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设计师访谈 >> 正文
董治年:混沌世界下的人文主义

日期:2012-10-11 17:45:2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910    

编者按: ASLA设计竞赛与IFLA竞赛是一样的,都是由发达国家主办的。发达国家对于景观的思考已经先进于发展中国家对景观的认识,发展中国家对于景观的认识还停留在施工图、结点、或实现普通项目的关注上,而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关注人与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了。相对来说这两大竞赛更关注的是学生或设计师对于未来景观的预测或判断甚至是前瞻性的研究。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不仅在科技方面全球化,在文化上也应该实现全球化,但是全球化不一定要抹杀地域特征,一流的景观设计界的评委,他们已经完全不是在用发达国家静止不变的观点去考量设计师的成就。首先去考量的是设计师是否能根植于所在的文化环境中,同时又和主流全球化设计发展潮流的趋势保持一致,评委并不希望设计师去学习扎哈或者库哈斯表面的东西,而是希望在本民族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景观设计西方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主是发展得最早的,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它也是从建筑设计里划分出来的领域,但同时它引进了环境工程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中国景观设计的教育与实践都是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年,直到俞孔坚从哈佛回来之后在北大成立第一个景观学系。现阶段的景观设计处在早期对欧美国家设计的形式模仿阶段。

(图:董治年领奖照片)

2012 ASLA 学生奖颁奖典礼于美国时间2012年9月28到10月1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举行,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博士研究生、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董治年带领的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王宏侠、王一鼎、樊昌林、周超所组成的CHAOS(混沌) Design Research Studio 设计研究实验室设计的《地景中的庇护空气蛹》获得住区设计类 Residential Design 荣誉奖,中国设计又一次站上了世界舞台。

前期——关注流浪者

我们的生活区域不是在高校就是在市中心,看到的主要是以设计师业主白领以上的人群为主。但是即便是在北京这样一线发达城市还有一个流浪者的角落,他们流离失所,居无定所,毫无归属感。于是我们团队经过调研以及头脑风暴后,决定把项目定性在关注流浪者的生活状态。

在项目初期我们以一种观察者的身份对他们进行调研,但是一开始受到了流浪者的排斥,这类特殊人群是非常具有警惕性的。但是经过了多次接触之后,我们与他们成为了朋友,与他们进行交谈,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慢慢的他们消除了对旁人的警惕性,这也使得我们把设计做得很深入。

设计师经常陷入一种误区,已经习惯了一种设计方式,对着电脑去想象设计,很少有设计师真正的去问使用者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设计,这一次我们获奖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于我们用另一种方式近距离的贴近了设计的本身,设计的使用者本身,如果仅仅把设计停留在工作室办公室,是拿不到奖的。  

选材——可持续生态生长材料 

竹子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的生长材料,它生长很快,但是它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很好很广泛的使用。但是竹子在中国很容易的取得,与钢筋、砖、混凝土等其他建筑材料相比,竹子具有低碳、绿色、廉价、高韧性、高可变形性,高抗拉刚度和重量轻等特点。我所在的研究所是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在西方是非常关注的词语,它所关注的是以往物质设计以外的人与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于是竹子这样可持续的生态生长材料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 

项目——母体与子体关系 

我们重新定义了流浪者与他们在桥下的生活空间之间的母体与子体的关系,这就像豌豆和豌豆荚。我们将此空间设计成为一个全新的景观(根据流浪者的行为而丰富的空间景观)-母体,以及景观中的庇护空气蛹——子体。环境为母体,流浪者为子体。植物为可持续性发展植物,不仅仅具备观赏性,更具备食用性,比如我们有豆角,黄瓜,南瓜等等,在平时可以作为观赏性植物的绿篱与表皮出现,但同时它又可以为流浪者提供一定的生活来源。 

分工——混沌中的清晰

一开始从调研着手,用海选的方式选择方案的切入点,这次主要是我的构思,其中几位队员分工不同,有人负责总体技术类的协调,有人负责图纸类搜集,有人负责表现,除了方案概念性比较困难,它的结构性也是很复杂的,这是一个非线性设计和参数化设计之间的一种表现。

所谓非线性设计并不是像一般设计师认为的是艺术家的雕塑性作品,它其实是用计算机用严密的分析生成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设计与发达国家设计差距那么大的原因,我们太停留在对表面形式粗浅的认识上了。鸟巢就是典型的非线性设计,但是你会发现全中国会有各式各样的山寨“鸟巢”,这就能证明中国还处在一种很初期的模仿设计阶段,停留在对表面展现方式的研究,但是赫尔佐格、德梅隆他们对鸟巢的分析更多的是从结构上。  
 

了解《地景中的空气蛹》请点击

 


第1页 下一页 末页 共3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