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历史刻痕:汕头建筑文化中的美学(图)

日期:2012-02-17 10:56:48  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次数:1208    

从本质上说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作为族群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外显,毫无遮拦地揭示着地域的历史影像和人文特质。生活方式看似不可捉摸,却像水银泻地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诉诸形制、习俗、语言、器用、行为等等,而最直观体现者,莫过城市文明的综合体———建筑物。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有形的音乐,也是一部地方风物志,无时无刻不向人们诉说流逝的时光和城市的个性,透露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汕头,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却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广袤的潮汕平原滋养了她,让她从历史深处起来,而成为潮文化的集大成者,于是璀璨的人文蕴籍便映照在风姿绰约的传统建筑上。 

纵观一部潮人的文明发展史,从东晋南渡、唐代开漳到宋室溃亡,无不引发了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中原文化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了逼仄、封闭的潮汕大地,冲击着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文明道统———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时光已经流逝,但终究会遗留些许痕迹,那就是遍布大潮汕的传统民居亭台楼阁、寺院庙宇,它们记录着中华主流文化在潮汕的承继和衍进。 

经过千里辗转的中原文化在进入潮汕之后,必然会产生某种形态的变异和消融,而且由于潮地远离政治文化中心,道统观念较为宽松。这一点,我们显然也能在传统建筑中触摸到:建筑风格在“遵古法制”的同时,表现得更为活泼和自由。这不单体现在规格上(不像北方规规矩矩的四合院,而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单背剑”、“四点金”、“竹竿厝”等多种形制),还体现在内部装饰的细节(石雕木雕、描龙绣凤、勾檐斗角,都是即兴和随心所欲的艺术品)。在街巷的布局上,潮汕的街道多是弯曲的弧线,不像北方的笔直和严整,但这样更有人性化和情趣。 

虽然时代的变迁让汕头许多传统建筑无可奈何地走进历史,但在某些区域,她们仍坚守独标的风貌,如程洋冈、沟南许地、濠江古村落等等。岁月的流逝把她们造就为古典情怀的载体,让我们寻找到来自根的情感滋润。 

汕头的传统建筑默默坚守着历史的刻痕,等待人们拂去它岁月的尘埃,发现和追寻其深藏不露的大美。 

历史曾经在十八世纪的中叶,放慢了匆匆的脚步,深情回望了汕头几眼。 

1856年,当年轻的恩格斯遍觅天下之后说出了那句百年后让汕头人兴奋不已的话:“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时,就注定了汕头的与众不同。 

1861年,作为列强在《天津条约》中的战利条款,汕头开埠,自此汕头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斩,西方文化开始源源流入这个刚刚被撩开面纱的东方良港。文化交融主要通过二个渠道。其一,西方列强实施文化掌控,通过各种方式输入西方价值观,体现在建筑形制上,就是一大批带着殖民色彩和西式风格的领事馆、教堂、洋人商行、医院、学校的出现,这极大地冲击了汕头固守的传统建筑观念。潜移默化中,传统建筑理念发生了嬗变,无论建筑格局还是选材装饰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小公园老街区当是这个时期建筑风格的代表作,骑楼、哥特式屋顶、木地板、磁砖就是典型的西方建筑元素;其二,由于门户洞然开放,导致人多地少、生存空间狭迫的大潮汕族群开始了悲壮的远征创业之路———无数的潮人挤上“红头船”,远涉重洋到海外求生,在双向交流之下东南亚文化便通过这条曲折的海上丝绸之路悄然改变着“唐山”的乡土文化,风气所及,普通民居也带有异域风情,达濠福里村祠堂(以及同时期建成的许多祠堂)的建筑就带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格;与此同时,荜路蓝缕的“猪仔”们用辛勤和血泪在异国他乡开创了一个个依然坚韧涵养着传统文化的潮人社会,这就是名闻天下的“海外潮汕”,作为标志物,我们惊奇的发现,各地的“潮汕会馆”都继承着传统的建筑特色成为海外潮人的精神图腾。 

所以,近代以来,对汕头而言是一个历史的渊薮,特定的历史造就了一个开放的汕头,也造就了一个多元的汕头,近代建筑当然充分体现这种精神诉求,那就是“中西合璧”和“古今相融”。 

汕头,从此多了一种开放和合的城市精神。 

城市是经济与艺术的结合体,现代都市美的构成主要是街道、建筑群、广场和标志物的有机组合,形成节奏感和整体感。街道组合形成城市的枢纽,是判断一个城市的价值标准;建筑群就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美经常是以有特色的建筑群来实现的;广场和标志物则是城市的客厅,因而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城市布局的美是山峦、河海、田园风光的合理利用和有机统一。城市环境的美式绿化清洁、安谧的和谐统一。 

改革开放的浪潮给汕头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和观念的与时俱进,新时期的汕头完成了凤凰涅槃,一大批现代建筑横空出世,所传达的建筑语言完整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气质和风貌。 

任何城市美的构成都离不开自然条件,汕头环境优越可谓得天独厚,有山有海,风光绮丽,山不高而秀媚,林不深而繁茂,这是一笔丰厚的自然资源,为城市布局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先决条件。 

汕头大学、金山中学、汕头跳水馆、北回归线标志、红头船公园、礐石风景区就较好地利用了自然风光,因势利导为城市增添了光彩;海滨路的建筑,则有效利用弧形岸线和热带植物的缀合,使汕头的滨海特色突出起来;金海湾可说是城市的一些竖琴,弹拨着时代的强音,“荧塔流云”、“璇宫邀月”,国际大酒店和汕头电视塔以单座建筑物入选汕头十景,是罕见的,足见其审美情趣味与城市品格的高度融合;像繁花一样散落在城市各个区域的住宅小区,以其各自的风韵和特色让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了更多的情感表达。 

汕头的现代建筑作品正是秉承了优秀的传统建设理念,同时用一种开放的姿态去接纳和消化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把汕头的城市精神艺术地传达给每个人。因此,汕头建筑的美学史诠释了城市的发展史。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