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设计是一千零一公里之后的传承
——访德龄艺术设计工作室主创设计师何山

日期:2009-03-18 15:31:14  来源:China-Designer.com    作者:三马     点击次数:1358    

何山

德龄艺术设计工作室主创设计师

国家高级室内设计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室內建筑师

中国科协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

家园地址: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227296.htm

   关于艺术的人生之旅

   记者:您的这种设计风格是从什么时候得以确定下来延续至今的?

   何山:35岁以后。应该说35岁对于很多有追求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坎,如果在35岁的时候没有出东西的话就会有问题了,因为很多特有才华的人在30多岁的时候出东西。包括拉菲尔和达芬奇,包括甚至很多音乐家和诗人,但是也不排除有少年得知的人,大部分人在正常情况下,他的体力和智力匹配是最好的,这个时候度过了从30岁到35岁最茫然的阶段,30岁以前是很忙碌,那个时候10年前就是1998年的时候,98年以前国内的市场,9798年也是个坎,那以前我们都是用手绘的形式。那个时候基本上画的画不动了,今天一天基本上工作就完了,永远都是人拿着钱等着你,那个时候我们项目做不过来了,特别的多。

 

   记者:那个年代这种设计观念的动荡源于什么?

   何山:其实影响应该是电脑,电脑对很多我们从事专业手绘的人冲击力特别大,李云杰,手都画出疤来了,画的频率和用功的程度,好多人说我好不容易一毕业这张图能卖到1万多块钱了,一下就没信了,没项目了。实际上,包括设计院也在转型,整个这一段,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其实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块儿了,国家起来了你也起来了,国家有问题你也有问题,关键是怎么把握自己,怎么在风口浪尖的时候把握自己,下面可以把自己往上提。所以说我们可以说是在中小型公司活力是最强的。

 

   记者:做设计是子承父业还是理想?

   何山:应该说我原来我不理解设计什么概念,原来一直想当画家,想当一个艺术家。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会帮他们画图纸,但是并没有当做是方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觉得说我,艺术是一辈子的事,而设计是经常要磨炼的,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应该把这两个方式结合好了。那个时候我一想,老师说的也有道理,因为家里的条件也还可以,所以这个时候也不是说放弃什么,不知不觉的就往这方面转了,做了10年以后发现原来学生艺术的东西全变成艺术上的修养,正是恰恰原来的那些东西加上我们上一辈传下来的,成为我们公司和我们设计师立身之本,实际上才悟道了好的设计师应该这样做的,必须做到既要懂技术,又要懂艺术,这两项必须要有,学了一个都会有问题。

 

   记者:目前的业务的主要方向?

   何山:我们经常做酒店,因为酒店是所有项目里最综合,而且是最专业性的,当然也有别的,比如像大的设计院,比如说医院,也可以做体育馆,学校都是需要很专业的。因为酒店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移动的,或者是被放大的家,其实这个东西这样理解很多东西容易来做了,当然酒店的功能性是非常强,很多东西我们也花了大量的精力,比如说跑了很多地方,很多酒店每次都是亲自去住,住完了以后每间客房的比例、尺寸和图片,一手的资料都搜集到,就是说可以在市场调研这块花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包括每做一个酒店,都要给这个酒店打一个分,希望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做的这个项目希望被业主打一个很高的分。

 

   一个艺术的世家和一种雕琢艺术的态度

   记者:您父母现在都是的德高望重的设计界的前辈了,他们设计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对您有影响吗?

   何山:实际上我们学的是设计方法,曾经有一段我周围的朋友说你做的东西太旧,正是因为这些批评才促成我35岁以后,有最新的设计风格,搞了一段,包括去一些厂家,包括南方的厂子,西北的厂子,其实就是在跟我父母他们学习,因为他们在做,那个时候8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香港的一个项目经理,一个工长一得月拿1万多块钱,那个时候她们的工资是几十块钱,那个时候去山东每个星期要去好几趟,坐火车去,坐火车回来。因为那个项目就在那儿,是曲阜,回来送一本他们那个时候出的书。客房里的门拉手,灯具,还有一些艺术品都是他们亲自去做的,去陶瓷厂烧制的,去金属厂,去机械厂,这些东西都是要更新的,稿子都是亲手画的,一遍一遍的去试,这个就是我说的,要作出好作品,不管是谁,如果说将来有别人延续这套方法照样可以成为大师,现在也有。像林老师和梁老师他们做的北浮九画,他们就是这样,很认真很认真的做,可以出来的东西他是没的挑,从方向到气势到材料到创新真是非常非常好。

 

   记者:其实你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是艺术雕琢的态度。你对传统文化方面会不会有特别的偏爱?

   何山:这个话题就长了,因为我觉得,我曾经在年初,跟魏生涯他们798做了一个演讲,做了一个新品发布,我去演讲,我选了一个题目叫《唐朝的未来文明》,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他写了唐朝的时候哪些东西是引进来,哪些东西包括对现在有什么影响,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感触特别深,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他们把美国的板用中国的花格放在一块了,这种形式比较硬,不是很舒服,但是我感觉他们这个事情去做了,其实我觉得帮他们去推广这个事,我本身拿着PPT100个设计师聊觉得是这么回事。唐朝那个时候人心胸是很开阔的,不管是谁,只要是好的全拿来。跟现在咱们中国的状态是完全一样的,现在虽然说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中国人还是有能力吸收,包括那个时候引进的东西还有40的影响到我们现在。你翻开历史的页面,发现我们老祖宗的根儿是什么,不是花花格子,不是雕虫小技的玩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玩意,恰恰是胸怀,你要有胸怀说这个人,你现在20岁了穿什么样,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无所谓,关键是他可以回来,他是中国人,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我觉得这就够了,我告诉所有的设计师,我说,唐朝人在一千年前胸怀那么大,现在人完全能做得更好,所以我觉得你站到那个高度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不用去探讨了。为什么染了黄头发,今天为什么说今天学这个,明年学那个,那是个过程,都要去学习,但是学完之后肯定会有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会陈列出来,会出一批世界级的人。

 

   走一千零一公里寻一条蹊径

   记者:很多设计师说目前的设计是模仿、锻炼的阶段,所以是很难出大师的阶段。

   何山:这个时期是孕育大师的,它相当于冬季,冬季要不把营养吸收了,春季是开不了花的。你没有准备,开了花的能量是非常非常大,他们原来算过,如果你用植物开花的能量,相当于用多少炸药去炸一个楼一样。

 

   记者:你对你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何山:我现在状态非常好,但是时机没到,还没有碰到很好的业主,我已经做过很好的项目,但是我觉得不是很满意,我觉得最好的是我的两次小的项目。其实我觉得每次都能看到很多非常棒的,这个东西我觉得并不应该产生嫉妒,因为嫉妒的心理是没有必要,我们只有资格去学,没有资格去嫉妒人家,我觉得就像一个生命一样,它的美丽,它在唱歌,肯定是非常棒的,肯定是有他存在的道理和他的价值,我们应该去尊重他,应该去学习它,我是以这种心态做,我并不是说我非要做一个10万平米的建筑,那是没有用的,只有你机遇到了自然就能做了,其实很多大师并不是真了大师,必须是很踏踏实实的一直在做事,做完了事以后回过头来总结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闪光点,那是一个闪光点,做的时候你要那么想肯定是错了,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我觉得现在心态特别好,状况也好。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优点、优势是什么?

   何山:我现在的状态很清楚,我最擅长的是通过沟通来让业主理解设计是怎么回事儿,而且我能实实在在解决他所迫切需要的问题,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业主在找设计师的时候,有点像乡亲一样,两个人要对上眼,他对你的信任其实是对设计师的一种激励,这样的话会爆发出超一流的设计作品来,有的时候你不会做的特别好,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会激发你做的特别好,当你全身心投入了,应该是做的特别好。

 

   记者:有没有想过设计方面的造诣会超越上一代人?

   何山:会,但是很难。我不谈什么超越不超越,我谈我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个感觉,我画了一张画,一个要出门,学校给你专列一个门,出门以后那个时候是特别狂妄,我要找自己的路,要成为大师,出来以后看见脚印成千上万,不管你从哪个角度上走,无论是经商,还是放弃,还是改行,还是什么的,都是被别人走完了的,但是这个门你得出,找不到路就慢慢的走吧,我深知很悲观的说我走了一千公里以外还是满世界都是别人走过的路。看到很多人走了一边走不动了,我觉得我们能有一种精神坚持下去,坚持走到1001公里的时候也可能倒下了,或者是你站那儿停一停回头一看,你走的那1001公里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永远不会想象,我另辟蹊径弄一条成功之路不可能。所以这又是说,学习是很重要,心态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急躁。说教我去怎么投标,教我怎么能够很快的把钱挣到手,我说挣钱本身我也想挣钱,但是看能不能挣的来。

 

   我希望家族的艺术气质能够得以传承

   记者:老人家现在也做公司的这些设计吗?

   何山:设计方面他不是管。他们很宽容,只要你做的东西用心做的就是好的,并不是对错,实际上很多事情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和不合适,就像很多人问我你说哪个颜色最好看,我说你永远也不要问我这样的问题,它没有一个颜色是最好看的,只有关系。红和绿的关系,覆盖面积和程度。是一种变化,只有动态的才说美。

 

   记者:何老师是什么时候接手这个公司的?

   何山:是慢慢的做的,实际上一开始我也是提心吊胆,也有可能会关闭,但是这个时候看路吧。我想把这个公司,我的希望是再往下传一代人。

 

   记者:他们现在都干什么?

   何山:画画。

 

   记者:真正的享受生活,享受艺术。你以后也是这样的。

   何山:对。

 

   记者:我觉得艺术人才还是出家庭里。穷不能穷三代,富也不能富三代,但是贵族却要三代来培养。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