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设计资讯
-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 设计师对谈会[设计·未来]
- 日期:2015-05-18 11:23:00 来源:
-
最后我准备了两个产品,申请你们的大奖,但是在概念阶段,争取明年,一个项目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媒体都报道,就是我们要做空中列车,上海要通过空中列车把整个商圈连起来,这个项目是我们研究院主导的,我希望年底明年可以定。第二个主要的项目就是我们在做上海的整个交通枢纽的规划,就是上海以前是地铁,公交,出租不连在一起,现在我们要把这三网统一管理,比如说公交站可以查到怎么座地铁,怎么座出租,你在出租站可以了解哪里有地铁,哪里有公交,就是我们要把三网的管理体系,全部统一起来,这个也会改变上海市民,每个人的生活,这两个项目我希望设计中心金奖给我们,谢谢。
702design创始人及艺术指导,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2014得主梅数值先生发言
【伊萨贝拉】:现在我们有请第四位梅数值,也是一位来自杭州的年轻设计师,我们看一下他的理念是什么样的。
【梅数值】:周老师刚刚分享了大数据,我跟大家分享两个特别小的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关于过去的,这个是历史的切片,但是我觉得其实去看过去历史的东西跟思考未来其实整个心里面是一致的。这两个项目也是参加DFAA设计奖的两个作品,我先讲一下我的公司,公司名称叫702,63:00(英文…),702是我们租的第一个空间的门牌号是702,所以就叫702,这个数字刚好没有任何意义,也是全球通用的,所以我觉得挺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讲的第一个项目是银矿,这个是关于收藏家苏红,他是收藏了很多关于中国过去的照片,这个银矿项目主要是起源于北京郊区有一个提炼厂,那个时候提炼厂是把胶卷全部放在一个池子里面去提炼,其实哪些照片是一些普通中拍的一些日常的照片,等于是拯救了50多万张这样照片。这个项目就是从这么多照片中间去做的一个小的项目。先放一下片子,然后看一下背景。其实里面有一些照片看上去挺傻,但是有的时候回家翻自己家的相册里面的照片和这些是一样的,就是会对着一个石头去拍照,或者是早期有的时候会在家里面和家里面的第一台彩电或者是电冰箱去合影。这个是后来我们做的银矿就是这样的,这个是一本书,当时我们没有按照正常的方式结构去做,打散形成了五本,也不是正常方式,是以相片夹的方式出现的,里面的照片可以直接拿出来去使用,也可以放回去,它有五种颜色,包括一些图形其实都是一些特别早期中国50,60年代图形的记忆。
另外一个作品是全身,这个是中国早期的一些照相馆里面产生的一些照片,这种照片的形式特别奇怪,都是一些单条,等于是刚刚好能够照到一个人,旁边的景象都没有,所以是长条,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本长条的全黑的,像是一个纪念碑,外面的黄色像是一个琥珀一样,它去冻住了这样的历史的切片。这个是一个出版社AMC2,英国的一个出版社,这期是第8期,但是实际上他们才出到了第5期,因为这本是关于中国的一个内容,所以他觉得中国人喜欢8这个数字,所以把第8期提前先出了,它可以像扇子一样展开,里面的照片都是从30年代到80年代。
我们需要一只眼睛看未来,一只眼睛看过去,谢谢大家。
【伊萨贝拉】:谢谢梅数值给我们看到很多不同层面,不同概念他们想有的,留住历史以前的,还有怎么去表现当今的设计。大家应该对他们有多一点的了解,他们的背景,在做什么,和我们设计展有什么关系。其实我们今年提出设计未来,不是一个设计趋势的题目,但是我们想启发大家,如果平常你们没有想到未来的时候,现在怎么样去回应。其实我们亚洲最具影响力奖,为什么用亚洲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一个比赛,但是又不是太多竞争性在里面,我们想参加我们奖的评审,去看投入的作品的时候,跟评审在做评审的时候是怎么样去思考亚洲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我想问在座的各位,你对此有什么经验和想法,什么才是有影响力的设计在亚洲,因为十年前在亚洲我们这个奖起初的时候,就是想看看在亚洲里面有什么好的设计,现在我们已经肯定亚洲里面有好的设计了,怎么样再去进一步,怎么样回应社会的环境,可能因为在座有评审,还有参加我们奖的设计师,你们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题目,亚洲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
【刘家宝】:我觉得亚洲最具影响力,首先我们应该谈谈什么是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其实是源于我们看平常怎么去创新,其实是源于很多对生活上的不满意,有什么办法可以用一个产品创新出来提升生活的品质,于是可以影响一个社会,我觉得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这个特质。亚洲的我觉得我们可能有地域上的不同,文化层面的不一样,亚洲有亚洲的特色,可能基于这些方面,也许可能是哲学上的,想法是什么样的,这些各个方面都有可能性启发我们设计师特别的作品,代表我们亚洲的特色。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为什么刚刚开始的是好的产品设计,因为文化层面,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去学,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参考过去,但一定要我们自己消化,变成现在个人的感受,怎么样提升成为现代生活的方式。因为如果只停留在过去只是重复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把它消化以后再推出新的东西,这样才是未来的人从我们现代人有影响力的一直传承下去,这样才会有升华,进步。
【周佚】:亚洲我不了解,印度也没有去过,所以我很难说亚洲,我只能说说中国的感受。比如说今天我们台上座的一半女同志,一半男同志,台下座的70%-80%是女同志,我很强烈的感觉是第一个,为什么我们现在国家甚至小学班里面成绩好的都是女孩子,我觉得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女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个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就是女性对设计的影响可能比男性更大一点,它的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我们的文化也好,对设计本身的影响越来越女性化,男同志的穿着后面看不出男女,如果我们从全球来看,从长远的发展来讲不是特别好,从我个人来看。
我们很多进攻性,创造性的力量在弱,但是可能变得更优雅,更有气质,是有好的方面。因为我们和美国也讨论过,为什么中国的创新能力相对不是那么强,在我们现在来讲,我比较一个问题,我看到杭州和上海,还有深圳和北京,我们那四个城市来比较,相对来说上海是落后的,原因很简单,上海的家庭物质条件比较好,所以他们冒险精神比较弱,他们更愿意找一个国外的大企业,做一个高管或者是经理,而不愿意自己开一家馄饨店或者是网店,这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先进性,反过来也是一个创新的趋势。
亚洲中国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如何让我们产业背景转型更有文化特质,我觉得在全世界,欧洲的文化现在是保存的最好的,我们有非常过往的历史文化传承可能都是自己把自己毁了,欧洲现在保存的比较好。美国在往前创造一些新的文化形式,在亚洲地区我觉得日本保持的比较好,但是整个的亚洲来看,我们在文化层面,特别是设计文化层面上是处于弱势的。我们如何把我们的产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一个文化主流,这个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伊萨贝拉】:其实我们要创新不是要去抹煞以前的历史,我们怎么样在传统的观念中怎么去开放自己,去往前走一点,我不知道梅数值会不会反对刚刚周老师说的男同志。
【李想】:虽然我刚刚发言的时候有哽噎,但是并不代表女性就没有那样的勇气,我看起来比较优雅,但是我内心也是很狂野,所以我刚刚只是突然间被那只白犀牛感染到了,所以我要为女性的设计者平反一下。
周老师是一个站在非常高的角度上去设计产业的,我们其实是设计微观的设计师的,一个小小的设计工作者,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怎么让设计更有影响力我就只能反复的问自己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设计,我们为什么要设计,就是为了要更漂亮一点吗,更实用一点吗,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之前我找到一个答案,就是需求。所以不管亚洲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我觉得我也不敢谈亚洲,我谈中国,我觉得中国需要什么,上海需要什么,上海再到个人一点我需要什么,就是可能从小看到大,每个人的需求粘合在一起最后变成一个城市的需求,变成一个国家的需求。我觉得设计师如果要做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设计要从满足这个需求,或者是不是可以去挖掘潜在的需求,或者是探索一下心里面位置的需求,并且通过设计能够满足这些未知和潜在的需求,以次造成这样的良性循环,这样才是有影响力的设计。
【伊萨贝拉】:当然亚洲的题目太大,我也只是住在香港,我有机会比你们多去不同亚洲的地区,因为我们有很多来自不同亚洲地区的项目去看,所以我们座在这里就是谈也不是中国,因为这里是上海,中国也很大,中国有不同地区的设计产业,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产业背景需求,可能地区性不同也有一个程度的不同,如果梅数值你来自杭州,那么怎么样去看上海和杭州的分别?
【梅数值】:其实我去杭州也不久,才两年,我原来一直在北京,我觉得现在全球化之后其实各个城市的区别并不那么大,因为获得资讯的渠道都是一样的,只能说是每个城市的特性,杭州杂音可能会相对少一点,比较休闲一点,感觉应该更加安静的去思考一些本质的东西,比较容易这样做到。
【主持人】:对你来讲不是地区的问题,因为你也在不同的地区做设计,所以你用什么方法去了解和预测市场的需要?
【梅数值】:大部分时间我都是以自己作为参考,因为我也是消费者,也是使用者,也是一个相对文化里面的一部分,我肯定是以自己的需求去预测,比如说我做一些项目我肯定是我自己是第一个读者,我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或者是这个方式是不是正确,我觉得作为自己去试金石去试这个东西。
【周佚】:关于区别我插一句话,就是现在有香港,上海,北京,深圳,都抢创业之都,我觉得现在已经没有中国品牌,但是可以不可以把大家的力量合起来,大一个更大更强的,北京有红星奖,香港有DFAA,上海有什么奖,大家都在抢龙头,中国地域性的概念太强了,反而没有一个很强的所谓中国品牌是什么,我每次去香港迎商周,我觉得香港的政府高校专业性很强,在活动上做的很好,也很国际化,但是它没有对整个大产业产生多大的推动。
其实能不能打破这种隔阂,比如说上海营商周,上海可以全力配合,把它带到上海打造一个所谓国家性的大奖,或者是国家性的产业和营商结合的东西,让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发声,我觉得现在区域性的特质太强了。
【伊萨贝拉】:我自己来说,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中国有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刚刚去西班牙,因为今年我们的伙伴城市,之前我们是用国家来合作的,但是今年我们用巴塞罗那,也是城市,你们大概也知道巴塞罗那和马德里也是不合的,所以我觉得西班牙也没有中国这么大,但是他们也有这个问题,如果他们合起来力量一定会更强,但是我也期望我们中国可以合起来,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历史,我觉得不是哪一个强哪个不强,每个地方都有它们好的地方,如果我们做设计可以看重这一点去推广我们的理念就更好,所以现在有没有你们在做的项目里面是去推动这个方面的呢
【周佚】:我们在做,但是有一个最大问题,中高端的管理人才特别缺,所以我觉得香港这个方面很有优势。
【伊萨贝拉】:所以你觉得应该多一点我们交融的机会,就是把中间欠缺的地方去互相的补充,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对设计未来有什么概念和感受?
【周佚】:未来属于年轻人,让年轻人说话。
【李想】:设计和未来我刚刚讲了,我觉得从物理的角度来讲它是和时间有关系,和速度有关系,和很多东西有关系的公式题,所以让我中间的一个小环节小分子去讲未来会怎么样,我不太敢讲未来会怎么样,我还可能会回归到我的爱好上面,我讲的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这个我是觉得对未来设计不仅是设计师,是每一个人,因为设计师也是一个人,也是一个职业,我觉得就像医生要医人,医好人了以后可能会愿意出来讲两句话,讲冬天要多喝一点姜茶不会得感冒,设计师如果也是好的职业,有好的职业操守的话,设计好的东西可能会发扬他的观点,我觉得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设计师好像是一个环保大使,所以说设计未来我突然觉得,如果今天单纯的分享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这个话题太大了,它会跟我们的上游,下游很多的环境连套在一起讲,我觉得光靠我这个环节来讲的话很局限,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师热爱生活的设计师,因为设计师都是热爱生活的,一个热爱生活的设计师就关爱我们身边的朋友,关爱身边的生命,保护我们的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我们的未来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我觉得能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就已经很棒了。
【梅数值】:我觉得未来是一个非常虚的词,未来也不是时间以后,我觉得未来应该是一种状况或者是思考的方式,我认为我理解的未来是一个东西在破坏之后从建之前的中间状态,因为你要想好了怎么去建的时候,其实未来已经消失了,因为已经是当下了,你已经知道怎么去做了,它只有把一个东西全部洗牌,全部推翻之后你去想下一步应该重建,但是怎么重建这个还没有出来,这段中间状态可能性非常大,他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我觉得这种时候才会有未来的东西存在,不是非常死的一个固体的东西,也不是指时间前后,因为有的时候后也是有未来的。
【伊萨贝拉】:就是一个市场的方法去推动你怎么样再往前走一点,因为我们已经不能后退了。
【梅数值】:是的,我觉得是尝试和试验的精神。
【刘家宝】:我们经常每天都在考量未来,现在越来越困难了,如果你看许多年前5到10年是一个隔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2,3年就是一个,我们经常看到年轻人好像样子年纪同是一批的,但是就是因为差距两三年,很多习惯的,喜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要注意各样的人群,我们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另外一方面是大环境,大家都知道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刚刚讲的环保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设计师环保这块很重要,其实影响我们设计的很多方面,简单的说比如说我们现在留意很多研究新的材料,怎么把材料弄的更轻,更节能,更好,对环保小一点的伤害,而且我们满心期待很多新的材料研发出来,所以这块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另外人口的老化,我们都要关注这个问题,设计一些作品出来可能在功能上,在习惯上各个方面可能可以提升,比如说它有一些功能是对长者,更他更多的便捷,可能容易看到,比如说听方面对他有帮助,但是一般人家不一定说这个作品只是为了那批人,可能同时包含两个层面,不需要把它分的很开,就好像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女性是喜欢粉色的车子,这个是比较个人性的,当然有一些女生会喜欢可爱的,粉红色的,但是是不是代表所有的女性呢,这个其实是有一点问题的。
所以我觉得好的作品有一个共融性,不会因为某一些部分强调了而让其他人反感,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利用,把它演变成一些功能上的便捷,设计方面可能对汽车带来很多的优点,提升整个价值的过程。刚刚提到那个女生,我其实很以外,但是是真的,现在观众都是女生,但是我好像听到,看到,现在应该是男生更多,未来很多人会变成找不到对象,而知道为什么今天有很多女生会在这里,谈到这个话题是现在女性,我们可能都要关注到前两年是营销的手法,光棍节买东西,弄出了一个推广的活动,有很多的口号,我觉得今时今日女生的地位已经在慢慢的改变,他们的责任和男生一样重要,其实未来很多更高教育水平的女生会是我们的顾客,那我们设计提前要关注什么东西,以后有什么东西可以为她带来他们期待的东西呢,从我的经验我看到很多很多调研,其实女生一般都会喜欢男生喜欢设计的外形,第一眼要抓住眼球,很激情的设计我们都喜欢,但是笼统的来说一般女生可能是比较关注细节,尤其是体现在汽车里面,座进去不是单纯的为了漂亮,她们可能还考虑材质好看,但是内部耐脏吗,很多这种问题他们会很深入的考虑,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设计未来这个也是很大的客户群,我们也要留意。
【周佚】:第一个未来肯定是女人的,因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一定是女人。第二未来是离我们很近,因为现在的时间都体会到,我小时候的未来好像看不到,现在的未来就是明天。第三未来我觉得是不确定的,就是因为不确定所以很美好,因为如果你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渴望的。最后我想说未来对设计师来讲,设计师对未来是一个窥探作用,我们拿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偷偷的去看,去尽量抓一些未来的东西拿到我们当下的生活当中,我觉得这个是设计师的责任。
【刘家宝】:我补充一下,我们设计怎么拉回来,其实我们经常要花很多时间,未来离我们的想象是什么样的,关于种种人口的问题,刚刚提过资源,污染等等因素,我们未来汽车已经在改变了,我们现在不是谈汽车,哪怕是一个车子也不一定是今天的样子,所以想法是可以很开空的去想,这个是不容易做的,一方面从我们的设计,我们可以影响,但是另外一方面是由政府,业界,所有人都要配合,今天车子其实已经做到了,其实车子也不一定要轮毂,它可以飞起来,所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伊萨贝拉】:刚刚在座嘉宾提出的哪些点,也是我们亚洲最具影响力奖的使命,我们不是表现哪个是好看的设计,当然设计一定要好看才可以,好不好看是让别人去赏心悦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也不是去强调功能性,其实我们里面所谈到的也很深入的考虑你的背景,过去历史,环境教育文化,各个方面种种的因素在我们的奖里面,得奖的项目里面表现出来,这个是我们在做这个奖的信念,所以在座各位也是在支持我们去体现我们的这个使命,今天我们就按照他们的话题,我想看在座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各位老师好,其实我不是学生,但是我是学室内设计的,我毕业以后去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我是做大学教材,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是最了解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现在的状况,刚刚四位老师说的都非常好,我觉得看到了一个希望,因为我从北京来,我现在做的也比较复杂,我就做出版社也在网站做设计师媒体,自己也做设计,所以我想问各位老师一个问题,代表学生问的,他们现在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情况,我们可以拿工业设计和室内设计来说,他们可能与公司的需求是脱轨的,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设计人才的时候,会对他们有一个比如说福特,像周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团队,怎么能够让他们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有这个资格能够加入到这样优秀的团队来,也是未来我们在做大学设计教材的时候一个方向,因为现在做大学教材有50%是带有为老师评职称的,真正的技术含量还有代表行业的反映的事实情况,其实是与业界就不匹配了,这样就出现了很也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现状的很大的距离的脱轨,所以在这个场合能够问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解答。
【周佚】:我原来在同济当老师,现在又回去兼老师职,我体会很深,第一作为老师其实很苦,因为现在的学生不愿意学这个是最大的问题。你刚刚讲的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现在大家读大学的目的是找到好的工作,逻辑是这样的,但是在设计行业这个逻辑不成立,就是你读了设计我就可以找到好的工作这个不成立的,所以你读设计就要有一个思想准备是一个曲折的道路。如果考虑到这个层面,你不可能毕业就找到活,最后反过来讲那么我们教学怎么教,如果不是锁钉在让他四年级毕业以后就找到福特,福特不会招这样的学生。
但是怎么来做这个事情,今天香港理工大的老师也问我这样的问题,我觉得问题是这样的,第一个我们现在所有的学生爱上设计,这个是第一步做到的。第二个他不是一种技能性的教育,所以设计是教育你一个思考的方式,要培养你这个人对设计的热衷和兴趣,现在互联网的资讯多么发达,我们现在的老师都是不匹配我们的学生的,我们的老师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教你们。第三所有的设计公司都是跟你们学生来讲是落后的,你们的知识,你们的观念应该比公司现在的需求更先进,这个才是主要的。
所以我归结下来,第一个学设计不要为了找工作,第二个要爱上设计,你要有这个动力,设计没有教条,第三个他是一个思维方式,是一个工具,你怎么去用他是你要去考虑的问题,所以设计学生是一条辛苦路。
【李想】:我有一点点小的经验分享给这位朋友,其实我之前在2年前在交大建筑系当客座老师,带大三学生的设计,因为我本身高中的时候就出国了,所以我的建筑学是在国外学的,我是一路被虐过来的,所以我就养成了这种思维方式,我觉得学生是不能贯着的,为了他好是不能贯着他的,是不可以跟老师讨价还价的,因为你要自己去寻找一个方式和方法找到一个出路,这个是我的大学当时教给我的。
我对新来的员工,或者是我的伙伴们只有一个要求,不管你热爱不热爱设计,你一定要给我一个态度,就是你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你有了这个态度,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做好的,所以我希望大学的老师可以教会学生的不是这个东西怎么做,不是让你毕业的时候带走一筐鱼,可能是给你一个鱼竿,你出了社会怎么拿这个鱼竿去钓鱼,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的方式。
【刘家宝】:我简单的补充一下,我个人的感觉是无论在哪里所有设计的大学是没有办法教你怎么去设计品位,基本功是可以教的,但是品位,思维是天分还有悟性,是没有办法教的,我现在也有一个年轻的团队,都是年轻的设计师,但是真的没有办法教,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尤其设计师的想法很不一样。
另外我们教育的时候其实需要看他的天分以外,可能刚刚周老师也提过思维想法也很重要,不是设计为了漂亮,它其实是为了解决问题,要思考的东西很多很多,尤其我们现在做的这块前瞻,未来,这个是我们很重视的一部分。在汽车行业里面如果设计师有兴趣的培养有知道不是个人英雄,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可能有几千个零件,所以我们都是很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一起合作的,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这个汽车是他一个人设计的,量产的,那应该是骗人的。
另外一个,我觉得学生很多优点我们都很喜欢,最重要的是他们像白纸一张,他们没有很多项目的经验,但是他们敢想,他们是非常要创意的,虽然经验不足,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他们最大的优点,随着设计师后来可能慢慢有一点改变,最重要是要经常提醒自己,你离开学校但是热情还是刚刚开始,设计是一个终生的修为,我现在每天还是在学的,还是在慢慢的完善我自己,所以我觉得虚心去学是很重要的。还有经常重新看看自己漏了什么,重新在研发,要创新,不然你就永远重复自己曾经做过的,哪怕是辉煌的东西如果一直在循环,没有新的东西就停留在一个阶段,那个不是进步。
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要自己逼自己的,每次就像蝴蝶的突破才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的蝴蝶,这个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不同的阶段,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我很同意刚刚你讲的一点,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我最喜欢一句话,114:40(英文…)所以真的热爱你的工作,你从没有一天在工作,你不是在工作,你是在享受热爱你的生活,所以希望设计的同学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朝着一个方向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