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社区中心│绿洲社区中心——北京(组图)
——面向社区的可持续活动及交流场所

日期:2024-04-26 12:05:00  来源:gooood        点击次数:0    

【导读】“绿洲社区中心”是一家由私人开发及运营的社区配套机构,主要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一个除家庭之外的可持续活动及交流的场所。

“绿洲社区中心”是一家由私人开发及运营的社区配套机构,主要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一个除家庭之外的可持续活动及交流的场所。

△空间概览

涉及餐饮,开放式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借阅及课程教授等服务,同时也是托管儿童,亲子互动的场所。涵盖年龄段从儿童到老人。最终经过多次会议探讨敲定三大基础功能:共享阅读、社区沙龙、儿童成长。

△空间细节

街区

“街区”为城市当中最小的颗粒度,也是最贴近人与人之间生活的最小尺度。在自家房间里朝窗户外往下看能发现街道上嬉闹的小孩,邻里在楼道口相遇交谈的情景,再远一些刚从小餐馆里走出来打电话的男人,连接旁边的楼房间的桥梁上正在调皮的男孩们。这些最生动的瞬间都可以在不同的街区中看到。

△街道

从抽象的功能定义上看,这里有由住宅组成的单元群组;有公共交通的区域,连接着其他的街区;也有开放式的公园和小广场,供给居民的停歇和休憩;更有一些小型的餐厅和商店;共同组成了最小尺度的生活单元。

△连接不同空间的街道

△从街道看向公共空间

街区的概念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社区中心的空间组合的根基。空间中两翼分别为大大小小的房间,为不同功能活动提供场所;中心区域是街道及开放式的广场(剧场),也是小剧场;街道上方的廊桥为儿童提供一个藏身之所,是与下方的开放空间存在不同空间视角的交流及互动。

△开放的公共空间

△小剧场

△空间细部

廊桥

桥的功能是从空间上连接此端和彼端,然而社区中心的廊桥从空间的角度上并没有实现桥的作用,此处廊桥本身的功能不在于空间移动上,而在于空间的视角上。

△街道一侧设有廊桥

△廊桥下的展示墙

△支撑廊桥的柱子

△廊桥外观细部

在廊桥上可以观看到几乎所有公共区域,因空间尺度的限制,只有儿童才能正常使用。这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嬉戏穿梭的场地,与成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路径区分开来,形成自身独特的一种行为方式去体验和观察周边的环境,从而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感受。

△廊桥上方空间由玻璃围合

△从廊桥中俯瞰街道

教育

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上的意义和价值。从空间的布置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看,透过空间本身的关系去塑造成长意义。

△借阅区

△书架细部

在家长们交流的区域,从空间上几乎是完全开敞的,只有单纯的玻璃的分隔,目的就是为了成人和儿童相互之间是看到的,当家长们在共享区交流,看书或者是思考等,这些都在孩子们的眼里呈现。

△从借阅区看向通透的咖啡厅

△咖啡厅

△咖啡厅内部

同时反过来看也是一样,家长们在共享区里可以看到桥上的孩子们或是在廊道上的嬉戏打闹,甚至孩子们不慎摔倒,自己爬起来或是嚎啕大哭,这一切家长们都能看到。

△咖啡厅与会议室之间的条窗

△舞蹈室

△教室

在这里想传达的一种教育的方式,那就是教育本身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这件事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从社会的经历的角度上去审视教育的意义。而另外一种则是在教室里一种主动和被动的教育方式,也就是传统的教与受的关系。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项目名称:绿洲邻里中心

设计方:研行设计INSTINKSTUDIO

主创及设计团队:黄智勇,唐静静

项目地址:北京

建筑面积:250㎡

摄影版权:研行设计INSTINKSTUDIO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