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高校大赛后效应之前行的方向
————第三届全国高校大赛评委老师访谈纪实

日期:2012-04-23 10:37:26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5861    

志向热忱——走稳走远的立足之本

刘涛:我父辈是搞建筑的,从小耳闻目濡,慢慢地从兴趣爱好,变成了热爱这个行业。室内设计师的责任就是为人类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自己设计的空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得到了人们的赞许,也会使我有着一种无限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我更努力地工作,设计出更多、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作品。

习晋:我最初的大学专业是建筑技术,因为喜欢中国画,又学习了美术史论专业,然而,步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理论与当时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经过反复实践,最终选择了以技术为依托,用艺术设计完善功能空间的创意专业。在二十几年前,这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并不完善,是一个文理兼容的科学,具有复合性的特点。然而,事实证明,设计是改变人们生活概念,优化自然行为的一门科学,是提高空间价值,提升民生生活质量,创造精神与物质价值的一门科学。当一个民族需要振兴、复兴时,设计是最能展示个人才能,服务于社会的一个平台,通过设计使我们认清了生活原本的规律与特点,也从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论中悟出了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同时,也规范了传统文化对我们认识生活、制定奋斗目标的影响。

郭瑞勇:说实话,我当初干这行是迫不得已,如果你我让在工业设计与室内设计中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工业设计,如果你让我在工业设计与绘画艺术中选择的话,我肯定会选绘画艺术。社会为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了太多的选择空间,我们当年是没有太多自己选择的余地的,说好听点是工作需要。但是既然工作需要,做了这件事,就一定要去研究这个事,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是永远也干不出什么成绩的。

高祥生: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接触室内设计的,有两个原因使我对室内设计结下不解的情怀,一是我学过建筑和绘画两个专业,本科是建筑学,研究生是美术。也许我觉得建筑和绘画是室内设计的主要知识构成。从能更好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角度,我选择了室内设计。二是我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当教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30余年中,我从来未间断过工程实践,我坚持做工程设计并到工地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我教本科是室内设计,教硕士是室内设计,教博士还是室内设计,研究的方向比较单一。另外我既爱好做设计,也喜欢写文章,也许是“好为人师”的秉性所致。将来要少写少说多学习多想一些。

梁志天:我有两位叔叔,一位是建筑师,另一位是医生兼业余画家,受到两位叔叔的影响,我小时候已爱上艺术及设计,并明白建筑是怎么一回事。在十岁左右我便立志要当建筑师。读大学预科时,我更选择了一个破釜沉舟的选科组合:我只报读了数学、物理及英文,当时除了香港大学的建筑系外,根本没有其它系会取录这个选科组合的学生。而在读大学的期间,我已从事室内设计的兼职工作,读毕学士学位后,我选择了停学一年到社会工作吸取社会经验,然后再回校完成剩下两年的建筑学课程。也许因为我目标明确,又有师兄弟及同班的同学互相扶持,结果我仍可以和同届的同学在同一年考获建筑师牌。

我是读建筑的,所以起初创业时自然是以建筑设计元素为主,也有做一些室内设计。直至1997年,我决定以专业分家的概念,把公司一分为二,一家是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一家是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以表明对建筑和室内设计这两个专业的尊重和钟爱,后来因为个人性格、兴趣及机缘巧合,室内设计成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并涉猎了家具、家品等相关产品设计。

由于室内设计较为灵活而且完成项目需时较短,所以现在我的室内设计项目比建筑项目多很多。从建筑转向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某程度上也是我性格的反映,做事有冲劲和爆发力,却缺乏作长久战的耐力;喜欢接触新事物、接受新挑战;对生活和设计细节的要求都很高。

事情是顺其自然地发展,没有什么特别的诱因。但当然,能够为人们设计以人为本的作品,让他们透过我的设计,在繁忙生活中,享受自己的人生,这会让我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作为设计师,我一直坚持“享受生活,享受设计”的信念,并希望我的设计能够传达这个讯息,感染他人。 

其实对于一切视觉设计创作我都很感兴趣,故近年来我也参与了很多跨界合作,尝试透过和不同界别的设计师及生产商交流,把设计理念表现在空间、产品以至图像等不同媒介上,激发无限设计可能。

 

箴言警句——导师前辈的谆谆嘱托

刘涛:看到今天中国设计的发展,我相信我们中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国际设计大师,我把希望寄托在年轻的有梦想的学生们身上。

习晋:设计是自人类发展以来自身优化进取的一种行为,为饮食,为起居,为生存,为理想。当前学习设计,应注重文理兼容,广泛学习,着重理解,努力学习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为民族发展而用。用现代化的智慧理念去诠释传统文化优良的精华内容,表现出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可持续性低碳理念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思想。学习设计,需要更新观念,需要勇气,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生活。但更要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只有学习到好的东西,才能有高度,有认识,有积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另外,开放式的设计理念,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要点是与甲方互动的交流,与同行互动的交流,与自然界互动的交流,与传统的交流,与自己成长的交流,融合自己,化敌为友,用中庸的思想体系完善设计的行为意识,最终设计出令众多人满意的作品。

郭瑞勇:绝不敢说为年轻人指引什么方向,有时我认为自己也还年轻,自己还在迷茫呢。但是从自己从事过教育业,从事过设计的经历来说,我希望同学们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今天的中国,你也许就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高祥生:我想说的是:认认真真地学,矜矜业业地做事,首先是对社会付出,而后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

梁志天:近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亦造就了很多机会予设计师,不过大家首先要对这个社会上的问题多了解,不要追逐一种很快速的经济上的满足感,或者名气上的满足感,首先要把基本功做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走好每一步。希望在不久将来,我们中国设计师可以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大放光芒!

(责任编辑:四月)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新闻关键字: 江苏,陕西,北京,香港,刘涛,习晋,郭瑞勇,高祥生,梁志天,高校大赛,评委老师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