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北京:到2035年各类博物馆超460座

日期:2023-03-01 20:51:00  来源:建筑畅言网        点击次数:0    

【导读】《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于近日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北京日报客户端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于近日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北京日报客户端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划指出,到2025年,北京博物馆总数超过2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5年,各类博物馆总数超过4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届时,北京市将构建包括2条空间轴线、四大政策分区和多个城市重点文博区在内的“两轴四区多点”博物馆之城空间结构。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之城即将呈现。

规划指出,北京现有博物馆格局与城市的“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不相适应。虽然北京市拥有的博物馆总数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每10万人拥有0.9家博物馆的比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全市16个行政区中,仍有8个区没有区级综合博物馆,全市博物馆数量分布与城市建设规划不相匹配,现有博物馆与文化遗存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不均、主题不清的状况,尚未形成全域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博物馆质量水平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虽然北京市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达到18家,居于全国之首,但是全市定级博物馆总数仅有39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比例为19.1%,低于多个国内城市。在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北京市有4家上榜,山东省则有12 家;在二级博物馆名单中,北京有3家、上海市有6家、山东省有33家。

规划还提出,博物馆国际化程度与大国首都的国际交往功能不相适应。截至 2021年末,北京市共204家备案博物馆,从与国际博物馆大城市对比来看,低于伦敦的300余家。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博物馆对于国际交往活动专业化服务保障水平非常有限,多数博物馆不具备多语种导览接待能力。对博物馆文化的价值解读和阐释工作不够,与国外博物馆合作开展的研究、交流活动非常有限,进出境展览项目较少,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相对有限,国际传播能力有待提升,难以发挥博物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特殊作用,也无法支撑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文化交流需要。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