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日期:2010-12-15 17:23:34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676    

时间:2010年12月12日

地点:广州大剧院

以下为活动现场直播:

论坛主持:著名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 王受之

王受之: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2010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现在开始,本届论坛的主办单位是: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承办单位: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赞助单位是八达通家居饰品贸易港,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主讲嘉宾是日本设计师矶崎新、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设计师贝纳德塔.塔格里亚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郑曙旸老师。

下面有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珝致辞。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珝

刘珝:各位来宾、室内设计师大家下午好,在2010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隆重举办之际,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举办2010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今天前来做精彩演讲的四位设计大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里特别感谢从日本远道而来的矶崎新老先生,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设计时代,设计无所不在,设计改变一切,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以设计为标志的文化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的室内设计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为室内装饰行业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设计理论水平,促进设计创新,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多年来坚持举办室内设计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一流的顶级设计大师来讲演,体现当今最高的学术水平,传递最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潮 流,紧紧围绕当前大家最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设计话题给人新的启迪,对我国室内设计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衷心的希望设计师朋友和室内装饰同仁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参加高峰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作为推动设计创新,推动行业转型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十五时期开创室内设计和室内装饰的新局面作出贡 献,谢谢大家。

王受之:今天很高兴跟大家相聚一堂,今天大家会听到三位重要的设计大师讲设计、建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他们关切的内容,我觉得本次会议在现在开,特别是广州特殊的时期召开,亚运会期间和亚残会开幕期间开是非常有意义的,刚才走进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广州用超短 时间完成的广州大剧院,外面还有众多的建筑,都是由有名的建筑师设计的,珠江新城是几年内打造出来的,大家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有高兴的内容,可以见到新的城市,在我来说也有悲伤的内容,里面有很多的错误,有的做的不是最好,在此时我们思考我们的设计和室内设计走想怎样的道路,感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在适 当的时间举行重要的会议,请到众多的专家,我是非常感谢他们,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很多的设计的会议,并且主持过类似的会议,例如去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世界设计大会我也是当主持,国际会议很重视讲者的名气,多于演讲的内容,最近请了很多的名家,但是讲的内容是什么大家记不住的,对未来的设计是否会起到推动 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学术会的形式上,并未注重实际内容,反过来说就是形势主义,今天请到了矶崎新、郑曙旸先生和贝纳德塔.塔格里亚布先生为大家演讲,今天 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认为本次会议太好了,因为三人的演讲是相关的,矶崎新讲建筑的思考,并不是最新、最牛、最热的内容。

郑曙旸先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中国设计的走向,贝纳德塔.塔格里亚布先生是西班牙馆的主要设计师,从个案讲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纵观到微观,如果会议 可以记录下来的话,我估计本次会议会成为中国近年来学术会议最精彩的一次,协会的活动在国内是有影响的,因此今天非常感谢组织单位请到三位名家,下面就有请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发表主题演讲,他很早就提出了城市废墟的观念,超建筑的观念,这些观念我们还未认识到,再过五十年,中国城市走向废墟化的时候,我们 就知道矶崎新为我们带来前卫的思考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请矶崎新先生为我们做讲演,演讲题目《后世博》。

矶崎新:我名字的日文读法跟中文有所不同,(读日文名字),今天可以站在这里给大家演讲,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

今天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后世博》,在PPT的组成结构中,我选择了大量的资料,基本上是从社会、建筑等大的框架,也会出现室内设计的资料和图片,今天的峰会是室内协会的峰会,如果集中讲室内的话,我认为意义不是很大,因此我做了大的框架带给大家。

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1964年和1970年先后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属于国家和世界性的活动。中国在2008举办了奥运会,2010年举办了世 博会,虽然相隔了40年和50年,但是举办活动的两国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有相似点的,今天的演讲就回到50年前,一直到今天的世博会、后世博,中间的50 年,两国发生了怎样的事件,同时对社会、文化、建筑带来怎样的憧憬。

请大家在自己的脑海中先回顾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最近三千年的文化历史,日本的历史不到二千,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之后我再开始今天的演讲。

大家看到三个单词ICON、CLASH、PHILIA,这是英文的单词,但是在英文字典中找不到的,我想中文也应该没有特别好的翻译。

奥运会我的理解是建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奥运会实际上是国家的形象如何通过建筑展现出来的。CLASH摧毁、毁坏、粉碎,PHILIA是到极点的喜欢,两者是矛盾的,并且一直体现出来的。

1964年东京体育场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太阳塔,两个作品被保留下来,我作为设计小组的成员,从两个项目的前期就开始介入,我经历了两个项目后,事实上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并非一开始就是以该方式设计的,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大型活动的要求,有各种各样功能的要求及活动的所需,最后完成的建筑 和构筑物,同时成为经典。

对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和东京进行对比,当时东京经历了关东大地震,整个城市几乎被毁灭掉了,上海是非常繁荣。1945年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战争,战争 结束后,上海城市的风光依然存在,但是东京经历了大轰炸,整个城市被炸平了。1965年的上海和东京,东京有密密麻麻的低层建筑物,上海依旧。1961年 如果在座的各位是学建筑的话,就应该听说过“新陈代谢”组,现在播放一段动画,让大家了解其崭新的想法。

东京湾计划

在海上设计城市,这是崭新的规划。刚才大家也看到1965年东京都是一、二层低矮建筑为主的小型建筑群,将地面都占满了,设计小组都在考虑,在东京如此密集的区域如何建设理想城市,因此考虑在东京的海面上重新设计城市。

刚才看到的图片都是代表住宅,也规划了中轴线,城市主要的中线都在中轴线上,另外也设计了交通环。现在大家看到的模型是设计小组的人员自己做的,我在做模型的时候,我听到新年的钟声,当时是通宵做这个模型。大家等一下还会看到动画,也是新陈代谢小组做的城市崭新构想。当时东京的土地稀少,又没有高楼, 都是低层的楼房占满了地面,如何解决城市建设的问题,因此就想在东京湾建设城市。

1960年的晚上做的模型,当时希望在新年前做出来,算起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我做了海上主题系列模型,同样在海上做了人造的地面,在地面上设置了高楼。日本另外一位设计师做了双曲线城市,我还做了空中城市的设想。

PPT图展现的是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馆的作品,体育馆结合了现代和传统的要素,现代主要体现在最先进的结构体系,悬吊的结构体系,传统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寺庙,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国家形象的建筑。PPT,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东京第一高楼。六十年代空中城市的设计之后,一直思考未来城市朝什么样发展,这是我的研究题目。我在1968年米兰双年展中提出了我的设计思想。主题是“再一次成为废墟的广岛”,广岛在轰炸之后,城市被建设起来,再一次成为废墟,我看 到的是被轰炸的地面,六十年代大家都提到巨型结构,这是将来的设想,我将巨型结构也作为废墟,就是双重废墟提交到双年展上。我以再次成为废墟的广岛为题目提交给米兰展的装饰作品,但是双年展的时候未展成,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作品,这是装饰作品的首创。事实上这组作品也带到广州展览过,当时是在2002 年。表现的是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但是跟人的小的循环是类似的,城市被建成,再次被摧毁,人生下之后又死去,之后又再生,这种小的新陈代谢和大的新陈代谢的循环,实际上都是循环的概念,因此我的作品表现的就是两种尺度。作品提交到米兰双年展,开创了日本建筑师到海外参展的先河。

我在提交双年展的时候是1968年,当时是中国文革重要的时期,同样的文化革命对于世界各地产生了影响,在日本的东京大学,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和造 反,现在大家看到的照片是学生的造反运动,一方面对政府和对制度的不满,也有对大阪世博会不满情绪的发泄。我身处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我是大阪世博会设计小组的成员之一,另一方面,造反小组的领头成员跟我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现在大家看到的照片是东京大学暴动时,警察出动喷射水枪的场景,东京大学是跟中国 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类似的学府。学生们不仅在校园内示威,同时也走出校园到街上,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新宿街头学生静坐抗议,交通完全不畅通的状态。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著名的右翼作家,他认为学生运动如果继续搞下去的话,就会有损天皇的地位。同时三岛由纪夫还是行为艺术家,他通过行为艺术展现圣人被箭射中的场景,同时将照片保留下来。在中国的八十年代,这种行为艺术是比较多的。这照片是三岛由纪夫到日本自卫队去演讲,要求自卫队起来保护天皇,当然他 的演讲是未遭到认可的,最后三岛由纪夫剖腹自尽了。在暴动和各种各样大型事件下,大阪世博会筹备活动也启动了。大阪世博会主要的设计是庆典广场,庆典广场最早的规划是由我来负责设计的,屋顶由其他的设计师设计,我接下来是负责所有可动机械的部分,例如大型机器人和屋顶悬挂的灯光系统等等。

当时世界上没有大型的机器人,我希望能够以机器人的形式进行表演等活动,将它作为主要的载体。机器人高15米,现在大家感觉不大,但是在四十前大家感觉是非常巨大的,各种表演也在其中体现,两个大眼睛中是控制室,现在请大家欣赏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阪世博会的视频片断,当时的王子即现在的日本天皇,王子走到台 前,通过按指令给机器人,机器人就开始动作了。所有的演出形式都隐藏在机器人中间,这些人都从机器人中出来,这是四十年前的活动,跟张艺谋的大型活动相比是非常小的活动。机器的肚子中出来了很多的肥皂泡,好比是机器人“拉肚子”了。当时我做的水泡眼机器人在世博结束后,就被毁掉了,当做垃圾放在世博的场地上,有一位小朋友看到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在新的时代,他将机器人重新研制,作为艺术品保留下来,而且这位小朋友也成为艺术家。机器人系列,左下角是另外的 题材,我们知道俄罗斯有一次核泄露事故,当地的小孩都死掉了,他将场景表现出来。

大阪世博会后国家馆被拆除了,最后只有钢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被保留下来。之后我做了二十年的建筑设计,1984年竣工了住博中心,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 广场,当时盛行的是日本风格的广场,我的课题是尽量不要让广场带有日本风格。广场完成前,我画了草图,成为废墟的住博中心,我的思想中,一直将城市作为建成、摧毁、再建成、再摧毁的过程来看待。柏林墙倒塌时的场景,东西柏林间非常重要的地方,我投了一份设计稿,就是城市尺度的手稿,在其中我做了一个莫比斯 环,上面有三种颜色是德国国旗的颜色,我希望环是艺术,同时也是城市。九十年代我跟珠海接触做了一个项目,叫做蜃楼,位置在横琴岛附近做的,这是一个试验品。标准型是由我来完成的,我完成了标准体后,邀请了多位建筑师、艺术家共同参与,当时是互联网开始发展时期,因此也邀请了互联网上不认识的他人,所有的 人都可以来参与。从互联网上搜集的信息还原后的信息,城市是未还原的形式,在此时日本又发生了神户大地震。

威尼斯双年展期间,我以地震为题材设计了作品参展,将神户废墟后的垃圾全部运到威尼斯参展。日本馆内陈列的都是神户废墟品,馆外都是机器人,我让他们穿上急救人的衣服。

刚才介绍的是日本的情况,接下来讲的是中国的情况,我将城市分为三种,十九世纪的城市是以国家制度为主,要进行计划和规划,北京是属于这种城市。二十世纪的上海以及二十一世纪的深圳。三个城市进行对比,我在清华大学演讲过,需要两个多小时才可以讲完。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两个场馆已经 成为国家形象的象征。

我认为中国非常重要的形象是毛泽东,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文革时期的宣传画,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是九十年代的艺术作品,当时是把毛泽东代表的形象和文革事件加入了美国当代艺术元素形成的艺术品,在文革艺术品中加入了可口可乐和迪斯尼。2000年之后东京和上海的高楼都是差不多的。

中国的毛泽东是非常重要的形象,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中也使用了这一形象。美国的形象应该是双子塔,自由女神像也是美国的形象,很长一段时间背后的双子塔成为美国的形象。在“9.11”的第二年,我作为评委参加了CCTV竞赛,最后方案在我强烈的要求下通过了,主楼和附楼也是双塔的关系,CCTV一定会 成为北京的形象,而且又是双塔的形象,如果以双塔形式出现的话,就是美国的形象了,要成为中国的形象就要以这样的形式展现,评审的过程中,在中国也是首次拿出“形象”这个词语评议的。最后方案是全票通过的,在此之前几乎只有我一个人赞成,其他的评委都是持否定态度,按照传统评审的方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例如电视台要横向的面积越多越好,从这一点来看,该方案就会被淘汰,在评审的要求中,又有另外一个要求,希望能够代表CCTV,能力让人一眼望过去就知道是CCTV,如果只是从满足功能的要求来看,怎么做都是比较平庸的。还不如将CCTV的LOGO展现出来,因此我赞同这个方案。

竞赛是在9.11之后,刚才我也说到了设计师是非常聪明的建筑家,如果两栋楼跟双子塔一样的话,就是被摧毁的结果。他的设计是非常有艺术性的,不幸的是副塔也着火了,但是我认为被火烧过的塔要比原来的设计更好。一开始幕墙都是结构体,最后是非常普通的幕墙,我认为选择这个方案很失败,当时是结构体,最 后做完后是普通的幕墙,而且是谁都可以做的幕墙,但是左边被火烧过的幕墙是谁都做不出来的。鸟巢外面是一张皮,真正的功能是在内部,内部是真正的体育馆,外围像鸟的巢一样,用钢材包围起来的网,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功能的。APEC在中国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认为APEC的焰 火更强劲,东方明珠他横向射出来的焰火是非常好看的,蔡国强就说比双塔倒下来更加的壮观吧。世博会的形象就是中国馆,当然毛泽东的形象是永远存在的。

Mao Images I于1985年在美国画的毛泽东形象,袁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重了这张画,目前收藏在家族美术馆中。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艾未未在伦敦展示的葵花子作品,也是首次亚洲艺术家进行的展览,葵花子都是用陶瓷做的,重达一吨。刚才艾未未向上望的图片,我也联系到了中国馆的ICON,我想到是艾未未仰视自己的作品。就象新一代机器人仰视太阳塔,这里就是艾未未仰视中国馆。

这张是我今天演讲的最后一张图片,我刚才举了发生过的事件,例如自然的事件、人为的事件,我想在座的各位也许已经有结果和答案,新的ICON是什么, 也许在座有的人是一头雾水,实际上我也是没有答案的,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明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继续来这里演讲,我会将答案告诉大家,谢谢大家。

王受之:非常感谢矶崎新先生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一个半小时,矶崎新先生是1931年出生的,一个半小时思路清晰,讲出了很大大的问题,也许在座的各位不一定知道他的演讲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就会有所体会。今天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议题,我将体会介绍给大家。

反复提到了ICON,在二十一世纪用的比较多,2005年重要的理论家,查尔斯出了一本书,叫做ICON建筑,ICON很难翻译,含义是偶像、崇拜对 象,因为日文中没有适当的解释,中文也没有适当的解释,有的时候叫做地标性建筑物,现在中国人对地标性的东西很上瘾,如果真的有ICON垮掉了,类似于 CCTV的附楼被烧掉,那么建筑的功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形象。

二十一世纪以来,地标性的建筑,不在是经济财团和公司的标志,而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因此我们知道迪拜做高楼,中国做若干功能性不好的建筑,但是具有象征性,因为后面的力量是国家形象。矶崎新先生提出的问题,在我国是浓厚的议题,而且是第一次提出的,对于做设计的人是很有意义的。

矶崎新先生讲话的方式,他将建筑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并行,现在有一个趋向,总是研究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忘记了建筑和社会的关系,矶崎新先生从五十年代一直讲到现在,将日本和中国跟世界的变化,尤其是五十年代的大阪、东京和学生暴动以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有9.11结合起来,总是保持社会很敏感,同时建筑很敏感的角度,一个人,一个设计师如果没有对社会的敏感度和责任感就无法做好设计,从矶崎新的讲话中学到很多,有很大的感悟,希望大家从他 的讲话中了解新的思维,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谢谢矶崎新先生。


第1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