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中国明星设计师再度携手,亮相米兰设计周核心殿堂 (组图)

日期:2015-03-27 11:12:00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4    

【导读】由著名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冬江教授策划的2015米兰设计周“华颂·中国设计进行时”大型展览,将于2015年4月13日——4月26日在米兰大学精彩亮相。

由著名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冬江教授策划的2015米兰设计周“华颂·中国设计进行时”大型展览,将于2015年4月13日——4月26日在米兰大学精彩亮相。

作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规格的国际年度设计盛会,米兰设计周每年汇集了全球顶级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成果,被誉为世界设计潮流的“风向标”。作为米兰设计周的最高学术殿堂,意大利INTERNI杂志每年都会在米兰大学邀请全球著名的设计师、艺术家举办展览,扎哈·哈迪德、诺曼·福斯特、丹尼尔·里贝斯金、让·努维尔、菲利普·斯塔克、草间弥生等世界级大师均在此场地举办过展览,其学术性和前瞻性为世人瞩目,引领国际设计最新潮流。

2015年米兰设计周“华颂•中国设计进行时”是米兰主办方第二次邀请策展人杨冬江策划“中国设计进行时”展览。 “中国设计进行时”已日渐成为中国与国际设计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将中国当代的设计师、设计品牌与设计成果推向国际舞台,与国际设计界共同探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下中国设计的状态和趋向。

本次展览的主题“心·物”关注人类设计文化的最基本起点——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心·物”既是对待现实的态度,也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强调艺术之感悟与科学之严谨的有机融合与不断升华。

“在最高规格的国际年度设计盛会——米兰设计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设计进行时’展览将中国设计师及其作品从本土环境中抽离,将更强烈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呈现在国际视野中。在心.物这一理念之下,文化精神、地域特性等抽象理念被巧妙地外化于形态中,启示国人更深层的解读“物”本身的结构语意,同时感受物我之道的精髓;展览同时演绎和呈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怀,向世界传递中国设计的韵味,我们希望所有观者都能从中感知当代中国正在重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本次展览的作品都是家具设计,与米兰设计周的主题呼应,更是因为设计师往往对家具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使用者与家具的关系也最为密切,经典的家具总是历久弥新,是心.物这一理念最好的载体,参展设计师阮昊、林学明、陈耀光、朱锫、姜峰等都是中国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以不同的设计概念和形式策略精彩的传达出了主题和载体之间的关系。” 策展人杨冬江这样概述本次展览的主题及作品。

图:《猫桌2.0》阮昊

新生代建筑师阮昊风靡全球的猫桌在本次展览推出了2.0版,质朴又不失趣味,将自然闲适融入生活,木头自身温和的生命力与将杂质过滤,留下宁静的空间与时光。

图:《侘系列》林学明

设计师受禅宗的启发,既汲取了东方式古典美学精髓,同时考虑到未来社会无纸办公系统的需求,产生视觉冲击,迸发出更多可能性的联想。

图:陈耀光《穿越——关于抽屉的故事》

将传统的抽屉榫卯与现代通透的玻璃结合,演绎出材料和结构独有的性情和趣味,虚实之间沉淀的是作者最真实的心境。

图:《水印苍山》朱锫

曲线干净简朴,富有诗意,茶桌与一把明式座椅展开了时空上的对话。

图:《聚离(J-UNION)》 姜峰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意义的山水文化作为创作主题,对中国家庭文化传统作出新的诠释。

图:《桴海/FLOAT》 杨冬江

作品从道家“沉浮与归隐”这一命题得到启发,以竹和木为主要材料,空心之木与火烧之土这两件土木构造之物亦是中国营造的根源,中国人的深邃的哲思与智慧的器物观毕现于此作。

图:《风/FLY SERIES》,杨冬江

作品利用时间的“定格”,将“坚硬”转化为静止的“柔软”,以简洁的造型语言不加赘述地传达了东方的智慧和禅意。

除了精彩的展览主题和展览作品,本次展览对于设计产业新模式的探究更值得被关注和深思。

“本次展览也尝试了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对话与碰撞,华颂集团在生产、推广及制造等环节开展一系列支持,希望由此开始,促进全社会产生更多对于设计产业的思考,更好的建立企业和设计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杨冬江介绍说,“米兰设计周是全球顶级设计大师和设计机构对话与交锋的重要场合,在当今更扮演着率先推动前沿设计进入市场,积极推动设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角色,值得我们深思。本次参展的设计师十分具有代表性,可以说这几位设计师本身就是中国当代设计日益多元发展这一态势的最好体现。设计在文化土壤中汲取养料,快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推动从‘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设计’,是向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底蕴致敬的最佳方式。”


展览信息

ENERGY FOR CREATIVITY  

2015米兰设计周 Milano Capitale del Design 2015

华颂·中国设计进行时 Huasong·Designing China

展览主题:心·物 Exhibition Theme: Mood - Object

展览时间:2015.4.13—2015.4.26 13th_26th / April / 2014

展览地点:意大利/米兰 Milan, Italy

策展人:杨冬江 Curator: Yang Dongjiang

策展顾问:吉达▪博亚迪(意大利)、刘翊、林启将

Curator consultant:Gilda Bojardi / Liu Yi / Lin Qijiang

参展设计师:陈耀光、姜峰、林学明、阮昊、杨冬江、朱锫

Designers: Chen YaoGuang / Frank Jiang / Sherman Lin / Ruan Hao / Yang Dongjiang / Zhu Pei

展览助理:石硕 、李敏敏、王晨雅、郑明凯(意大利)

Exhibition Adviser: Shi Shuo / Li Minmin / Wang Chenya / Michele Galeotto

独家赞助:华颂集团(LOGO)

Sponsor : Huasong Group

学术支持:中国室内装饰协会(LOGO)《INTERNI 设计时代》(LOGO) Academic Support: China Interior Decoration Association  

展览主题

心·物

“心·物”,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是人类设计文化的最基本起点。“心·物”既是一种对待现实的态度,也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强调艺术之感悟与科学之严谨的有机融合与不断升华。

因心造物,由物观心,物通常被当作是心的镜子。由人类创造活动所产生的物,可以被看作是心的欲望与憧憬的客观化。心以创作者的身份,通过造物而得以实在地复现自身,将其本性进行外在显现,同时,在它所创造的物的世界中,心得以谛关其自身。在这个主体与客体的直接关系中,心是物之源,而物是心之镜。

然而,心在不间歇的创造或者改造物的过程中,除了对实物功能的把握与消费之外,同时赋予物符号意义。自此,物不再是纯粹的物,物与心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单向度的欲望投射或者满足需求那么简单。心貌似是控制者,通过造物、购买和使用物,在掌控着物的世界的发展。而事实上,被心赋予了概念意义的物形成了一个自我的体系,自有其运作方式,并通过消费这一中介,反之对心的逻辑进行影响,产生了反向制约的关系。

因此,心与物的关系也许更类似DNA构造的双螺旋,在螺旋线上,两个范式各自演化,不断遵循自身的目的性发展。两者在相互依存却又彼此对立的位置上共同交织着,既亲近地共同参与,又相互压制地作用于彼此发展的轨迹。

对于“心·物”复杂关系的体悟,成为本次六位参展设计师的创作原点。

Mind ·Object

Mind and object,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spirituality and materialism – these are the starting points of our designing culture. An attitude toward reality is derived from our mind and reflected through objects we create precisely because our way of perceiving reality emphasizes the perpetual sublimation aspired by artistic appreciation and scientific vigorousness.

We create objects through our mind while we see the mind’s workings through objects. In the process, human desires and yearnings are objectifi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innovations into objects of creation, and therefore the objects we create can be said to be like a mirror of our mind. But the mind is also part of our heart and soul. For those who create objects by heart-felt passions and through soul-searching efforts, they will find the reproduced externalities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character. In this direct correspondence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the mind is the original source of our creations and the objects we create are the mirrors of our mind.

In the process of non-stop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our mind gives the objects not only their functionalities but also their symbolic meanings. It is natural therefore an object is more than just an object since it is more than a simple projection of one-dimensional gratifications. Our mind is the controller of things in making, buying, and consuming them. Inserting a restraining influence on both sides, consumption is the medium of conceptualized meanings and objectified production of our creations. Put differently, the relationship of mind and object may be more like DNA and the Helix, operating in two modalities and serving different purposes but they co-exist in opposition and are 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with intimately joint participation and exclusiveness in their trajectories.

These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 and object serve as the set points of participation by six designers in this show.  

(责任编辑:水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