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凭什么?!(组图)
日期:2012-07-25 15:51:19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7504
在创意成为产业、设计成为时尚的当代,“创意”、“设计”、“原创”等词汇成为中国的“潮流”。各级政府、各类协会、媒体及企业纷纷加入其中,有关的赛事、展览、交流活动层出不穷,既带来一片繁荣景象,也让人“审美疲劳”。多一个奖项,少一个活动,不再能轻易挑动人们的神经。但今年四月启动的“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却非同寻常地引来多方侧目,人们对它不仅一堆问号,也列添一堆感叹号。
“CDA中国设计奖”的前身为已有七年运营历史的的产品设计领域奖项“红棉奖”,此番决绝转型,意欲何为?在该赛事的官方微博上,业界内外不断留言提出质疑,“中国”,往往意味着国家级别、政府背景,岂非随便可用!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中的“中国”是行政级别概念吗?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凭什么?!
有意思的是,4月份宣布启动的“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在众人狐疑之时,却得到了意大利、荷兰、丹麦、德国、日本等国家设计组织的积极支持和设计师们的交口称赞;8月份即将开展的国内巡回推广活动也已得到北京、上海、广州等设计重镇知名设计师们的大力拥趸。于是,不同立场,同样的问题产生了: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凭什么?!
一问: 凭什么举办“中国设计”奖?
4月19日晚,在全球最受关注的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上,广州国际设计周携手展现高品位生活方式的杂志《缤纷SPACE》,作为联合主办方共同宣布,红棉奖转型为 “CDA中国设计奖”。来自中意两国三百多位精英设计师见证了“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的诞生和正式启动。随后CDA2012中国设计奖(红棉奖)欧洲巡回推广计划展开,在国外引起轰动。此则消息很快传回国内,并在短短三天内,被五十多家媒体报道。
在启动仪式上,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张宏毅说了这样一番话:“这绝不能再是又一个设计奖项!这将是一个旨在进行‘中国设计’再定义的奖项,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中国设计’大潮!”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主办方的意旨,“中国”并非指奖项的级别性,不是省级、国家级的语境,“中国”与“设计”二词,不可分割,它的含义更接近于“日本设计”、“荷兰设计”“意大利设计”,是专业领域内的特征区别。或者说,它要在全球设计领域的专业纬度里,进行“中国设计”身份与市场的确立。
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设计不仅是文化、艺术、科学问题,也是商业、经济乃至国家发展问题。当荷兰设计、德国设计、意大利设计、日本设计均有自己的系统脉络、风格特点,形成了国家性的品牌,在本国及全球都拥有着忠实的消费拥趸者时,“中国设计”显然相形见绌。除了零星的中国元素间或成为全球设计师的灵感,少数的华人设计师赢得主流认可,中国设计业无论内在的体系还是在世界设计领域范畴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其量都只算“新人”级。“中国设计”急需凤凰涅槃,几乎无须多言。
有关人士另一质疑在于,广州国际设计周和《缤纷》杂志有何资格以举办奖项的方式扛起“中国设计”的大旗?
“资格之疑,是典型的中国式问题。在电影史上,法国新浪潮主义发起于《电影手册》杂志,并最终影响全球电影界;在艺术领域,波普主义由伦敦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发起于英国,鼎盛于美国;在设计领域,有责任心的行业协会、组织机构都是推动各国设计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我认为,只要有自我的主张、立场和价值观,经得起推敲和时代考验,就有资格,就有追随者和践行者。”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张宏毅如是回答。
张宏毅进一步解释了红棉奖转型为“CDA中国设计奖”的思考和底气:“全球范围内竟然找不到任何一个体现 “中国设计”的产品设计奖项!”“生活与工作在中国的我们,已经逐渐对国际语境里关于中国设计和中国产品的陈词滥调感到厌恶。我们希望世界能够更深入理解、洞察到更系统的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如世界持续变化,中国设计也必如此。这是改变的时代,也是再定义‘中国设计’的好时机,设置这个包含但不局限于于设计美学和专业追求的奖项,正是 CDA中国设计奖(红棉奖)的使命所在。”
对于广州国际设计周和《缤纷》杂志来说,发起全球第一个以“中国设计”为主题的奖项,既是对全球设计业及终端市场竞争趋势的观察与判断,更是一种责任与情怀,“中国设计到了探寻中国特色之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