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家居店”的对话
日期:2008-12-29 14:42:59 来源:新浪乐居 点击次数:1428
RCS传媒中国区总监孙群
孙总:非常高兴见到各位,因为好久没有见面了。到这里参加活动,我想从杨熙刚才的话开始讲起,大概是六月份的时候,有一次约杨熙晚上十点半在东四那边一个咖啡厅见面了,我们谈了这个合作,第一次他问我,您觉得这个东西可以赚钱吗,我说不知道,但是做好了,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现在经过半年的时间,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网站推到大家的面前。
我想回过来谈,既然请大家来了,就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为什么做这么一个工作,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人都知道,我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从业的经验。而对于目前高档的家居店来讲,今天做好自己,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的战线非常长,从进口的品牌,到销售、到发订单、进口、库存,到安装、售后服务,宣传,一个很好的公司,要代理一个进口的品牌,每天就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这个实际上是一个高档的家居店面临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传统的宣传方式,这个实际上成本非常高,杂志也好,报纸也好,大家都知道,做一个进口的品牌,实际上我们无论代理一个产品,还是多个品牌,每年都面临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做中文样本册,要做多少页,这个成本非常高,你刚做完的时候,你发现国外的品牌已经把新产品推出来了,要不要跟进,所有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
最后一个问题,不是每个公司都擅长把自己总部的店做好,同时管好20个店,实际上我目前看到的除了德国和法国之外的品牌,很多和意大利有渊源的品牌还没有分清楚总部的店的角色和分销店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有角色的冲突。
还有一个可能投资的问题,专业的问题,很多的家居店对于传播的概念还停留在很小的方面,跟杂志的合作无非就是广告加软文,很多的杂志社今天已经变成了公关公司。
今天做好店面的营销,需要做好本身的传播工作,我们做传播设计,但是我们本身也要设计自己的传播,特别是信息非常多,我们的产品供应非常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像今天的消费者比我们想象的理性很多,我们自己认为的广告加软文、加活动,消费者看来都已经成为小把戏,他们每天都面临了这样的传播模式,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好的传播的确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因为我们自己,包括在座的各位在内,我们自己在发生消费行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理性,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冲动的消费,消费本身发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冲动的产生。
这一点上,今天家居店要做好成功的传播,必须要破解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什么是他的消费密码,今天很多都是代理设计品牌,设计品牌是什么?设计消费是什么?设计消费就是文化消费,设计消费就是文化传播带动的高消费,设计消费很昂贵,我们要说服消费者,如果在文化上不能说服他们,我们是不是能让他面对宜家、博洛尼等之间作出选择,所以我们之前首先要考虑我们自己做一个文化品牌,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做好文化传播的工作,消费行为的发生在今天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到底我们设计文化的传播做的如何?
反过来说我们自己,今天在这里不是做自我的检讨,从林妙可,到三鹿奶粉,到经济危机,到现在的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人,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家都装的跟受害者一样,怎么办,我说我们谁也逃不过这个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一个信心危机,这个危机丧失信心的背后是丧失了信任,无论是三鹿奶粉还是奥运会等等,我们最后发现不知道什么事情是相信的,什么是不相信的,我们不知道我们所谓的管道、传播的展示的地方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企业内部做营销的时候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传递出去的信息有多少是清晰的、可靠的。
传播,今天我们做家居的传播工作,传播本身面临很多的问题,第一、我们传统的传播已经不能在很清晰的界定我们的受众了;第二、我们的传播方式越来越老化的;第三、我们传媒本身每天都在扮演迎合,而不是引领的工作,每天都在为有限的客户预算做活动,这些方式本身使得传媒丧失了自己原来应有的社会角色。
最初做传媒的时候是走在地下室的人,警察不在的时候,上去发一个传单,那些人做一个报纸就是一个运动。今天,像我们的总裁说,他们周一开例会的时候,每天都讨论的是多少收入,多少成本,亏损多少钱?所有的这些公司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开会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不讨论,第一个产品,第二个用户,所有的讨论都是进出、进出,成本收入。
这一点上,我们传媒本身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在这方面,回到六月份和杨熙见面的时候,我说我们想做一个新的事情,现在我告诉你,我们新的事情的结构是想改变一下在家居行业里面传媒的途径,现在的传媒应该找一条新路,这也是我们今天跟在座的各位分享的我们提供的方案,到底从哪找我们的目标受众,我们怎么样分类出来?最后怎么样互动起来?这个工作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今天讲完之后,请新生代的肖总给我们分享一下观察其他媒体的经验。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跟新浪的设计频道,新浪家居本身对这个行业有实际需求的用户,我们怎么样分解出来,知道他们的爱好,怎么样互动起来。
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互联网,现在互联网传播的时代,线下发布和线上工具最容易知道潜在的客户,我自己做杂志,我们的员工每天到晚都在互联网上,信息的发布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媒体,大家没有看新闻联播,但是已经知道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了什么会,什么内容。设计传播有非常大的人群,他们在各个角落,他们实际上是整个设计思维更新换代的重要力量,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我们跟新浪的合作,非常感谢杨熙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这对新浪来讲,我说新浪就是一个大森林,我们就是一个小盆景,非常小的工作,但是13个板块,38个栏目做出来也是花了我们很大的力气,目的就是从家居的3000万每天的访问量里面,我们预计每天得到500到800万的访问量。
在这个频道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我认为有五个事情,第一个是推广,信息的发布、知识的传播、活动信息的介绍;第二,我们看到了在这个页面上黄颜色的功能,在开放之后的一个月内,我们希望变成注册用户才可以访问的信息,无论有几百万的访问量,我们知道他们是谁;第三步,我们希望把用户发展成会员;最后,我们希望向这些热爱设计,喜欢设计的会员提供我们的读物,就是平面的媒体一个《住》的杂志,最后我们希望通过400的服务完成他们线下的采购功能。
第二个步骤,当这些注册会员成为我们的会员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二个工作就是将他们发展成我们的会员,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个注册会员往两个方面发展,第一个是他们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我们知道设计消费者已经存在了,而且不断扩大的社会群体,我们希望提供更多的设计、背景方面的资讯,我们不报新闻,我们报新闻背后的原因。
现在我们做了CDA《居》这本杂志,这本杂志是成熟的设计杂志,很有欧派英伦感觉,有些傲慢,跟目前国内装修起步、欣欣向荣的家居生活有一点距离,但无疑非常超前扮演引领潮流的角色。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向喜欢我们的第二种人群传播观念,就是设计者和决策者。你们很多的思维方式对这个行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老的媒体,一个50多年的意大利杂志Abitare《住》,是讲城市生活等等,被认为是左派的观念杂志,他们承载传播另一个观念的任务。
我们还希望做一个A伙伴的任务,用设计划分一切的一伙人。在星光百货旁边的意大利广场我们有一个会员接待站,也提供杂志、线下的采购服务等等。我们不想只和会员产生商业的关系,这些关系就跟各位做的设计师俱乐部一样,你给他们卡片的时候,你说我们的会员可以享受很多的折扣、服务等等,欢迎您参加更多的活动,最后我们除了给他回扣,活动基本没有,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希望一个俱乐部一定是的有活动的俱乐部。
我们很多的家居店在设计师的推广方面做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的专卖店的销售人员都可以跟客户说一些设计师的名字了,很多的产品旁边都挂着个卡片,客户离开你的店的时候,多少人记住了呢,没有多少人,因为你们把设计师神化了,我们希望把设计师平民化。我们设计的“设计课”,将于1月份、2月份的时候在华贸中心一楼举行。 这个活动本身希望用一个比较轻松的方法跟我们的设计爱好者对话, 把设计师平民化。 我们还想做的工作是,利用这样的俱乐部,提出有关战略设计的思考问题。我们明年设计了三个话题,环保和我们的生意,跟环保有关的是哪些生意,环保今天已经不是一个社会善举,更多的是商业机会;另一个是餐饮和旅行设计,还有商店、展厅的设计。
第三个活动,我们会在广州的一个歌剧院落成之前,会和那里的设计师一起做推广活动,我们也想做一个后现代运动的发起人的纪念活动。
目前我们面临的工作就是要说服家居店改变传播的方式,更要说服自己,我们自己的传播方式也要面临改变,这个实验刚刚开始,得到了各位很多的关照,我们希望在明年大家继续关注我们,让我们这个实验继续做好,如果做好了之后,我相信和各位都是双赢的局面,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