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设立穿越(组图)
————大师工作营•琚宾专场
日期:2013-07-04 10:01:07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092
记忆中的碎片
参观多个空间后,印记中的空间碎片,会形成理解这个空间的符号学,这些符号本身是特点环境下的唯一产物,在思考当下的方案时,它有意无意会活现在思维中。
屏蔽不用,合理摘取,充分还原,都是思想中多重碎片积累后,能量的展现,对于碎片的整理和再思考,变成了在设计和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工作和感悟。
传统给了我们两个相辅相成而又悖谬的界面,一个是实,我们看到的,一个是虚,我们需要觉悟的,当我们只看到实的时候,就是现在的设计状况,然而,虚之于实更重要,虚的气,虚的味,虚的意境和虚本身设计的像与似是我们拿捏的关键。
卒母托,琚宾老师非常喜欢的一位建筑师。因为卒母托做了瓦尔斯温泉,整个小镇的生意都好的不得了,当地有什么石头,他就拿起来,砌起来,他是一位当代性的建筑师,所以他的空间里面有非常强的当代性,他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尊重,包括地域材料的建构方式的重新塑造。卒母托的事务所在一个镇里,当时A+U杂志的主编去拜访了他,说:“我们想报道你。” 卒母托说:“我不希望报道,你报道我干嘛?我就做好我的设计就好了。”主编说:“我们报道了很多大师。”之后就把关于一些大师的报道都发给了卒母托。结果卒母托都没有开封看一眼。他的那种能量和磁场,他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他用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建立建筑应该有的一种方式。“我们现在的建筑有没有思考过人的真真正正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物欲的标榜这些建筑,我们有没有必要,应不应该。就像我们中国现在一样,中国打开现代建筑是在十年前,日本是在六十年前,和印度一样,我们的梁思成老爷爷干了一件很值得人们尊重的事,就是把老建筑的历史资料留下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另外一件事,他没有把现代建筑的大门打开,我们真真正正推开现代建筑大门是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用这些建筑敲开了中国建筑的大门,这些建筑代表了集权,代表着标榜。
内心深处感知自然的能量
琚宾老师告诉大家,内心深处感知自然的能量,思考宏观与微观的存在与消失。所产生的磁场与感应,是触摸设计脉搏的心灵轨迹......唤醒对艺术的敏感,敲打对哲学的思考。质疑对技术的创新,是思想产生裂变的关键,也是设计的健身操.....
案例
西安的一个案子,用到唐有关的,又要富贵又要体现当代性,几个方面放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视觉效果,色彩,线的效果和方式,软装陈设的细腻。
对传统的继承
对传统的继承不只是继承眼睛能够看见的形态或建构,也不仅仅是建构方式几何美学化的当代处理。还应该继承生活方式、习惯、审美意识、感受性、情怀,这些看不见的部分更是我们的重点,咬文嚼字变成了对传统继承,思考进步的第一要素。也是对气质空间美学追随的重点。
如果去墨西哥,琚宾老师指出了两个很值得去的地方,一个是去看巴拉甘的建筑,一个是去看玛雅文明。巴拉甘是墨西哥人,他的工作室和住宅是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所以应该去看。巴拉甘年轻的时候家里的条件是非常好的,他要开发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后要实现他的建筑梦想,他要让墨西哥人真真正正享受他所带来的当代建筑和墨西哥文化结合之后的空间关系,结果八百亩地里面只有六个房子是他盖得,剩下的都是欧洲风情。这说明一个问题,当一个文化变成强势的时候,它的国力、文化、经济条件在一起的时候,文化的传播是最快的。就像日本,欧美文化,他们给我们推销的LV包等,我们消费的是他们给我们的价值观,但是回想一下,三百年前,是他们在享受我们的东西。三百年前,皇室里面都有东方的瓷器,放到他们的桌子上,都是被朝拜的,这是从东方来的,这是最好的。所以说,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国力的发展是完全不匹配的,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事,留下的纪念品,到处都是东方,到处都跟东方文化有关,这个就点明了一个主题,中国的原创家具品牌,在中国传播,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如何做好设计这个事
在设计的领域里,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琚宾老师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园林设计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室内设计师,所以一个很好的室内设计师也要是一个很好的对建筑理解的设计师,也要很懂得园林设计,你只有把这几个门类通透了,你才能成为一个大家,真真正正把设计这个事做好。
建筑除了是空间的还是音乐的,是用水来演奏的乐曲。墙的重要性在于隔绝街道外的嘈杂,街道是带有侵略性的,而墙则为我们创造了宁静。在这份宁静中用水奏响美妙的乐章在我们身边缭绕。建筑师巴拉甘,他的感情饱满,宁静而充满可以被感知的信仰因子。美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体验。
有些精神是必须依附能体现它的空间而存在,而有些则不是,它是借空间而生,却在最终跳了出去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存在,不需要任何色彩或评价为其涂抹或定位,从而将其显得更深刻一些。只有这样,它才能够自由能够存在的更加长久,能够比最初所依附的空间拥有更多的记忆与拥护。
巴拉甘获得普利策奖后发言中说:“有一些事情很令人担忧,现在许多关于建筑的书籍都放弃了一些深植在我的意识当中的基本语汇与基本概念的使用。美丽、灵感、魔幻的、着迷的、平和、宁静、私密、惊异。虽然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在我的作品中完全的体现他们,但是他们将是我创作道路上永不停息的指路明灯。”
设计中对文化的运用多元而共生,体现在了设计思维的复杂性上,线性思维拓展为多元思维,实体思维转化为意象思维,在设计中依托文化的基础,对其进行的艺术美学、几何美学、气质美学再认识,是设计中思考的核心。传统空间的再拷贝和简单现形符号的罗列只能是特定空间的需求,而不应是倡导的方向。
佛经讲到的无,巴拉甘讲到的宁静,黑川纪童讲到的空寂,都具备了华丽和简朴双重的审美意识,空间气质美学呈现的重要基础。
设计表达,不是豪华的豪,是贵气的贵,不是热闹的热,是寂静的静,不是显性的显,是隐性的隐,不是多,而是少,不是东方意境的外,而是东方意境的内——方案有感。
设计策略——以立“异”来立“意”,异质性的独特带来了意念上的唯一。
设计师需要把自己从文化的东或者西的基础平台上跳出来。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体系的建构,是基于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文化只是未被调和的鸡尾酒,想要什么样的属性和味道,在你的思维和体系建构完成后,得出的结果是唯一的,独特的。设计思维的复杂性和设计精神的悖谬性很重要。
与琚宾老师亲密交流
一个有生命的室内设计,应该包含着对社会的理解,对建筑的理解,对文化的思考,对人在空间活动过程中产生。
细微情感的细心呵护,以及对艺术精神性的再现,生活方式的置入和对材料生命的认知。
设计师一向怀揣着某种情节,带着某种与大医之道类似的节操,认为做设计不应只管市场短期效应,而应着眼于长远的普世性,并认为若每一个设计师都坚持这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认可度,接受度就会不断的提升,社会就会确切了解到涉及意义的所在,从而进入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要懂得向上看,哲学、艺术、灵性,因为这是思考设计的基础,还要懂得向下看,关注我们的产业、技术和研发。我们要懂得向内看,当下关注,在社会中我们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有责任担当,还要向外看,了解国际趋势,客观公正的认识事物。要懂得向前看,知道先锋、前瞻,科技,也要向后看,了解传统、继承和沉淀。
与琚宾老师交流的最后又想起初见的情景,他开着路虎来公司,看上去是一个外表沉静又随和的人,那时候感觉“琚宾老师和这车不是很般配!他看起来那么温和”,但此刻觉得那是的想法是错的,他虽然外表看起来温和,但在设计领域里他的内心是狂热的,所以他和这部车配极了。三天的课程下来,琚宾老师在设计上的造诣令我们敬佩,他在设计上的理念,他对设计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琚宾与学员在水平线工作室内庭院合影
文/李有为 宋晓婷
图/大师工作营项目组
责任编辑: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