意地设想搞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方方面面会都有意见,怎么协调这些关系?也许这是杞人忧天,但是在我看来,先把设计展定位为给设计业界人士看的展,更容易取得成果。我更希望这次设计展是一个设计T型台,把我们的设计水平、风格样式拿到世界上,开拓一个更高端的国际水平的舞台。

(2)“仁”的主题是要做给谁看?不是市场,不是国际界,而是中国设计界。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主题定位为“仁:设计的善意”,这个主题、这个思维对中国来讲是有启迪性的,对世界来讲是个ABC。中国现在要把软实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核心,软实力最根本所在就在于我们创意设计这些东西,千万不要只追求软实力上去,可以赚很多钱,可以卖很多货,市场搞得很活跃,而忽略了根本,你这些设计都要以人为本。

胡赳赳  《新周刊》主笔

(1)善意的设计就是慢设计。杭州有一个很好的设计案例,就是在红绿灯右侧设了一个凉亭,闯红灯的就少了;等电梯是一个道理,摆一盆绿色植物,他就不觉得等电梯很漫长。设计就是用空间换时间,把时间拉长或缩短。消费主义就像一趟高铁,搞得每个人都很苦恼,你要么上车,却不知道会被带到哪里,你要不不上车,就会落伍,就没人带你玩了。是不是好设计,就看它是让你的心狂放的,还是让你的心收回来的。如果挑动你的心火,让你的七情六欲出来,我觉得那个东西是不好的,那是魔道。比如说听流行音乐就是挑逗你的七情六欲,孔子说哀而不伤,流行音乐却不是,它要让你伤到极致。现代性跟人性的关系,恰恰相反,它不需要人创作太多东西,它需要人不受诱惑、不被迷惑,胡适当年在北大毕业典礼上跟年轻人说:其实我没有告诉年轻人的,我只有三个字“不受惑”。

(2)对展览的消化过程要慢。展览一个月就会做完,但是我更希望人们能在之后的一年时间内都讨论它,要让大家留恋它、回味它。北大一个老师(贾梦林),他说:做人要像老子不跟人、处事要像孔子、争做事要像鬼子,因为他们严谨、专业,讲逻辑,不讲人情,他们不会太为人情、利益左右。展览就是要做出质量。

(3)“仁”的主题胜在它总没有错。徐冰跟我说过的一句话特别好,他说:在我搞不懂什么是艺术的时候,我做环保、做慈善总没错吧?这次的展览主题也是这样,首届是可以包罗万象的,第二届就需要从很多细枝末节上区分。

(4)展览形式来看,越混乱越好。中国的展览不能像日本人、德国人一样,一板一眼,那样就没有活力了。混乱不可怕,恰恰相反混乱是活力的来源。中国是有街头感的,无论博物馆、小型论坛、小型演讲等,需要的不是仪式感,而是与观众的互动。

小调查:你想看什么样的设计展?(请在评论处发表观点)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