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2013上海-郑州创意产业学术交流会现场直播
——“2013中国建筑和室内设计精英上海创意产业考察之旅”

日期:2013-11-01 11:21:0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5111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我这次去了韩国。韩国有一个叫东大门的设计公园。还没有建成,快要验收了。扎哈设计,七十个亿,人民币。绝对绝对漂亮,我三年前去的时候,还在建造,它精心打造了五年,当它是一个国家的项目,首尔设计财团投资,未来作为一个世界设计师交流的平台。它是一个新的。无论从功能的定位还是建筑的外观,都没有问题。你刚才讲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还是解决,准备想做什么。就是产业的定位问题。你不解决做什么,就是想要用旧的改造把它做得好看,能满足商业的东西,能满足配套的。然后你还是旧的去改造,满足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不是这样做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上海有这么多,不知道派什么用处。反正把老的建筑利用起来,形成了一个高落差的租差的东西存在,就有人会进去。但是郑州还不是这样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所以你不明确主题,不明确业态,你是很难吸引到客户源。所以我觉得你前期要做一些产业的规划咨询,产业的规划咨询,不是设计的规划咨询。产业的规划咨询,要结合郑州大学的这么一个资源背景。因为上海同济大学,我们集聚了几乎一条街,你们这次去了吗?一年250个亿。它是把所有的大学的和它的价值都溢价出来了。我觉得郑州大学是不是有这样一点。我们现在东华又起来了,以时尚设计为主。同济是建筑设计为主。因为城市都有这样的需求。创意园区,不做差别化的话,很难生存。最后你就成了一个物业出租了,做物业出租的话就无所谓。我觉得很多人硬要挂一个创意园区。如果你没有这个资源,就不要挂,称之为物业出租就行了,物业出租也能生存。但是你要做创意产业,比物业出租溢价更高的话,就要研究。 
  
上海圣博华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业利:
    我讲几句,这个楼已经建好了是吗?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院长马建民:
    方案正在做。正在做这个规划。

上海圣博华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业利:
    在接下来,想好做什么,怎么做,可能没有人能坚持,最后就变成物业出租。园区运营跟你定位完之后,也要规划。我们公司有一句话三规合一,产业功能规划,形态规划,最后是商业规划,这三个规划是合在一个规划当中去做的。后续运营的模式。包括政府的政策,现在有几百项政策,但是很难享受到。你还要创造一些它支持你的政策,比如你环郑大产业经济带。同样你要变成,不仅仅是空间集聚,还要变成价值集成的地方。产业集聚现在很难,特别是办公楼里面的产业集聚很难。创意产业变化很快,我认识马云很久了,02年他回国开始做业务的时候,那时候他是技术,后来他变成网络,后来变成平台,现在变成资本家,他的发展非常快。我们有在创业产业园区做的大众点评网,原来八个人,现在几千个人。就离开创意产业园区了,你怎么做创意产业集聚,更重要的是你集聚的环境集聚的价值。不是简单的一个产业。这个是功能服务、运营能力,远远大于楼本身的价值。所以三规合一中间,已经很多人去接受,就是最好的设计,说一句简单的话,你在网上找设计,有很多。要有内容,内容更重要。 
  
河南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锋:
    想问一下1933改造周期是多久?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我用了13个月,非常快。本身应该是慢的,因为我们是租赁的,免租期只有三个月,所有投入还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时间的成本比投资的成本更心痛。时间等待的成本是没有产出的。我想这个项目应该在两年完成,但是我13月就完成了。我是没有设计稿的,我刚刚讲了全世界找很多设计公司,最后他告诉我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我气死了。最后都拆回去,拆了一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拆除费六百万。我里面没有用一滴涂料。没有用多余的建材。

上海圣博华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业利:
    卫生间里面用。包括现在你看的小钢窗,我很感动的,学到很多东西,所有设计他觉得没有办法用进去。因为旧的租来的房子有一个特点,它运营的能力要很强。所有新的商业要有五年以上的养育期。那如果我们要等五年,一共15年的租期,1/3就没有了。所以它对同步的商业运营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商业根本做不到。所以管理过程就是创意的过程。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完全不一样,这个完全是动态化的。
 
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王政强:
    这个创意园区应该是多方面的,影响政府、投资商、行业。今天我们来得都是行业,设计界,我想请问一下,上海的创意园搞得这么好,上海的设计界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他们提出来的创意?因为我感觉设计的话,我们是被动的,我们左右不了政府,左右不了投资方。但是我们又喜欢这种形式。因为郑州有很多老城区老厂房,现在都变成高楼了。我们上海设计界怎么做的?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这个很有意思,我们也在研究。作为一个设计经营者,要不断的接订单,最怕的是一单一单的接,你会付出很大的成本。我觉得现在好的设计公司应该是可持续化。现在我做了这么多项目,就找了一家设计公司,没有找第二家。我也在进步。原因很简单,它已经介入了我们所有的前期的评估,前期的咨询。介入我们业态策划。最后他的团队跟我的团队基本上是吻合的合一的。刚刚孙博士讲的三规合一。我是叫社会资源的集成。因为他体量大,我小公司,我只有二十人,他两百人,我现在所有的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设计,因为一个设计公司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在做安徽的一个项目,四千亩,铜产业设计园,我整个团队二十多人,我就是集成商,我是他的设计顾问,他的招商运营,他就是厂房、投资。但是我把它所有的前期的规划,设计公司,我们到旅游策划公司,平面策划公司,N个的东西都是我这边出去。因为我们清楚,一个设计完美的作品,需要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否则不得体。就像人穿了一身服装,鞋跟衣服不得体一样。所以我觉得未来,是把不同的专业集成在一起。
    第二个你刚刚讲的设计师,他怎么来参与我们这个,我觉得,就是虽然参与我们旧的建筑改造的方面,可能孙博士也跟我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般选择对这一行熟悉的公司来做。设计师是最早传导这个理念的。上海有一批最早的,他是美国留学的建筑师回来。实际上说白了,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是他们把我们带出来的。最早是登琨艳,他是自闭,不开放,有建筑师的严谨,他不融入社会。刚刚你们说政府投入,他是排他。他是什么都不接纳,我们政府跟他说,你这个园区怎么运营,怎么借助政府的平台。因为那时候园区改造不是这么容易的,他把二类用地的性质变成三类用地,现在开放了,十年前最大的问题是这个问题找不到蓝版。他这条路没有走通。现在死掉了。他做了一个设计师的精神家园。但是这个精神家园没有支托。他这个公司不能进去那个公司不能进去,环境各方面也不是特别优秀。最后饿肚子,死掉了。租金付不出来了。他们业主还找到我,找到我行业协会,说他们还欠我三百万,怎么办。我说了,他都穷困潦倒了,算了吧! 
 
《设计家》杂志主编许晓东:
    这个我补充一下,广州红砖厂那个例子,那个是设计师积极参与。因为本来这个要拆了,然后他们做了很好的方案,用这个方案打动政府,把这个地方保存下来,然后他们再引进资本,自己变成经营者的一部分,现在也入驻这里,变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个是很好的例子。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最好的例子是开放社会力量,跟政府之间保持一段距离。没有完全依赖于政府,但是又充分依靠,然后完全用自己的力量来开发。

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王政强:
    就是怎么开发,怎么管?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对的,就是自己的公司在开发。

上海圣博华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业利:
    政府不管理是最好的。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政府不管理是最好,他给你点钱,你最后要还给他。
 
《设计家》杂志主编许晓东:
    最后我们请陈旭东老师给大家讲一下,因为他最早是参与M50的设计师,从设计师的角度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大家欢迎。
 
德默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陈旭东:
    今天特别高兴,本来是有事情,跟许主编讲可能来不了,后来我一看,何秘书长,还有孙总都参加了,我说我这个小字辈还是参加吧。把事情都推掉了。
刚刚三位都是从咱们创意产业行业,投资、经营、管理,包括策划,都给了自己亲身的一些经验,还有他们非常成功的一些案例的分享。许主编也是一直关注我们创意园区的建筑事务所的发展。也有很多交流,今天很高兴,能够与来自郑州的同行做一些交流。其实应该说分享,因为我们是同行。
    应该讲从设计本身,我们其实是04年成立了,我们是把根扎在里创意园区,这个是无意的,反过来讲也是必然,冥冥之中,因为我个人经历,我在海外留学,在我这个年龄来说,比较长,七年,在欧洲。03、04年的时候还没有创意产业说法。但是个人的经历,我当时在欧洲,其实已经感觉到了,像伦敦、阿姆斯特丹、柏林,有所谓的创意市集,也有社会的开放力量。他们形成了一种交流、集聚,当时其实参与了一些不少的展览,包括一些交流,甚至也有一些某种创意园区的主体,就是在一些旧的厂房,一些老的房子里面办公、工作。同时也牵涉到一些当地的投资商、开发商,他们都在柏林,他们是一个公司,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把一些老的房子,东德时期的房子,租给学生或者是刚刚毕业的设计师。那时候大概在00年前,有这样的经历,觉得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因为设计师都喜欢这种开放、交流的工作环境。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面,觉得它成为了设计师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反过来,应该讲还有开发商、运营商的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看法,就是从,如果现在讲创意产业的话,我觉得可以套用三创的概念。换句话说来讲,把它当成产业,应该有个产业的概念,创意产业。同时这个产业应该落地,应该有个空间的概念。空间的概念,刚刚提到,有可能是创意园区,有可能是一个创意集,有可能是一些零散的游移不定的创意载体,我称之为创意空间或者是创意载体。
    第三个很重要的是人,套用三农的概念,农村、农业、农民,我觉得有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创意人员,这三方面组成。产业的经验,我运营比较欠缺。可能我比较主要的谈这个园区跟创意角度来谈一谈感受。因为其实还是引申刚刚最初的经验,我就觉得,刚才跟我们这位同行,谈到设计师的问题,就是说设计师,可能在我们初步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把自己非常清晰的界定在你就是一个设计师,反过来讲,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设计师应该是创意本身,或者换句话说,应该是有开放、多元思想的工作者。这样的话,从这个角度来说,跟其他行业应该有关联,包括艺术,包括其他设计的门类,包括产品方面,视觉,还有软性方面的。这样的一种定义和观念当你产生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设计师是在一个分享观念也好,分享创新的喜悦也好,在这个网络里。在这个网络里你找到认同感。是一个价值共同体。也就是说,这个价值共同体是一个群体。套用M50的体会来讲,它其实在发展过程当中,这些创意人士的介入,或者是有相同思想的人的介入。最终会激活,给这个本身没有价值的空间带来新的力量。我当然是指这种平地,或者是一无所有的寻找这个价值的时候,是有人的因素。这个是05、06年的时候,是保卫战,当时我们一个老师,包括到一大批艺术家,包括各方面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讲参与,我们实际上是介入了规划的设计过程。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从创意,还有从园区和人的角度来讲,当时我就觉得,应该实际上是吸引了这些艺术家也好,包括一些创意人士也好,它应该是多元的。它实际上应该是个混合。当然其实现在有一种做大做强或者是单一化的趋势。我觉得还是在确定一个主要的定位之后,其实还是应该介入相关联的产业链当中,人士、公司,我觉得这个为园区的持久发展打造一个完善的基础。
    如果落实到园区本身的话,其实这里面是我个人的体会,如何挖掘,因为我们针对的是一个旧的园区,或者是旧的遗产。应该讲,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项目,如果面对旧的城区,那这个是工厂。是一个旧的单体。在这里,刚刚说到1933做减法,我也有同感。其实在改造项目里,如何洗涤掉,换句话说,在这个成因中,减少对建筑单体的破坏,我称之为破坏,可能作为设计策略来讲,第一步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当然因为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历史的价值。当然上海刚刚提到近代的工业文明。我觉得到中原的话,可能有比较悠久的古典的文化的纪念。包括开封、洛阳、西安,我对西安也很熟悉,我本身是西安人。我觉得从策略上来讲,比较重要的是,和传统进行对接的一些点,一些平台也好,一些布点也好。其实我觉得创意园区这个规划和设计,更多的是寻找它的历史价值。只有找到了它的历史价值,确定了它的坐标点。那么这样,最终提到的价值设计,或者是设计中的价值,也会在过程多种显现。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我觉得无论是从大的城市旧区到厂区到微观的单体。我们经常做的是一种针对外科手术或者是西方外科手术分解。针对一些点,激活一些点,维持旧的机构,带动全盘。通过这些点的循环,从投资角度来讲也是节约的。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让它形成良性的循环。M50的项目经验,我觉得如果在,现在也有甲方,也有设计师,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一个好的业主了解到创意需要时间,反过来市场价值体现更需要时间。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创意园区的项目,应该是有一个平衡,各方开放要素的协调,同时也是设计师的概念设计师的想法具现的体现。我就讲这么多。
 
《设计家》杂志主编许晓东:这里提到一点创意人士,我对M50感触比较深,因为M50里面入驻的很多艺术家、设计师,我们都非常熟悉。我觉得M50这个形态,非常像中国农业社会的村落,谁是谁的亲戚,谁是谁的朋友,这里面有互相扶持互相合作。比如我们昨天去的“多少”家具,它跟瓷器跟周边的这一些,都是有关联的。在设计方面,提到了还历史本来面目,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手法,设计师应该都有同样的感受。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有没有什么要交流的?没有问题。那我们上半场就到这里吧。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论坛上半场就结束了。我们茶歇十分钟,准备了精美的茶点,请大家品尝。
尊敬的各位来宾,我们的会议将继续进行,请各位来宾就坐。谢谢。
下面我们把时间继续交给许主编,有请许主编。
 
《设计家》主编许晓东:
    我们今天论坛第一个环节刚刚已经圆满完成了。接下来的话题是专门为中原设计师准备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中原设计也一直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见长。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优秀设计思潮的交流碰撞,对于中原设计而言,深入传统与拓展视野,是矛盾还是兼容?历史对于现实,是滋养还是负累?中原设计界如何面对地域性与民族性与全球化的关系?中原设计师,如何沉下来与走出?如何在保留中原设计精髓的基础上深入传统,在增强创新适应全球化设计思潮的前提下突围?这个是我们作为媒体要思考的,今天跟中原设计师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我们按照原来的计划,有请中原设计师的几位代表做一下主题的发言,接下来希望每位设计师参与到对话的讨论。接下来有请马建民老师发言。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院长马建民:
    非常感谢简一大理石瓷砖和《设计家》杂志。上半场讲的给我们很多启发。实际上作为设计,创意本身是一个环节,要把这个环节作为文化积淀去从中改造。一个扣减一个产品。设计出成果,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上个礼拜我去了美国的一些朋友那里,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几个美国大学的文化的氛围让我们很感动。有一个老师讲,在清华老校区想做学问,在新校区想挣钱,说的就是这个观念。我们对何秘书长和孙博士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设计家》和简一能多做这样的活动,这样我们会收益更多,从而把设计作品做得更好。
    至于中原的文化也好,我们设计的深入也好,这是一个很大很长久的话题。这也是我们中原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上海是中国的文化高地,设计高地,经济高地,跟河南地区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多方面的,中原是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积淀的区域。有学者在论证:中原文明中原文化占领华夏大部分的比例,几乎超过70%,甚至更高。这个我们这里不做详细探讨。总之,中原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丰厚的积淀。这么多年的发展以来,中原现在充其量也还只是二线城市。作为设计师,我们要考虑什么问题,要怎么去做,这个始终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因为时间问题,我希望郑州的每个设计师都有发言,我就不再展开讲了。我把我自己思考的几点跟分享一下。
   文化和现实的关系,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目前社会要解决主流设计的问题和非主流设计的问题。主流设计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包括大规模的、技术性比较强的,类似于机场、车站等的比较主修的一些设计。我们在设计界做了一些考察,我们更提倡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解决现实问题。而非主流设计的问题则更倾向于文化、艺术等方面,从更深的层面体现建筑价值。就是说我们现有的旧区,同时夹杂着文化的底蕴。我们要营造这样一个氛围,这样一个场合。正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它是互动的,有气场的。所以我觉得中原文化,中原设计师正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做的一些城中村的改造,获利的农民,怎么让他持续生活好,这个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容积率不能超过3,开发商怎么去赚钱,他如果不能生存就不会去发展。首先要把生存的问题解决好,而后再考虑发展。所以,哪些是设计师能控制的,哪些是设计师不能控制的,现在设计师要先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第二点,我们认为是这样的,中原设计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就是真正的设计师,首先是个社会活动家。设计师不能局限在一个层面当中,需要走在前列去策划,要给业主策划一种好的商业模式,要让开发商清晰地认识整个模式,了解这个模式怎样才能让他生存。到中间环节,才是卖我们自己的设计。最后环节就是物业。作为设计师,你怎样把这种有限的价值,给它释放出来。这个实际上也牵涉到设计师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前几天我们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下面有一批设计师,他要靠设计养家糊口,你不能说他没有追求。所以,我们首先得看到生存的地方,其次我们要抓紧该发展的地方。一年我们会做上若干项目,我们能不能拿出一些项目来实现我们的梦想。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点,上个月我们有一些学术方面的交流,几位新的建筑师分享了一些酒店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们很用心地去做的。作品中酒店的一些空间方面的设计,它超越了一些传统酒店的概念。在成本还没有提升的情况下,能做出自己的感觉来,能做出讲究形象的设计。这个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也提升了酒店本身的价值。所以,我感觉中原设计的思维在超越,这跟全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接近的。总的来说,面对这样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很多行业包括设计业,还是比较浮躁的。要有所成就的设计师们,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正如何秘书长做的这些园区,让我很感动,在静心不粗糙的心态下,能够为文化做出服务,提升它的价值,能够真心的把自己的作品,感动自己,感动社会。
    实际上,我们现在谈到的设计上的一些问题,不是设计不够,有时候是设计过分,设计师应该有真心的规划。我的理解是在很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的不是中国创造,而是回归。我想我们在这一点上要有仁爱,这样才能实现我们设计之光。谢谢。
 
《设计家》主编许晓东:
   的确,马老师提出的这些观点,应该是设计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共同要面对的,就是现代的设计师面临的多元概念。超越这样一种关系,会对我们有非常好的启发。接下来有请肖艳辉肖老师。欢迎。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院任高级室内建筑师肖艳辉:
    今天很荣幸来到上海和大家进行交流,感谢《设计家》和简一的安排。我感受比较深的是对文化的了解,从设计角度出发可能比较难度。作为商业高度发展的中国,现在正处于疯狂的阶段,谈文化这个问题显得有些无力。因为社会没有时间。作为一种文化状态来说,它绝对是个包袱。因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靠文化。作为四大文明,唯一没有断掉的,就是中华文化,它生命力绝对顽强。曾经中原非常辉煌,当时是属于大陆文明,都是从中原发散到四周。而今天是海洋文明,是从沿海往内地扩展,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国文化是讲道法自然,顺势而为。不可以用来强调中原怎么样,郑州怎么样。走到今天,它就是文明的发展的自然状态。当然文化是可以借鉴的。中原文化蕴涵了很多的道理,曾经影响了西方的发展。包括西方的所有的当代设计、艺术。西方的当代艺术受了东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变革。它变革走到今天,反过来影响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这个就是文化的互动。作为它的本源,中原,有它自身的理解。正如我们刚才讲到的很多创意产业园的设计,或者它的运营模式,或者是甲乙方的意见达成共识的过程,实际上中国文化已经早早把这个说清楚了,它说的就是道法自然。不是说的大自然。修旧如旧就是还原历史的本原,就是要秉承中原文化,然后要顺势而为。包括我们的设计,也是运用了中华文化的“道”字。我们古人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怎么样做。这个是颠簸不灭的真理。今天道家也影响了世界。包括欧洲,文化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变成一个包袱,但是中国人已经解脱掉了,中国人今天正轻装上阵。文化这个题目非常非常大,对于今天的设计来时,是个包袱。作为设计者本身,我参与了龙门博物馆的建设,刚刚几位领导谈到从前期导入。他们一总结,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龙门博物馆的建设从选建筑师,包括选德国的设计师,历经十年完成。这个效益是非常差的。这个过程要理解传统文明,把它在今天发扬光大。当时立标就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站在今天世界的舞台上。怎么说呢,就是用时代的语言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最后用圆和空,这两个理念,完成了室内建筑到整个环境的建筑。一个传统的文明,它今天的新生和再生,有一种断臂求生的痛,也有一种新生的快乐。所以对于文化的认知,就是说这个文化本身是几千年不倒。
    我们今天谈到设计的另外一点中式设计,更多的是让我们来理解过于符号化了,过于明清式样,因为它离我们非常近,大家比较理解。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它凝结着这个民族或者是这个文化本身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已经被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以及文化人遗忘了。因为战乱不断,它的有形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但它的精神应该被融入到设计中,自然带到作品当中。它一定是有它独特的人文和地域的特征的。所以,在今天全世界大量的外国设计师来到中国土地上的形势下,我们作为中原设计师,应该有我们的独特的优势,在技术上,我们在学别人,但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面对强敌的时候,我们仍然应该坦然面对。毕竟有长有弱,当他们长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个是中原文明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在今天所谓新东方复兴的时候,我们要从更多的历史文明当中挖掘。像上海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的遗物,这也是我每一次来上海一定要去的地方。因为它遗留了太多的古代文明,它对艺术的审美等等的处理,都仍保留在今天。如何让这些历史这些文化能够新生,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努力去做做的事情。谢谢大家。

《设计家》主编许晓东:
    前面马建民老师是从战略上来谈的,肖老师则是战术上出发,来得更具体更实用一些。总结来说,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精神的遗产。
接下来请孙华锋孙老师。这次活动要特别感谢孙华锋,因为坦率的说,在座的设计师我只认识孙华锋,孙华锋在中国设计界还是非常活跃的,我觉得他是有明星气质的这样一个设计师。他是偶像派,同时也是实力派。我们也非常喜欢他的一些作品。现在请孙华锋给大家做演讲。
 
河南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锋:
    谢谢许老师的褒奖。我们这个年龄层的设计师,实际上见证了整个中国室内设计的历程。从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到今天,已经二十多年了。中国的室内设计真正的发展就是这几年。早一些年,我们都是依托于房产公司的。
    尤其是近年来,我们河南室内设计界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人过去对于河南人有观念上的垢病。实际上不是大家说传的这样子,而且这几年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整个河南的发展是飞跃性的。因为我全国各地跑的地方比较多,包括我在上海也生活了七年,所以每次来上海有旧地重游的感觉。经历这么多后,07年我回到河南郑州,对郑州也有这样一个信心。我觉得河南这么多年的发展走到今天,有着我们众多设计师的努力。感谢简一和许老师这次邀请大家来上海。一开始许老师给我打电话,我就知道大家的事比较多,尤其是我们一线的设计师,虽然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紧凑,但是今天来到这里,还是想跟大家谈谈我对设计的理解。
    这么多年做了这些设计,尤其是这几年经济好了之后,大家都在讲传统文化的回归。尤其是河南,我觉得河南倡导的非常严重。其实我是不太喜欢做传统设计的。但这几年都靠在传统文化上做设计。大家都认为我是做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第一人,很多人都把我夸到了这份上。这次我去南昌,很多设计师都这样说。我没有太多的高兴。这一块我觉得有一些误解,这种误解来自于哪里呢?我觉得来自于设计界,设计界更多的是做设计,谈到我们的理论,我觉得大家相互都是在束缚,我觉得这个不是太好,设计应该是有感而发的,是来自你内心世界的,而不是抄袭模仿出来的。那种是没有生命力的。就像刚刚几位老师讲的创意产业园。比如河南,就不能生搬硬套的做这种创意产业园。我觉得河南这些年的设计,能走出去,得益于我们在河南地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为我们这一些年没有过多的名利等东西的干扰。能够纯粹地去看很多东西,去思考很多东西,这个是很难得的。
    我想就着PPT,简单的把我们这么多年的获奖作品,展示整个河南的设计的演变。我想用十分钟的时间简单过一下,在打开之前,我想说一下,河南目前设计界的状况。我在上海待过,在北京待过,我跟目前比较活跃的像重庆、深圳的设计师也非常熟悉。实际上全国的真正的二线和一线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什么呢?其实设计界分了很多层面的,就像大海一样的。我们设计界是一样的,河南的一二三四五六设计层面几乎和上海的一二三四的层面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最高端的量不如上海,我们设计的质量并不差,我是这么认为的。包括我们在座的很多人的设计。从这些年开始,我们整个河南的设计,基本上都走出去了。今天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设计题目“设计是空”。
    许老师临时通知我为大家来展示PPT,我也没来得及好好准备。我这几年全国各地都有做过演讲,还是想谈谈设计是空的问题。其实空在中国传统的禅学里面讲得比较多。什么是真正的空?我觉得就是真正做事的时候,要把它忘掉。大家坐在这里研讨的时候,人人都会说,但是真正实践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没了。
    禅学里面教我们的这个空,不是用文字或者是高深的理论可以描述的,实际上这些所有的设计是来自我们内心的东西。我们设计也是这样子的。我就不再过多的说了。这PPT的作品都是我想演讲的东西。我就简单给大家过一遍吧。我对上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情结,因为我在上海生活了七年。这些是我在上海做的项目,我还是蛮喜欢做的这些设计的,虽然已经有十年了。这个是我们当时做的上海农垦博物馆。当时全中国所来投的标的中,我们这个是一轮过。这个是和成卫浴,在座的各位都清楚。这个是和成卫浴来中国的第一家旗舰店。我想告诉大家,这个就是设计创造价值,因为我做了这个设计,我讲了这个设计理念之后,他们就把这个楼买下来了,当时买才六七千块钱一平米。今天是什么价格,大家都清楚。我给他们创造了一笔很大的价值。其实这才是当年我的风格,我是比较喜欢这种国际化,相对简约的设计手法。这个是我后来转型回河南最后一个项目,在北京的一个项目,新古典主义的。从这个项目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中国传统的项目了,这个就是把中国的水墨画写意的概念做进去了。这个是我们回到郑州后历年做的项目,然后中式和现代开始演变,我们把这样的文化引进来做的一些项目。我就开始过一下。其实风格变化还是比较多的。03年回到郑州,我们感受很多河南的变化,业主对设计师的尊重,我觉得这个是河南这些年来的变化,也是我愿意继续留在郑州的理由。这个是获奖的苏园,第一家店,这个是第二家店。这一块讲到传统文化,有的讲突围,我觉得没有什么要突围的。这个建筑我们请了三十个扬州大工,平均七十岁,来做的这个整个构架。这个是很难得的。这个东西以后不会再有了。这一帮老的工匠走了之后,年轻人不会再做这个了。所以我们希望用历史的东西对现在做一个影响。这个项目我们是把现代的手法跟传统的尽量融合来做的。
    这个是我们做的日本的餐厅。这个也是获奖的。我就快速播一下吧。因为我这个PPT东西比较多。我想一直放到最后,我想跟大家讲讲,这中间这些项目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还有中国人对这些东西更讲究意境的思想。这都是历年的获奖项目。我们不想现在做的很多建筑,都把中国的老东西都搬出来。我们希望有人文的东西,有历史思考的东西。对中国传统印象理解的东西,我们把这方面做出来。我今天重点说的就是这几句话,大家知道,柯布西耶说“我热爱传统,它给我灵感。”现在中国很多中国设计师手脚被束缚住了,在这个圈子里面绕来绕去。这个是我比较反感的。这个是原来请的北京设计师做的项目,后来被我们废了,我们重新做的。我就快速播一下。这个是我们做的太原的兰婷一号,业主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找到我们来做。跟马老师是同班同学。这个也是历年的获奖作品快速过一下。我就想讲什么呢?我们开始转变我们公司的设计风格。刚刚有人问我喜欢国际化还是传统化。我说不矛盾,我希望有国际化的传统,来做我们公司的东西,民族风格是我的负担,而不是资产。我不喜欢别人说我们河南博大精深,全中国文化都是我们发展出来的。扛老祖宗的棺材做这些,这个是我很反感的。这个是我们去年做的上海的一个会所,在南北高架。这个做的是和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的风格。这些年,我觉得河南的设计师完全可以走出去,这个是我们现在开始做的,我希望尽量简化所有的东西。这个是印象的装饰,对空间的思考,我希望来变的。这个是我们在广州做的一个餐厅,八水长安,我们也希望把唐朝西安的概念,用我们自己理解的方式来演变而做出来的。这个酒店,盛福乐酒店,是建业和双汇投资的。这个建筑本身很差,从这个建筑开始,我就召集全公司开会,说我们要摒弃过去设计的东西。设计这个酒店,我们通过很长的时间来说服业主。这个酒店是我们去年一年比较下劲做的。它很时尚很国际,但是契合了整个洛河文化。当地的农民画、竹编非常好。我希望我们开始做东西,能往这种更加国际化的,更加时尚的手法,慢慢往上靠。我希望它是有内涵的这么一个作品。
    最后这个是我们前一段时间做的,玩的项目,云鼎汇砂,不大,业主也完全信任我们。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理解,因为时间比较短,我就想通过这些东西来阐述我自己对整个设计的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希望整个河南的设计界的团队,我们大家并起肩来共同走出去。其实我们河南在全国来说根本不差,也希望,尤其是媒介,像许老师,还有本地的媒介,对于我们真正的河南的设计界有一个正面的宣传和引导。谢谢大家。
 
《设计家》主编许晓东:
    刚才看了华锋的作品,我的确有一些感触。说实在的,我们《设计家》杂志之前对内地城市的设计师关注的确不太够。因为我们本身是在上海。作为一个专业杂志,我们的时间并不长,从06年才开始。我们对华锋的关注,始于每年的CIID的评选,因为他们对《设计家》杂志认可,我是连续两年受邀担当终审评委,我发现有个设计师得分率挺高的。我就关注了一下这个人,感觉印象不错,我去年投了你一票。我们还是要支持这些有潜力有实力的设计师。接下来华锋请你主持一下后面的。你跟大家更熟悉一些。
 
河南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锋:
    接下来要不让政强来吧,政强也是河南的一面旗帜,他也比较执著,坚持自己对室内设计的认识看法,而且政强也为我们这个交流会专门做了一个PPT,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政强。
 
郑州弘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王政强:
    我今天跟许主编一直在说,上海《设计家》杂志和简一合作的这个活动,安排非常细致,细节做得非常好,非常感谢。实际上开会,到最后会议这个时间了,我希望能完美的划一个句号,因为到最后一般都是垃圾时间,我想划个不垃圾的句号。因为现在到十二点钟了。我从业二十年,刚刚跟华锋在聊,我们二十年应该拿出什么东西跟国内的同行交流,我就讲一些看法。我们在座的创意人,都是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我觉得这也是跟我讲的还原这个题目非常像。刚刚大家讲到了回归。
我先放一个片子,这个是08年我们做的。刚才片子最后一句是我总结的,作为今天讨论的话题,我们刚才看到的片子实际上反映的是:今天的上海就像北宋时期的开封,早期有一篇文章写到开封就是曾经的纽约,实际上就是一种轮回。我们郑州的设计师有一种文化的骄傲,但是很伤感,我们近代没有成长突破出来,因此我想从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对河南的了解,包括我们本人的一些思绪。
    这个用唐三彩做的釉拍的照片,就像一些画,这个也是瞬间体现出来的。这个是开封的年画,都是非常有经典的一些东西的。河南的先人曾经告诉我们,要学习,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就像设计一样,不能做得太满,要留有空间,留有余地。这个是上海,我刚刚讲的,就像北宋的开封,这个是我读书的学校,我在上海读书生活了五年时间。我对上海还是非常有感情的。每次来都有很大的收获。后面就是我的一些论点,包括我们这两天看的产业园,我觉得想法就是怀旧不守旧。作为一个创意者,我们不能守旧要创新。但是我不喜欢太多太复杂的东西,我喜欢创新加清新。这个是我对二十年设计的理解。当然如何突围,如何提高,我觉得闭关和游走是修行必要的阶段。今天的何秘书长和很多专家都跑了很多的地方,要为我们设计找依据。这个很巧,我想同空间找出自己的突破。我就拿贝聿铭这个例子,很巧,这次我们真好住在贝氏公馆。这个1978年做成的,这是我在教科书上扫描下来的。所有的材质、空间非常简单,空间富于变化。前天晚上开会我们在聊,我就说到一句话“普通的设计师或者我们认为好的设计师是在复制作品”。但这是设计家在窃取灵感,我觉得窃取比学习来得更加刺激一些。而且就像生活方式来源于灵感。因此我们都觉得,我们要成为设计家,而不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因此失去激情和记忆非常可怕。我们这两天看到的一些创意园区。我觉得在内地创意园区是销售的卖点,在上海的话,这个是唯一性的。这个是它非常好的价值,价值的得到了最大利用。当然设计也是的,如果没有激情和记忆,设计是非常空白的。这个是巴塞罗那会馆的一个草图,这个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点,我现在才刚刚意识到。这个也是我比较推崇的,圣乔瓦尼教堂,这个建筑国内介绍得比较少。当时我们在欧洲的时候,是当做一个历史建筑去看的。当时我写了一个文章发表在杂志上。你们看这个多像1933。这个是为了一批死去的高速公路的工人而建的教堂。它的梁柱结构,通过空间来塑造,非常的精美,我们可以看它的空间的关系。
    我觉得今天来了之后,1933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在杂志上看了,跟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是我去云南看了之后,设计和创造出的激情,设计师在二三十岁到四十岁还有激情,我们的一些设计师到五十岁就不再做设计了。我们到欧洲看,有的设计师到几十岁还在做激情。我觉得设计的可持续性比较弱。因为我想到这句话“虔诚的光,云知道”。这个正好是丽江早晨的时候的一束光,被我捕捉到了。怒放的生命,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建筑,这么多年了,还影响到我们。
    接下来由于时间关系,我带来一些小的设计,这个是我对空间的完全理解后的再创造,用传统的营销手法来做,希望有记忆和情感在里面。这个是我们当时的一些思想、想法。就是所有的点,没有什么秩序,大积木块、层层打开等等,我希望在这所有的点里面找到我想要的灵感。依然是从空间出发。这个就是我们当时的一个草图,就是一个违和的空间,非常的灵动。当然我们把材料降到最朴素。在这里我想给简一的李总提个建议,我觉得简一的砖非常好,我们希望简一开发一批简易的砖,自然环保的那种。因此我希望你们的砖把图案做得再朴素一些,可以再贵一些,这个是将来的需求。这个是室内,是一个违和的建筑。盒子里面是材料展板。这个大刨,相当于装饰作品,因为它是木制品企业。这个是从盒子里面往下外面。这个是楼梯踏步,非常的纯粹,我们希望有一些更简洁的,同过空间感来塑造这样一个环境。就是非常的简单。
因此我觉得设计的要求,大家经常提五觉,我觉得五感更重要,我觉得设计师敏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普通人看不到,你要能捕捉到;第二设计师要有情感;第三你一定要有感悟,这个感悟来自于设计师的天资;第四你要会被感动,你不会感动,很难做好设计;第五你要感恩,就是感谢所有给我们灵感的东西,我们设计师要感恩。我觉得这五感,在精神层面比五觉更加重要。因此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实际上设计师很痛苦,做到一定高度,他要超越自己。我还经常跟很多年轻设计师讲,也告诉我自己,不要把设计当成生存或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实际上要把设计作为人生的过程。到你晚年的时候,蓦然回首,你觉得这一生很精彩很充实。因此我觉得过度的舒适和自我也会失去设计的激情和斗志。就像冬天的时间如果很温暖,人的体质自然会下降,开会的时候会困。冬季适当冷一点点,你会觉得很有斗志。我觉得设计也是这样,不要把自己弄得很舒服,设计会很难做。适度的挫折和痛苦会增加设计的敏感和斗志。西方的一些设计师都是在挫折和痛苦中增加斗志,所以他们到九十岁一百岁还在做设计。而我们国家的设计师到五十岁就很少做设计了。
    新富,成熟阶段,奢侈,内心。在上海这样一个地区,已经有了这样一些人,从新富转向成熟,完全追求精神东西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些东西。当然如果你在内地的话,有些老板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他很难想象这些东西是怎么奢华的。这个是我认为设计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我们看到欧美一些设计师的作品,都是发自内心来做事,而不是简单的造型的叠加。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精神契约,这一点中国这种精神很差。很多设计师就讲你不给我设计费,我就不做好。我们要投入,设计就会做得非常好。我们的很多精力都花在跟客户斗智斗勇,只有50%精力花在设计上。你想想你的设计怎么可能会超过欧美设计,这个不可能的。
    因此现实很小复杂,我的思想飘来飘去,记忆的脚步,最后是不停止的梦想。我希望我不停止追求的梦想。这句话是给我自己,也给同行来梦想。这句话比较绕嘴,“给时间一点时间”,我觉得这是这两天对创意园区感受的总结,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你看我们创意园区,这里已经有一百年了,“让过去过去”,过去的东西我们可以传承,让我们重新开始,让我们追逐设计的梦想,这个叫“让梦想梦想”。
    好的,谢谢。
 
河南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锋:
    我想是这样子的,既然每个人来了,大家都讲讲吧。顺柱是我们管委会的秘书长,给了我们这次活动很大的支持,也请闵秘书长说两句吧。 
 

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