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设计是功用之美”访著名室内设计师张晔(组图)

日期:2013-06-07 10:17:04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913    

张晔,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室内设计一室主任。2013年3月初的一天,她如约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在准备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浏览了许多关于她和她的作品的网络报道以及及多家媒体对他的专访,这其中关于她的“为用而设计”的设计理念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设计师David。 结识David Macullo是在两年前在米兰设计周上,他是瑞士国宝级建筑大师博塔的学生,在从瑞士到意大利的山麓中设计了很多简单和谐的房子。闲谈中问起他对于设计的理解么是设计,他的答案是:“Design is beauty of function”. 直译为设计是功用之美。 到底什么是设计的功用之美,以及如何为用而设计,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下面访谈。

(图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张晔

维度:张老师,过去一年您有没有新的又特别有意思的设计作品,它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张晔:有个项目的设计做得还算有趣。一个制衣私企的办公楼改造,是我们跟建筑院的建筑师合作的一个项目,建筑师在旧楼的框架外一段距离加了一层玻璃幕形成采光边庭,边庭内二层往上全部都是共享的,这样它对整个空间对于办公环境来说,首先达到了保温效果,其次,扩出一个舒适的共享空间,创造了形成特型空间个性的机会。我们接手的时侯,建筑师正在共享边庭的原结构面做出一系列深浅不同的的六边形盒子,我们对盒子做了两件事,一是把盒子的基因渗透到原结构框架内,使它的生命力象菌类一样向内扩散;二是把首层大堂的局部楼板打通,再植入一个六边形盒子,形成令人难忘的特型空间,传达独特的男装制衣企业气质。喔,这些六边形实际是从这个企业的标识“V”之中得到的角度关系。这个项目个做起来兴致多一点。

维度:浏览媒体以往对您的专访,您提到过希望“为用而设计”,如何能够达到实用、好用,用得充分巧妙不浪费,还能够用得舒心?

张晔:我觉着这样的说法比较简单、直接,其实设计实在是非常强调经济性、实用性、精神性三者的统一。不少设计师总是喜欢把自己往艺术家的方向靠,事实上我们和艺术家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区别,设计师的工作是为了满足人的使用而做的设计,而不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我们产生的成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我就是想表达这个观点:我们做什么东西都是为了让人来用,这才是关键点。

实用、好用是根本,用的层次高一些的话,就需要长期的修行。首先我觉着设计师该是要热爱生活的,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关注生活,保持在对生活感兴趣的状态,才有可能去做设计师,要是对生活无所谓,我觉得(他/她)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通过生活的积累,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形式的“用”是便利、什么层次的“用”是品位,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设计。我们常说设计创造生活,引导人的行为,实际上你如果不了解行为的话是没有办法引导行为的,或者根本没有办法提出一个更好用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

大概就是这样。我觉着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或者思考的过程中,经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初级的是把自己当成要经历这空间的人,在空间里面游走、观察;稍高是把自己当成使用者;更高是当成经营者和管理者;再高则是当成策划者。比如做一个商业空间,这个空间到底能不能引来商机,为使用方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实际上是跟设计师是有关系的,设计师要把自己放在多种位置上,从功用、品质、投资、规划、维护、运营、审美、艺术、哲学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设计问题。这些层次,实际上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慢慢地去修行,慢慢接近比较完美的高度。道理当然人人都懂得说,虽然有意识,但是不是能做到很高层次的“为用而设计”,至少我觉着自己还需要努力。

维度:在您所有的作品中,“为用而设计”得比较理想的作品是哪个?

张晔:不好回答,每个作品每次做下来都有遗憾。我所说的遗憾还不是在后期的完成上面或者跟业主的沟通上面经过折中产生的遗憾,而是自己的设计意识上面的遗憾。正如正在做的威克多的这个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在各个层面满足业主的要求,从整体形象和环境上提升它整个品牌的空间品质,但是在很短的精装施工周期控制和精到周到的实施细节之间还是难以平衡。

 


第1页 下一页 末页 共4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