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设计人才可持续性发展主题沙龙

日期:2011-04-29 14:27:57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211    

企业界定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自身修炼与培养同样重要

闫志刚(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一、修养,这个修养可能包含几个方面,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等等,最基本得一项是品德。我认为设计师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上的学问,他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文化基础上的学问。

这个修养可以是历史,可以是文学,可以是艺术,可以是音乐,很多方面都可以。设计师绝对不是比设计技术,而是比你的修养。其实我们这一代人肯定是铺路石,因为在文化上我们没有那样的一个高度,一定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才会出现大师。我们设计师要关注这方面,如果你不关注这些方面,我们就认为你不会成为一个特别杰出的设计师,我只能把你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技术人才。真的能在创意上、方案上出类拔萃的设计师,一定是在修养方面有很深厚的基础的。

二、兴趣,这点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他能体现一个设计师对专业的热爱,所以也是我们评判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当然了,这种兴趣并对不是说,我问到设计师,他们告诉我“我非常热爱这个行业”、“我非常喜欢设计”,这是没用的。你跟他一聊天就会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所以这种热爱是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语言上的。

三、理性思维,我觉得设计师无论是偏感性一点,还是偏理性一点,都有一个基础,就是理性的思维,理性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上我们会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一个设计师有没有潜力,是不是可造之才。

所有理性的东西,所有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这种规范和标准可不是我们的国标那些标准,而是最基础的。举个例子来讲,比如一个新人来了,我们整理一套体系,包含我们十多年发展过程中所有的设计,比如说酒店设计、客房设计,我们考察了北京、上海几乎所有好的酒店客房,而且把每个平面,用手绘、电脑全都绘制出来,新人来了之后会先让他学习这些总结好的规律,接触到这些东西之后,他们一下就能上升到一个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再发挥你的创造力。

四、专业知识,最后才比的是你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你需要很多理性的学习,然后掌握很多的规律,这个时候再比你的创意,比你的想象力和发挥。 
 

耐得住寂寞的设计师

高志强(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我们是在这两年接收了两位同学,都是参加咱们这个大赛的,在我看来,这两位同学当时的作品应该算是才华横溢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和个人专业的一些东西和获奖作品是有比较大的出入。我觉得这跟快速制造人才的社会现状是比较吻合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参赛选手作品里面可能有很大成分是借鉴了网上的很多资料,那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设计师自己的东西呢?就很难判断了。

现在这两位同学留下了一位,走了一位。从专业水平上看,留下的这一位和走的那位差的不多,为什么留下来呢?因为他的德性还是不错的,比较踏实,而且肯于拿出几年的时间,踏踏实实的修炼自己。

所以,我觉得设计师先是德,再是才,虽然说德才兼备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但是才是可以修炼,德这个东西可能从小已经定了型,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了。做设计师其实是一种修行,可能刚刚毕业,你发现你学的东西在社会中什么都用不上。因为在学校学的东西,要经过很多年的沉淀,要靠你的文化、你的社会经验、你的阅历等各方面的成长,才能被慢慢运用。我们招收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你能不能踏踏实实干上五年的基础工作,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情况。 

 

“目标比努力更重要”

穆拉德(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品牌顾问、总统家外文网CEO)

我们的设计行业,属于一个服务行业,中央美院有一个口号叫“设计为人民服务”。但是现在同学走出校园的时候,我们能解决的只是生存问题。现在有一部分学生都属于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上学的,对设计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觉得一个学生进入校园以后,先要考虑清楚他学这个专业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还有一个口号是“目标比努力更重要”。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努力不会带来任何成果的,比如我们想挖一个井,没有见到水,结果就换一个地方去打井,结果还是没见到水,这种没有计划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我最早是留学来中央美术学院的,我在央美应该算非常保守的人,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当我从中央美院走出去的时候,必须得到最优秀的称号。为了这个目标,我完成了硕士、博士的学业,我为自己补充了充分的营养,这种营养不光是有专业的导师给我做的导向,我自己也主动摄取了许多。所以,我给同学们提的建议就是,要想清楚你追求的未来是什么?在设计师服务行业,你的角色是什么?就像医生,他在医院,他的职业是治病救人,同样的,当我们成为设计师以后,我们要解决业主的问题、以至于社会的问题。如果这些业主都能依靠到设计师的话,设计师他自己会感到很自豪,并且被认可。

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咱们的设计师学生培养方式比较传统,现在这个传统我们得稍微调整一下。我们在校园里面培养的课程,最好是未来化。未来化就是需要涵盖一般百姓预测不到的问题,设计师、老师能够预测一些的,包括我们未来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国家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民族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环境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建筑、生活、办公环境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再设计一些课程,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

国外总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出一个大师,他会成为一个模范人物,其他的学生都想成为那样的大师,有这样一个目标,他们就会照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但是,在国内,我们培养的设计人才几乎都差不多是一个水平和标准,没有说谁最厉害,或者是说谁差一点。学生上学的时候,不知道我该学谁,有什么样的标准去学,怎么完成我的设计师目标。所以我就希望中国同学,包括中国未来的设计师都能找到一些模范人,照着一些标准去学设计,学艺术,谢谢!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